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程悦长:毛泽东三请吃饭,镇守新疆12年,仅两次回红安老家探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 06:1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程悦长:毛泽东三请吃饭,镇守新疆12年,仅两次回红安老家探亲                                                                   2025-01-02 00:00                                        

发布于:河南省
   
                                    

撰文 | 夏西
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程悦长到北京治病,他的老部下、毛泽东的卫士长阎长林专程来医院看望。
程悦长自知身染沉疴,越发地思念毛主席,于是,他就在谈话过程中,向阎长林表达了自己渴望再次见到毛主席的心愿。
阎长林看到昔年的老团长年龄虽不满五十,却脸色蜡黄,须发皆白,心中很是伤感,就把老领导的嘱托默默放在了心上。
不久,程悦长就接到了组织上的通知,说毛主席要接见、看望他。程悦长非常激动,一大早就来到了毛泽东的住处。
毛泽东满面笑容,紧握着程悦长的双手说:“程悦长同志,你很爱兵,你对部队很有感情。我们的军队能立于不败之地,靠的就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亲密团结,共同对敌。你是新四旅的,跟我在延安好多年,后来王胡子又把你们带到新疆去了,离我远了,见不到你们了。”
毛泽东说到了这里,显得非常激动。当年,新四旅在延安,负责保卫党中央和他以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感情非常深。随后,他又详细地询问了程悦长的病情,并要人通知医院给他好好治疗。
程悦长离开时,毛泽东又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身体有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好好治病,既来之则安之嘛!治好了病,才能工作。回到新疆后,代我向同志们问好。”
程悦长听了毛泽东的话,非常感动,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十几年前。在他的记忆里,毛泽东还三次请他们吃饭。

1940年时,程悦长刚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就接到了通知,说是毛泽东和中央的其他首长,要请他们从前线回来的干部们吃晚饭。
在席间,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是红军改编的部队,去了很多地方,有的人还进了大都市,可以算是见过世面的‘洋包子’咯。我们需要你们这些‘洋包子’,只是不允许你们看不起我们这些‘土包子’。”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毛泽东爽朗的笑声和朴实的话语,让大家在紧张的气氛中一下子轻松了起来,但是也让大家看到了自身的缺点。
当时,大家都在前线指挥作战,东奔西跑,习惯了那种居无定所的生活。一下子回到延安,住不惯窑洞,一时也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有时也不免发些牢骚。
最后,毛泽东告诫他们:你们刚回,可以慢慢地适应,这些都要有个过程嘛!但是我们不能看不起自己,不能看不起土窑洞,中国的希望就在我们延安的土窑洞里。你们要好好学习,安下心来认真总结战斗经验,我们的革命一定会胜利。
1944年2月,程悦长再次回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当他结束学习准备返回部队时,又突然接到通知,说是毛泽东在下午三点要接见他们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四旅的干部,还指明了是王近山、徐立清、黄振棠和程悦长四人。
下午两点半,程悦长和王近山等四人来到了枣园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闻声从窑洞里迎出来,跟他们一一握手。
在院里坐下后,毛泽东指了指摆在桌上的卷烟说:“我特意给你们准备了两种烟,一种是外来货,一种是咱们边区自己生产出品的,你们随便抽! 不过你们可别看不起边区的土货,他们洋人想抽都抽不到呢!”
毛泽东的话,把大家都说笑了。

程悦长当时正担任新四旅十六团团长,在回延安的路上,他们在韩略村打了一个漂亮仗,一举歼灭了日军华北战斗观摩团100余人。
毛泽东对这件事很有兴趣,郑重地问了程悦长一些十六团的情况,还说韩略村战斗是一次硬仗,打得很好,希望他们要把这种战斗做法继续保持下去,发扬开来。
晚上六点半,毛泽东把程悦长等人请进饭厅,留他们一起吃饭。桌上一共摆了六个菜,还有一瓶葡萄酒。
程悦长他们很清楚,毛泽东一向生活简朴,每餐不过一两个素菜,偶尔才尝尝红烧肉。这样的情况,让他们感到非常不安。
毛泽东看到大家都很拘谨,就风趣地说道:“你们看,我让他们搞了六个菜,这就叫做六六大顺;又让他们弄了一瓶酒,叫做久久平安。你们几个人都是延安的卫队指挥官,你们大顺,我就平安。”
毛泽东的幽默、风趣,让这顿饭吃得温暖而欢乐。直到深夜,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向他告辞。
1947年3月,蒋介石派胡宗南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新四旅十六团接到命令,火速星夜赶赴延安,负责随时歼灭国民党的空降兵,保卫毛泽东的安全。
这时,程悦长已经担任新四旅副旅长,他赶到毛泽东的住地王家坪时,听说毛泽东还没转移,非常着急,便冒着敌机的轰炸,立刻跑到延安周围的山上去视察工事。
刚回到指挥所,电话就响了,原来是毛泽东要接见他们。程悦长等人赶到毛泽东的住处时,他正在房间的墙壁上看地图、做标记。
毛泽东先向新四旅政委黄振棠和副旅长程悦长询问了部队的情况,又向大家讲了要暂时放弃延安的计划。
这时,十六团团长袁学凯忍不住地说:“我们一枪不放,就把延安让给老蒋,真是有些不甘心。”
毛泽东听了,大笑着说:“没有的事,你完全还是可以放几枪的,我们的‘运输大队长’要来,我们总要放几枪欢迎欢迎他嘛!”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接着,毛泽东站了起来,走到窗前,听着远处传来的枪炮声,转身对大家继续说:“几个窑洞,你们不要舍不得,将来蒋介石还要把上海、南京、北平和武汉这些大城市都给我们呢。”

整个晚上,毛泽东的电话不断。直到远处的枪炮声暂稀,他们才一起吃晚饭。饭桌上照样是几个素菜,只是为了招待新四旅的干部,他特意嘱咐做了一些腊肉。
黄振棠、程悦长等人非常感动,久久不愿下筷。毛泽东说:“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赶紧吃饭,吃完了我们还要转移。延安是我们的,我们一定还要回来!”
1949年,程悦长担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六军十七师师长,解放了兰州,又率军开赴新疆,兼任迪化警备区司令员和专区地委书记。从此,他一直扎根镇守新疆,直到12年后因病去世。
在进疆前,程悦长远望着大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便给故乡湖北省黄安县(红安县)县委、县政府寄回了一封家书。
早在1927年,16岁的程悦长便跟随两个哥哥程福长、程喜长参加了黄麻起义,后来,两个哥哥惨遭敌人杀害,父亲因悲伤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他跟随部队转移,从此杳无音信。年迈的母亲以为他也早已不在人间,就让大哥程福长的儿子们给他也修了一座坟墓。
但是,这位老人始终还抱有一线希望。在黄安县解放后,她天天让孙子们去打听小儿子的下落。然而,当程悦长的家书到了家乡时,她却永远离开了日思夜想的小儿子。

1950年9月,程悦长在母亲忌日的前一天,带着夫人和子女们回到了黄安。刚过县城,他就向夫人和孩子们讲起了这里的人和事,对他们说:“我16岁就跟着你们两个伯父参加革命,饿了啃红苕,渴了喝凉水,我现在终于回来了,可你们的伯父却牺牲在建立新中国的道路上……”
回到家乡程家湾时,天已黑透,可是乡亲们知道程悦长要回来,全都挤在他家等着他。他们一起亲热地讲小时候的故事,说现在的日子,谈未来的生活。
第二天,程悦长来到山上拜祭父母,三拜之后,他泪流满面,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随即便掏出手枪,推弹上膛,仰天开了三枪,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程悦长在家待了10天就匆匆离去,还给了每家10元钱。
1956年,程悦长的肝病日益严重。稍好转时,组织上准备安排他到全国各地参观一下,顺便调养身体。他说:“我对游山玩水不感兴趣,要是批准我回老家看看,我倒是非常愿意。”
第二年,程悦长将军和夫人一起,第二次回到了故乡。
如果说程悦长第一次回故乡是为了祭奠父母,那么他第二次带病回去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曾经的承诺,要把湾里的碾房改造一下,方便乡亲们的生活。
碾房是大别山地区的一种氏族形式的公共场所。以前没有机器,磨面粉和舂米都要在碾房里制作。
程家湾的碾房没有后墙,屋顶也是千疮百孔。他们也曾经修了几次后墙,可是仍是修了塌,塌了又修。

程悦长这次回来,带了自己的1400元积蓄,亲自带头挖地基。其实,他的肝腹水已经非常严重,夫人很心疼,几次阻止,可他仍然不停,带人挖了一米多深的墙角,又以石头砌基,重修了碾房后墙。改造后的碾房一直使用了30多年。
这一次,程悦长在故乡待了一个星期,回到广州探望岳父母后便立刻赶回了新疆。此后,他曾多次想再回故乡看看,却因病重无法成行。
程悦长有个专门记录新疆剿匪和建设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他进疆12年以来,如何剿灭谢尔德曼匪帮,如何修建五家渠水库和猛进水库,最终将天山戈壁改造成了祖国的一片绿洲。
当年,程悦长率领十七师(农六师)来到了只有5户人家的五家渠,将它建设成了一座明珠城,还将师部由迪化迁至这里。在这支部队中,程悦长是始终没有离开过屯垦的一位将军。
三年困难时期,程悦长已经卧床不起,早在五十年代初期,他就因建设新疆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得了肝病,先是住进了兰州陆军医院,后来又住进了北京医院。
组织上曾多次要求程悦长去休养一段时间,但都被他谢绝了。病情稍一好转,他就立刻返回新疆指挥剿匪和农场建设,为了安定祖国的边疆,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61年5月,程悦长在北京病逝,年仅50岁。而他当年修建的猛进水库,依然水平如镜,碧波万里,继续灌溉着五家渠垦区的40余万亩良田。

特别声明:文章中包含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1:53 , Processed in 0.00801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