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6年,国民党密使抵京谈判,周总理语出惊人:让蒋介石来中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07:51: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6年,国民党密使抵京谈判,周总理语出惊人:让蒋介石来中央                                                                        2024-12-19 11:30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1949年12月,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一路狼狈逃窜至四川成都。
曾经的独裁者,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战区最高长官的蒋介石,恋恋不舍地看望了一眼故土,然后乘坐飞机败退至中国台湾地区。
七年后的1956年,很多民主人士愿意为国共两党牵线搭桥。
真正多次沟通之后,蒋介石派出自己的使者,时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特约记者曹聚仁,让他去一趟大陆,摸清毛泽东、周恩来的真实意图。
1956年10月3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了曹聚仁。
毛泽东直言不讳地对曹聚仁说:“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照旧,可以继续实行三民主义。只要台湾与美国断绝关系,蒋介石可派代表来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
曹聚仁连连点头,询问了蒋介石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如果台湾回归后,党中央将如何安排蒋先生呢?”
周恩来总理此时语出惊人,他对曹聚仁说了三个字。
那蒋介石最后为何没能与毛泽东、周恩来达成协议,继续固守台湾?

一、蒋介石父子屡次派密使到北京求和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为首的国民党核心领导者,自从1949年底退守台湾之后,不断派遣特务来到大陆进行一系列破坏活动。
蒋氏父子更是时常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
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分属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彼此水火不相容。
真正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会清楚,蒋氏父子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屡次派密使到北京进行谈判。
谈判的内容无外乎就是台湾回归祖国之后,北京方面会怎么对待蒋介石父子?以及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
平心而论,无论蒋介石父子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派专人到北京进行谈判,其最终目的还是希望两岸和平,避免出现祖国分裂的情况。
而蒋介石父子最早寻求与中共和谈是在1950年5月。
时任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派心腹胡伟克找到了李次白。
李次白的妹妹是陈毅的嫂子,基于这层身份,蒋经国希望李次白能够去大陆走一趟,与共产党对话。
蒋经国甚至明确对李次白说过:“现在谈国共合作希望不大,你和陈毅有亲戚关系,最低限度希望解放军不要立即进攻台湾。”
李次白答应之后,蒋经国又补充一句:“这次请你出山,不是我的意思,也不是父亲的意思,而是胡伟克他们几个人的主意。”
1950年6月,李次白登上开往香港的轮船,几天后抵达上海,他如期与陈毅元帅会面。
其过程十分简单,对于国共和谈,陈毅当时说了这么一番话:“国共合作的话题现在暂且不提,次白,你倒不如去革命大学学习,明天就去。”
和谈的计划碰了一辈子灰,李次白原本打算返回台湾。
没过多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迅速进驻台湾海峡,蒋介石获得美国的援助后,重新升起了“反攻大陆”的梦想。
胡伟克奉蒋经国之命,向李次白发出电报:留在上海相机行事。
没想到,李次白逗留大陆与香港地区30多年,直到1987年,李次白在香港去世,终其一生他都未能回到台湾与家人见面。
随后几年,两岸关系有所缓和,很多民主人士主动为国共两党牵线搭桥。
党中央本着不希望出现“两个中国”的目的,于1956年春,专门以毛泽东主席的口吻给蒋介石寄出一封密函。
接到这封信后,蒋介石让曹聚仁秘密北上沟通两岸关系。
曹聚仁与党中央的谈判留到本文第二段进行详细叙述。

1975年,蒋介石因病去世;翌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因病逝世,两岸和平谈判的任务顺延到国共两党的新一任领导人的肩上。
1981年8月,已经大权在握的蒋经国派青年军干部沈诚秘密北上,试探一下大陆方面对台湾的政策。
沈诚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北京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
他在北京受到党中央高层的关注,叶剑英元帅特意找到沈诚,询问蒋经国对台海政策的看法。
因为当时两岸关系较为紧张,蒋经国没有透露任何口风,沈诚这次与党中央的谈判也是无疾而终。
1987年春,沈诚再次来到北京,时任中共中央对台办主任杨斯德来到他的住所。
经过六年的沟通互动,党中央决定写一封密函,请沈诚转交蒋经国。
这封信是由蒋经国在莫斯科留学时期的同窗好友杨尚昆具名签署的,大致意思是希望蒋经国以民族利益着想,早日打通国共两党沟通的渠道。
这封信最后顺利送到蒋经国的手中,对方看完后曾经召见过沈诚。
蒋经国认为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对台海局势的看法有些操之过急,但这封信件中所体现的方针原则可以接受。
蒋经国于是授意由国民党陆工会来筹备与大陆谈判的工作。
同一年,台湾陆续解除党禁、报禁,宣布从1987年7月20日开始,跟随蒋氏父子背井离乡来到台湾地区的国民党老兵可以回乡探亲。
1988年,正当两岸关系一路向好时,蒋经国在台北病逝。
李登辉上台后,立即指示台湾高等法院检察处以“叛国罪”对沈诚提起诉讼。
沈诚尽管最终无罪释放,但他从此无法为两岸穿针引线,这次和谈再次无果而终。
同样是在1988年,著名学者南怀瑾从美国迁到香港居住,一位40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贾亦斌突然找上门,希望借助南怀瑾的影响力,在两岸间搭建一个新的沟通平台。
1990年10月,李登辉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简称“国统会”,他本人亲自担任主任,同时成立半官方的民间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1990年12月底,在南怀瑾的引荐下,时任中共中央对台办主任杨斯德与李登辉办公室主任苏志诚在香港南怀瑾的家中见面。
此后几年,双方来往频繁,台海上空的紧张气氛慢慢缓和起来。
1991年12月,为对应台湾海基会的工作,大陆地区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至此,两岸在时隔40多年后终于建立起了正常的沟通管道。

随着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以及“台独”领导人李登辉、陈水扁的胡作非为,使得两岸关系重新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不过,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蒋介石父子在这30多年里,相继派出李次白、曹聚仁、沈诚这些为促进两岸和平重要人物。
虽然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些重要人物为两岸正常沟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1956年,周恩来曾让蒋介石来中央工作
1956年春,党中央给蒋介石寄去了一封密函,蒋介石看完这封信后,立即派人秘密会见了曹聚仁,向他表达了蒋氏父子愿意与大陆沟通的想法。
同时告诉曹聚仁:“你得专门去大陆一趟,摸清毛泽东、周恩来那边的真实意图。”
56岁的曹聚仁接受了这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他以“新加坡工商考察团随行记者”的名义,于1956年7月初访问北京。
7月16日,周恩来在北京颐和园接见了曹聚仁,提出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实现中国统一”的正确方针。
周恩来对曹聚仁明确说道:“对于台湾,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问题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
带着周恩来的许诺,曹聚仁离开北京。
1956年8月14日,曹聚仁在其供职的《南洋商报》,将这次他与周恩来会面的详细内容报道了出来,向台湾方面传递了中国共产党认为“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重要消息。
曹聚仁发出的信息得到了蒋介石的高度重视,很快,蒋介石秘密约见曹聚仁,希望他进一步与中共中央,尤其是和毛泽东进行接触。
1956年10月初,曹聚仁再次进京,这次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他。
众人刚一落座,毛泽东对曹聚仁说:“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照旧,当地可以实行三民主义,但不要派特务来大陆继续破坏,我们也不会派人去破坏他们,
台湾只要与美国断绝关系,蒋先生可派代表来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委员会。”
曹聚仁连连点头,他代表蒋介石问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台湾回归后,中央如何安排蒋先生?”
周恩来在一旁作补充回答:来中央。
周总理的意思是:如果台湾回归祖国后,蒋介石因其身份还有特殊的背景,肯定不能继续当一个地方长官,将来还是要在中央内部安排工作,或者是人大,或者是政协。
台湾还是由蒋介石父子来管辖。
周恩来甚至表示:台湾回归祖国后,不仅蒋介石、蒋经国能得到妥善安排,诸如陈诚这些国民党要员如果愿意回到中央,职位均不在傅作义之下。
曹聚仁把毛泽东、周恩来的这番话,原原本本地向蒋介石父子复述了一遍,令他们二人非常动心。
不过,那时的蒋介石不知从哪得到小道消息,说大陆方面派人破坏了蒋氏祖坟和他在浙江奉化故居。
于是蒋介石提出要求,让曹聚仁专门去一趟浙江奉化溪口镇,看看蒋氏祖坟、故居是否完好无损?

1957年5月,曹聚仁专程来到奉化溪口镇,他住进了当年蒋介石回溪口时常住的“妙高台”,他还代表蒋氏父子到蒋介石母亲的墓园“慈庵”扫墓。
所到之处,曹聚仁都拍了照片。
回到香港后,曹聚仁立即向蒋经国通报他大陆之行的情况,寄去了他在浙江溪口拍摄的照片。
他的这些信件和随信寄去的照片,深深触动了蒋氏父子。
时间来到1958年,金门炮战打响的前几天,毛泽东还专门接见了曹聚仁。
随着金门炮战打响,两岸暂停一切联系。
1958年10月13日,毛泽东再一次会见曹聚仁,明确告知他:“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与他们合作。
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湾、澎湖列岛、金门、马祖列岛,都由蒋氏父子保管,不论多少年。
台湾居民的生活方式,按照他们原本的习惯。中央不会进行干涉。”
因为那时美国不断插手台海局势,使得两岸谈判一事拖了好几年。
1965年的一天,蒋经国突然邀请曹聚仁到台湾商量要事。
得此消息,曹聚仁先来到北京面见周恩来,周恩来让曹聚仁转交给蒋介石一封信,信的内容就是著名的“一纲四目”。
所谓的“一纲四目”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一切问题均按照蒋介石父子的意见处理;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权利必须统一于中央,台湾所有军政大事均由蒋介石全权处理。
包括台湾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由北京单独拨付;台湾社会改革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利于两党长期合作。
1965年7月20日,蒋介石在日月潭涵碧楼单独接见了曹聚仁。
蒋介石父子对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条件基本同意,又补充了两点:台湾回归祖国后,蒋介石希望与旧部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大陆方面不得故意人为设置障碍;蒋介石本人仍担任国民党总裁。
对于这一点,北京方面完全同意,甚至党中央还建议拨出江西庐山为蒋介石的居住和办公地点。
其次,蒋经国任台湾省省长;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一个师驻扎在厦门、金门地区,三个师驻扎在台湾;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管辖,人选由台湾方面来拟定,前提是要北京能接受。
对于蒋氏父子提出的这些补充意见,国共双方基本上达成了一致。

万万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文革”打断了国共两党之间的联系。
1968年,蒋介石听说他母亲的墓地“慈庵”被炸毁,于是再也不提两岸商谈一事。
随着1972年曹聚仁在澳门去世,两岸又少了一个为数不多的沟通渠道。
此后,毛泽东、蒋介石都曾试图重新建立联系,蒋介石甚至秘密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
岁月无情,时不我待。
蒋介石与毛泽东先后于1975、1976年去世,台湾回归祖国一事一直搁浅至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7:32 , Processed in 0.0077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