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悲鸿奔马图画作近期市场成交价格记录 !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7:11: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4-12-18 07:14 编辑

徐悲鸿奔马图画作近期市场成交价格记录 !                                                                             2024-12-16 11:09                                        

发布于:江西省
   
徐悲鸿奔马图画作近期市场成交价格记录 !
徐悲鸿马作概述

在中国画坛,徐悲鸿无疑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既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也是极富创造力的画家,对中国乃至国际画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徐悲鸿擅长诸多绘画题材,而其笔下的马作更是驰誉中外,堪称一绝。他画的马姿态丰富多样,有奔马、立马、侧身马、回头马、饮水马、背身马等,可谓是姿态万千、各尽其妙。并且,这些马作有着独特且鲜明的艺术风格。
从题材选择来讲,徐悲鸿一生钟情于马,通过细腻的描绘,将马匹的矫健、奔放和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让笔下的马既有着优美的体态,又充满勇猛的活力与坚韧的耐力。在色彩运用方面,他常以墨色为主,辅以淡彩,使画面兼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和现代感,把马匹的毛发、肌肉、骨骼等细节表现得栩栩如生,极大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质感。在构图布局上,他采用简洁而富有变化的方式,往往将马匹置于画面中央,四周留白较多,以此突出主体,同时巧妙地通过布局和构图,将马匹的动感与力量感完美呈现出来,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马匹奔腾的磅礴气势。
技法运用上,徐悲鸿更是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线条勾勒时,他运用精细的技巧,凭借细腻笔触和流畅线条精准且生动地勾勒出马的轮廓与形态,这些线条融合了传统绘画韵味与现代绘画元素,极具现代感和时代感。墨色渲染上,他通过浓淡相宜的渲染,逼真且生动地展现马匹的毛发、肌肉、骨骼等细节,还善于利用墨色的干湿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画面更具深度和空间感。此外,他还格外注重细节描绘,对马的鼻孔、眼睛、蹄子等细微之处都观察入微、刻画到位,这些细节不仅让画面更真实可信,还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与表现力。
更为重要的是,徐悲鸿的马作不仅仅是艺术层面的呈现,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们承载着徐悲鸿对自由、奔放和力量的赞美与追求,反映出他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与坚守,是极具价值的艺术瑰宝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世绘画创作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不同马作拍卖价格情况

高价马作案例
徐悲鸿有诸多马作在拍卖场上拍出了令人瞩目的高价,彰显出其极高的艺术价值。
比如《奔马图》,这幅创作于 1943 年的画作,尺寸为 100.5×65cm,画面中枣红色的骏马十分罕见。当时正值对抗日军侵略时期,徐悲鸿为筹集抗日赈灾的钱,四处奔走、卖画募捐,在此期间创作了这幅佳作。该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极为精湛,将马的形态、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在拍卖中拍出了 2100.4 万港元的高价。还有一幅《奔马图》更是引人注目,评估价达到了 1.05 亿,起拍价 7350 万,画作仅绘有一匹彩色的马,为私人收藏,后因涉及一起刑事案件,作为涉案违法所得追缴的资产进行拍卖。
《春山十骏图》同样价值不菲,成交价达 1.05 亿。这幅画系 1944 年徐悲鸿为现代著名金石篆刻家简经伦所作,简经伦年长徐悲鸿 8 岁,徐以师友视之,二人情谊深厚,抗战前即为至交。徐悲鸿平生酷爱金石篆刻,简经伦又是当时金石篆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简氏曾特制一方印郑重相赠,悲鸿先生十分珍爱,便精心绘制此巨幅长卷作为回谢。这幅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至今所知徐悲鸿作品中唯一一件画有十匹马的作品,十骏形态各异,奔跑、跳跃、翻滚、饮水,马的形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背景展现的春日山坡也是绿意盎然,充满生机。
《万马奔腾》也是徐悲鸿的经典马作之一,创作于 1946 年冬。当时徐悲鸿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以及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这幅作品寄托了他的雄心壮志。画面竖向构图,由远及近,8 匹骏马从天际飞奔而来,每一匹马都彪悍、雄骏、矫健、轻疾,有着 “瘦骨铜声” 之美感,形态各不相同,气度不凡,宛如万马奔腾,气势恢宏。徐悲鸿采用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用干笔扫出马鬃和马尾,苍劲有力,马腿的直线如钢刀,力透纸背,腹部、马尾的弧线极富弹性,动感十足,特别是腾空的蹄子和扬起的马尾,似乎扬起一片风沙,营造出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的氛围。它在 2017 年 10 月 3 日的保利香港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以 480 万港币起拍,1400 万港币落槌,加佣金 1652 万港币成交,折合人民币 1450 万元。
低价或亲民价马作案例
徐悲鸿也有一些价格相对较低或较为亲民的马作。例如《往前》,这幅作品 1 元起拍,创作于 1948 年,长 17 厘米,宽 9.6 厘米,是徐悲鸿一生画马作品中少有的水墨小品。它创作于北平,在这方寸之间,徐悲鸿以浓淡相宜、飘逸的用色,简明扼要地用几笔浓和焦墨,写出风的方向,体现马鬃和马尾的质感、体积感,再加上对马腿、马蹄细致入微的刻画,使得画面层次丰富,尽显骏马的神髓,是其 “致广大,尽精微” 艺术主张的尽精微甄选之作。
徐悲鸿创作这类价格亲民的作品是有缘由的,其妻子廖静文曾在回忆录中提到,徐悲鸿的小品创作实践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 1939 年至 1942 年的南洋时期。当时物质条件艰苦,为坚持创作,他就用一些大画裁下来的纸作画,十分惜墨、惜色、惜纸。而且在战时,很多创作和画展是为了筹赈救国,考虑到有些人手头紧张买不起大画,但又想为抗战出份力,所以他便创作了价格相对便宜的小画,以此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到他的作品。徐悲鸿字画鉴赏交流咨询下图 徐先生。
影响徐悲鸿马作价格的因素

艺术价值因素
徐悲鸿马作的艺术价值是影响其价格高低的重要基础。他开创了中西结合的绘画方式,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巧妙融合,在刻画马的神态和姿态方面达到了精妙的境界。比如他笔下马的眼睛,总是炯炯有神,透着灵动与活力,仿佛能看穿观者的心思;马的鬃毛和尾巴,通过细腻且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在风中飞扬的姿态栩栩如生,好似下一秒就要从画中奔腾而出。
其作品无论是构图、色彩运用还是细节描绘,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创新与功底。在构图上,常以简洁又富有张力的布局,突出马的主体形象,让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色彩方面,多以墨色为主,适当辅以淡彩,既保留了水墨画的古朴典雅,又增添了几分现代感,使马匹的立体感和质感得以充分展现。像《奔马图》系列,将马在奔跑时的肌肉线条、骨骼结构等细节刻画得入木三分,观者能真切感受到马的力量与速度,这种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让作品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价格自然也随之升高。
稀缺性因素
徐悲鸿去世后,将大量的作品捐献给了国家,这使得其作品留存于市场可供交易的数量相对有限,而这种稀缺性对他马作在市场上的价格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正所谓 “物以稀为贵”,越是稀少的作品,往往在拍卖等市场环境中越能拍出高价。
就拿他一些较为罕见的马作来说,偶尔出现在拍卖场上时,都会引起众多收藏家的激烈竞争,大家都渴望能将其收入囊中,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价格不断攀升。比如曾有一幅徐悲鸿早年创作的马作,因其独特的创作时期背景以及市面上少见的风格特点,在拍卖时吸引了众多目光,最终的成交价格远超预期,稀缺性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作品背景因素
作品背景也是影响徐悲鸿马作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创作于抗战时期的奔马图,那时国家正处于动荡艰难阶段,徐悲鸿通过笔下的奔马表达激昂愤慨的情绪,寄托着对国家和民族振奋崛起的期望,这些马作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更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民族情感,使其在艺术价值之外增添了别样的价值内涵,价格也因此受到影响。
还有些作品带有名人题字,像郭沫若题字的《万马奔腾》,名人的参与为作品增色不少,使得这幅画既有徐悲鸿本身绘画技艺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又融入了郭沫若书法艺术带来的文化韵味,二者相得益彰,让其在收藏市场上更具吸引力,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这些特殊背景元素就如同给作品注入了独特的灵魂,使其身价倍增,成为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珍品。
徐悲鸿马作市场价格走势与展望
过往价格走势回顾
回顾徐悲鸿马作过往的价格走势,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情况。
早年,在 20 世纪初,徐悲鸿刚开始崭露头角时,其马作价格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比如 1915 年,20 岁的徐悲鸿为《谭腿图说》所绘的 100 多幅体育挂图,首次得到的收入仅 30 元。不过随着他绘画技艺的日益精湛以及在画坛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价格也开始慢慢上涨。到了 1942 年他在大理为抗战义卖的 50 余幅绘画,收入达两万多银元,那时其所绘的 “马” 每匹能达到 300 块银元,而当时 80 块银元便可在大理买一匹活生生的好 “马”,可见其作品价值已经凸显。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初,徐悲鸿著名的国画《松鹰图》在大陆售出价为 230 元,由此可推测当时马作价格也处于类似的价位区间。而到了 80 年代,徐悲鸿的作品在香港已有固定的价格,一般每幅作品价格在 5 万元左右,马作价格也相应在这个大致范围波动。
90 年代后,徐悲鸿超百万元的作品逐渐增多,像 1993 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徐悲鸿的《五骏图》以 332 万港元成交,标志着其马作价格开始迈向更高的台阶。2006 年北京荣宝拍卖会上,徐悲鸿 1948 年画的一匹《奔马图》受到藏家热捧,出人意料地以 352 万元拍出。
再往后,徐悲鸿马作在拍卖市场上屡创佳绩,价格集中上涨趋势明显。2010 年北京传是推出了徐悲鸿《秋风立马图》,最终成交价为 3360 万元。2011 年更是有《九州无事乐耕耘》在北京保利以 2.668 亿元成交,突破 2 亿元大关。还有像《奔马图》在 2011 年于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 2.42 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了中国画作品的当时最高拍卖纪录。《春山十骏图》的价格变化也极具代表性,2003 年在嘉德拍卖会上以 627 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2007 年出现在北京保利的拍卖会上时,价格翻了将近 3 倍,达到了 1512 万元,到 2012 年,其价格又翻了好几倍,突破了亿元的大关,达到了 1.05 亿。
近年来,徐悲鸿马作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热度,价格也基本维持在高位且稳中有升。例如 2017 年,《万马奔腾》在保利香港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以 480 万港币起拍,1400 万港币落槌,加佣金 1652 万港币成交,折合人民币 1450 万元。2023 年的各大拍卖会中,徐悲鸿的马作也不乏百万级别的成交成绩,像北京保利拍卖的《奔马》镜心成交价达 402.5 万元,立轴的《奔马》成交价为 333.5 万元等等。从这些不同时间段、不同拍卖会的成交价格来看,徐悲鸿马作整体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市场认可度提高而价格不断走高的波动趋势。
未来价格展望
展望徐悲鸿马作未来的市场价格,基于当下的艺术市场环境、收藏热度以及其自身持续的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来看,有着不同的可能性。
从艺术市场环境角度而言,如今全球艺术市场不断发展,对于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作品的关注度和需求一直较为稳定。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也使得文化艺术领域的消费和投资更为活跃,更多的收藏者和投资者愿意将目光投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而徐悲鸿的马作无疑是其中的焦点之一,这为其价格的稳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大环境基础。
收藏热度方面,徐悲鸿作为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知名度广泛,在收藏群体中有着极高的声誉。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对其马作青睐有加,并且随着文化艺术知识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新兴收藏力量也在关注和追逐徐悲鸿的作品,这种持续高涨的收藏热情会对其价格形成有力的支撑,甚至可能进一步推动价格上升。
就其自身影响力来说,徐悲鸿马作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其开创的中西结合绘画方式,对后世绘画创作影响深远,作品承载的对自由、力量的赞美以及特殊历史时期的民族情感等内涵,也让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只要艺术市场正常运转,这些特质会始终吸引着人们,使得其马作在市场上始终保有竞争力。
综合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徐悲鸿马作的市场价格大概率会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并且随着市场上优质作品的稀缺性进一步凸显,有继续走高的趋势。不过,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理性化,价格的涨幅可能会趋于平稳,不会出现过于剧烈的波动,而是更加贴合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市场供需关系等实际因素,逐步稳定地在艺术收藏市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16:24 , Processed in 0.00754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