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是毛主席的大恩人,为主席取名,教他识字,却没看到新中国成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是毛主席的大恩人,为主席取名,教他识字,却没看到新中国成立                                                                    2024-12-17 09:15                                        

发布于:天津市
   
       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次,毛主席在见到湖南老家的亲戚后,感慨地说道:“八舅是个大好人啊,他不仅是我知识上的启蒙老师,他还教我怎样做人。他对我毛泽东是有大恩的!”

那么,毛主席为何说八舅文正莹对他有大恩,这一切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毛泽东两岁被送到外婆家中生活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中,他的母亲文七妹在他出生之前,还生过两个儿子,但不知什么原因,两个儿子都不幸夭折了。对于她的第三个儿子的诞生,她和丈夫毛顺生喜出望外,但还是担心怕养不活,于是,在毛泽东两岁时,她就把儿子送到离韶山冲十几里外的娘家唐家坨。
此后,毛泽东便在唐家坨度过了他的大半个童年生活。
毛泽东的八舅文正莹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的乡中儒士,还在村里办了一个所小私塾。因此,他的父母就寻思,让自己的八哥文正莹替孩子取个大名。
给自己的亲外甥取大名,文正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毛顺生拿出自己祖上传下来的《毛氏家谱》递给文正莹,文正莹打开《毛氏家谱》后,看到毛家后代取名的排序法:“立显荣朝士,文方运济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根据《毛氏族谱》,毛家的祖先名为毛太华,从毛太华的第七代儿孙开始,毛家就来到了韶山冲居住,这一来就是四百年。
按照毛家的谱系,毛泽东这一代是“泽”字辈,文正莹想了想,便说了八个字:“东来紫气,润泽苍生。”

文正莹熟读中国古文学,对文字含义颇有研究,很快便从“东来紫气,润泽苍生”这八个字当中,选好了外甥的大名,紧接着便脱口而出:“不如就叫毛泽东吧!”
“毛泽东?好名字!”
毛顺生和文七妹都觉得这个名字很好,从此,他们的“石三伢子”便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毛泽东。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他竟然会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就像当初文正莹说的那句“东来紫气,润泽苍生”,像一股紫气,染遍大江南北,润泽苍生,亲手打造了一个崭新而和平的新中国。
那个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百姓生活更是非常的艰难,就连毛泽东当时的家里,也是十分贫困,他的父亲毛顺生还欠了许多外债。
为了能让一家人的生活稍微有所改善,在几个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毛顺生听说了曾国藩在湖南征兵,于是,就离开家乡到军营当了一名士兵。
毛泽东进八舅私塾
毛泽东2岁时被送到外婆家所住的唐家坨,和他一起玩耍的有他的表哥们,但不久后,他们就到私塾里上学去了,没有玩伴的毛泽东就一人跑到离外婆家不远的一条小溪边玩水,有时还会到附近的田里逮蚂蚱玩。
后来,外婆和舅舅们都担心小孩子玩水不安全,怕他出意外,就让比他大三岁的文南松(文正莹三儿子)把毛泽东带到文正莹的私塾里,因为他还不到上学的年龄,文正莹就让外甥坐在教室里。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却让小小年纪的毛泽东一坐就是一堂课,他竟然不哭不闹、安安静静地端坐在教室内听八舅文正莹讲课,不久后,他和其他的大孩子们一样,就在班里跟着老师上课。

文正莹见这个小外甥竟如此聪明好学,于是就教他读《三字经》和《百家姓》等,令他没想到的是,毛泽东很快就把《三字经》和《百家姓》的内容全部背诵了下来,这让颇有才华,却命运不济的文正莹有了些许安慰,他觉得他们的下一代可能要出现有抱负的人了。
文正莹看到毛泽东的读书天赋,就会教他一些难度更大的诗书,他还会教他高年级学生读的《千字文》和《六言杂字》,正如文正莹所期望的,毛泽东很快就背会了书中的内容。
在唐家坨生活的几年,文正莹不仅教会外甥读书和认字,还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毛泽东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文正莹是一位非常正直的儒士,他平时最看不惯那些欺压百姓的人,当地有一个财主经常欺侮附近村子里没钱、没文化的穷苦农民,赚的钱也都是些昧良心的钱,这个财主的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想让儿子到文正莹办的私塾里读书,文正莹早就知道他经常欺压百姓的事,因此就拒收了他的儿子。
而当时年幼的毛泽东对八舅的做法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其他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到八舅的私塾里上学,却偏偏把这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拒之门外,于是,文正莹就耐心地给外甥讲述了这个财主的事,说这个人原先也读了一些书,后来发了财,就干起了为富不仁的事。
他还对毛泽东说:学文化将来是要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的,如若不然,有文化的人变坏则比没文化的坏人更坏,那时的毛泽东虽然年纪小,但已明白了好人和坏人之分。
为了让毛泽东和文家的孩子们长大后能有良好的作风,他就专门手抄了《家范箴言》一卷,以课学生。《家范箴言》主要内容为文氏家戒和家训,“家戒”有六条:“一戒游荡,二戒赌博,三戒争论,四戒攘窃,五戒符法,六戒酗酒”;每一条“家训”共有十则内容,内容很具体、很细密。
文正莹作为乡中有名的儒士,读的书自然不会少,因此他家中有很多藏书,其中不乏一些珍贵书籍,因毛泽东从小就有爱好读书的习惯,于是,他就让外甥到自己的书房里看书,而毛泽东一进入书房,更是对书籍爱不释手,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

毛泽东八岁时回到韶山冲
毛泽东在外婆家生活了六年,这其间,他的八舅文正莹作为他的启蒙老师,对他今后的人生影响也是巨大的,在他八岁那年,他的父亲毛顺生从军营退伍回到家乡后,就把儿子毛泽东接回了韶山冲。
文正莹知道毛泽东喜欢读书,因此在他回韶山前,就送给他一本词典,吩咐他今后读书时如遇到有不明白的意思,可以查阅词典,毛泽东感谢八舅教他读书识字,还教会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恭恭敬敬地拜别了八舅后,跟着父亲回到韶山冲。
1902年,8岁的毛泽东被父母安排进了一所私塾就读。
他的父亲毛顺生虽然在部队积攒了一些钱,却省吃俭用,对孩子们要求也特别严格,毛泽东平时除了上学之外,就会帮助家中下地干农活。
自回到韶山冲后,毛泽东十分怀念在八舅家的日子,因此在每逢放假时,他就会一个人跑到八舅家去借书,他的父亲毛顺生怕他耽误干农活,就不同意他去,好在他母亲文七妹总会为儿子打圆场,他父亲只好答应他的要求。
韶山冲到唐家坨有二十多里地,都是崎岖的山路,因那时的交通不方便,只能靠步行走着去,他每次去八舅家,总是在天不亮时就要出发,等借到书后,他就得立刻赶着回去,晚上很晚才能回来。
1906年,毛顺生觉得儿子识了不少字,就准备把他送到湘潭城里的一家米店去当学徒,他希望儿子学成后,将来好做个生意人。
父亲提出让他去米店当学徒,毛泽东虽然极为不情愿,但毛顺生的态度却非常坚决:“这么大个人了,还念什么书,没用!”

毛泽东只得同意了父亲的这个想法,气冲冲地对毛顺生说:“行,不上就不上了。”
虽然他嘴上答应了父亲去米店干活,但内心却极不情愿,可是如何能说动父亲同意他继续上学,是个十分头疼的难题,就在这个时候,他眼前一亮,八舅。八舅文正莹当时是两家最有文化的人,于是他到了唐家坨,把自己目前的情况告诉了八舅。
文正莹听了外甥的叙述,心里觉得特别不好受,文正莹早就看出毛泽东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说不准将来会有大出息,而自己的妹夫毛顺生的做法,这是在毁孩子的前途。
他认真思量了一番,觉得有必要亲自去一趟韶山冲,让妹夫转变一下思想,不能再按过去的那一套去要求孩子了。
随后,他领着自己的儿子文运昌和外甥毛泽东,一起来到了韶山冲去做妹夫的思想工作,他对妹夫毛顺生说,毛泽东这个孩子天赋聪明、是读书的好材料,千万不要埋没和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一开始毛顺生还是有些不太理解,为了说服他,文正莹就告诉他,自己的儿子文运昌就曾经在湘乡东山小学上过学,说那里的学校开设了西方“新学”课程,是当地比较有名气的学校,在那里上学可以学到不少知识。
文正莹和众人的一番话,终于说服了毛顺生,而且还答应外甥上学的钱就由他出了,毛顺生终于放弃送儿子去学经商的打算,同意毛泽东继续上学。
这所学校,因为学费高昂,只有富裕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新知识,而当时的毛泽东之前学的也全是私塾里教授的知识,那里的一切都要重头开始学起。

1910年的秋季,毛泽东来到离家五十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继续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这样,毛泽东从闭塞的小山村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新生入学都要接受考试,学校老师就给毛泽东出了一篇名为《言志》的作文考题,想考考这个学生的功底怎样,自幼就看了不少中国古典书籍的毛泽东,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抒发自己救国志向的文章,当他交上试卷后,校长看到后对他大加赞赏,对其他老师说:“今天我们录取了一个建国人才!”
毛泽东在东山高级小学学到了许多中外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方面等新知识。他博览群书,乐于思考,所以他的作文写得很好。当时,他写的《救国图存论》等文章气势恢宏,独成一派,还多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称赞毛泽东的文章“如黄河之水,流千里,”还让班上的其他同学传递阅读此文。
也正是在东山高小学习期间,毛泽东接触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派的文章,正是在这里,他开始关心起国家的命运,他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欧洲、美国等国家,他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遭受着列强的欺压。
从此,他立志要救国图存,同时也非常感谢自己的八舅文正莹,是他坚持说服了父亲,才让自己学到了这么多学问。
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毛泽东后来就辗转来到长沙,曾先后就读于湘乡驻省中学、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就读,后来四师合并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即进入一师。

此后,无论他走到哪里,都非常感恩八舅文正莹对他的教育和关照,他对八舅的恩情更是终身难忘。解放后,他在和文正莹的两个儿子,即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文南松见面后,提起文正莹时,他感慨地说:“八舅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好大口罗!不是他老人家,我可能还是一个账房先生,或者是一个庄稼把式,怎么也到不了现在这个样子哟!”
1919年,毛泽东的父母先后去世后。在父母走后,在他所有的至亲长辈中,就只有八舅父和八舅母了。
在处理完父母的后事,他准备带着弟弟和妹妹迁往长沙,做这个决定前,他告诉了八舅文正莹,还希望舅舅能帮他出主意。
文正莹知道妹夫毛顺生辛苦了一辈子,积攒下的这些产业不容易,如果就这样放弃,未免太可惜了。可是,他早就看出外甥毛泽东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这样做,也一定是有了自己的打算,所以他支持外甥的做法。他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文运昌和文南松帮助他们的表弟办理好一切事宜。
不久后,就在韶山冲毛泽东家中,由毛泽东发起的家庭小聚会中,有他的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妹妹毛泽建、表兄文运昌、文南松进行了关于处理家产的讨论。在两个表兄的帮助下,他很快便把家中的一切事务,做了妥善的处理。
自那以后,他便告别了故土韶山,带着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和妹妹毛泽建来到长沙,继续干革命工作。

1927年,毛泽东回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他再度回到故乡韶山,专门到唐家坨去看望自己的八舅文正莹,他还希望由德高望重的八舅出面,对附近乡里的乡亲们讲述办农会的好处。文正莹多年不见外甥,看到外甥有出息了,而且是为农民们做实事,他岂能不帮,于是,文正莹就积极组建乡亲们讲农民武术、讲革命的形势,他告诉乡亲们,唯有革命,才有出路,在他的动员下,十里八乡的很多农民,都积极投身到农民运动之中。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革命走向失败,随后,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义,接着率部队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对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军队实施剿杀的同时,也对他的亲属进行迫害。
不久后,毛泽东的八舅文正莹被湖南军阀盯上,多次被通缉,同年夏秋季,数十名白匪夜袭唐家坨,准备逮捕文正莹、文运昌父子,因为文正莹在家乡的人缘极好,因此事先有人通知了他们,父子两人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考虑到反动派还会继续派人紧盯他们的住处,父子俩就到外面过起了东躲西藏的日子,后来在逃跑途中,父子俩就跑散了。文运昌因为人年轻,身强力壮,于是就逃到了广东当起了兵。文正莹由于思念自己的家乡,在外躲藏了一段时间后,便回到了唐家坨。
反动派听说文正莹回到唐家坨后,就再次派人包围了他的家,这一次,已70高龄的文正莹已无力再跑,反动派怕他逃跑,把他五花大绑后押至株木塘,后关入颜家湾。

反动派不顾已过花甲之年的文正莹是否能承受得住,非要逼着他脱离与毛泽东的舅甥关系,让他公开宣布不认毛泽东这个外甥,但他严辞拒绝了他们,告诉他们想要他脱离与毛泽东的舅甥关系,是做白日梦。
那些匪兵在对他用酷刑时,还要他说出毛泽东妻子杨开慧的住处,而文正莹决心死都不说出外甥媳妇的住处。
后来,在党的地下组织的努力营救下,才把奄奄一息的文正莹救了出来,回到家里后,因年老体迈,再加上匪兵对他的折磨,不久后,便黯然离开了人世。
文正莹大概是放心不下在外搞革命的毛泽东,在临走之前,用低低的声音念叨着外甥毛泽东的乳名“石三伢子”,他的神情透露出对外甥的无比牵挂,只可惜,正在开创革命根据地的毛泽东当时并不知八舅的离世。
在此后的岁月里,毛泽东非常想念他的这位德高望重的八舅,但他根本没有时间与故乡的亲人通信。

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打探到他的消息后,才和他取得了联系,他这才知道八舅早已去世,随后,他给文运昌回了一份长长的信,信中充满了对八舅的怀念之情。
他虽已表兄取得了联系,但因战火纷飞,在解放前,他们始终都未能见上一面。直到1951年4月中旬的一天,身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终于让人安排了邀请表兄文运昌等人,进京和他见面。
文运昌接到毛泽东的邀请后,便很快来到了北京,他们从分开到相聚,已有二十多年。毛泽东见到老家的亲人们后,高兴地和他们谈着儿时的情景,以及思念故乡的那份情。说着说着,便提到了自己的八舅文正莹,他对表兄文运昌说:“八舅是个大好人啊,他不仅是我知识上的启蒙老师,他还教我怎样做人。他对我毛泽东是有大恩的。只可惜过世得太早了,没看到今天的解放……”
停了片刻,他又对两位表兄说:“等我有空,想到你们家去一下,一来看看亲戚们,也给七舅八舅上上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5 11:23 , Processed in 0.00827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