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雍正时期瓷器工艺的杰出代表:“大清雍正年制”款红釉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08:25: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雍正时期瓷器工艺的杰出代表:“大清雍正年制”款红釉蒜头瓶                                                                               2024-12-20 10:26                                        

发布于:安徽省
   

“大清雍正年制”款红釉蒜头瓶
红釉是瓷器的一种,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宣德时烧制出了祭红。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根据颜色浓淡可分为宝石红、朱红、杏子衫、珊瑚釉等等。红釉瓷器,之所以能呈现红色,因为里面掺入了铜铁金等金属元素,釉色便会表现为不同深度的红色。宋代以前,如果掺入铜,颜色是绿色。北宋晚期,成功烧制出紫红釉,便是著名的钧窑瓷,这也是最早的红釉代表。

文献记载表明,明代永宣时期红釉的品质已达到历史上的高峰,更是被后世人供为至宝。然而,这种鲜红釉瓷器的生产技艺却在宣德以后失传,正如《大明会典》所述:“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作矾红。” 矾红又叫“铁红”,属于低温釉上彩料,较铜红而言,矾红在烧造过程中发色稳定,几乎不受气氛影响,成品率较高。但作为釉上彩料的一种,矾红彩无论是光泽度还是釉质上跟高温铜红釉相比都望尘莫及,并且其釉彩层薄,较易剥落。但由于之后二百多年的时间里,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技术始终未得到恢复,因此低温矾红彩作为高温红釉的替代品,一直发展、使用着。直至清康熙时期,这种失传已久的烧造技术终于在景德镇御窑厂得以恢复,康熙朝亦成为红釉发展史中的集大成时代。

蒜头瓶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瓶式样。瓷制蒜头瓶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蓝釉、酱釉等各种单色釉品种。明嘉靖蒜头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装饰;明成化蒜头瓶,仅口部作花瓣状,耳为随意堆塑;明正德蒜头瓶,在瓶腹上设出戟;明万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清代蒜头瓶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

蒜头瓶,作为一种常见的器型,它出身于市井,因口若蒜头而得名,造型生动有趣,带着浓浓的饮食气息,与许多生产于皇宫之中,不沾半点烟火气的陶瓷器皿,有着不一样的味道。古人爱饮酒,因此酒器也在逐渐创新和发展。蒜头瓶自元代开始便从酒器演变成为陈设艺术品,因而其器型也开始逐渐完美,饰纹也开始丰富多彩了起来。宋以后为仿古器式,历代皆有,明、清景德镇窑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单色釉品种。

艺术点评:此藏品器底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弧颈鼓腹,上开一小鼓口,器形隽雅高贵,釉面釉水厚润。釉色匀净滋润,明艳动人,线条舒展柔美,为修长的造型平添一份韵律之美,饶见匠心独运,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造型釉色甚得天然意趣,颇值珍视。蒜头瓶精美异常,器型大气古朴,内敛沉稳,极具皇家威严富贵之气。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6 01:55 , Processed in 0.0190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