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2年,20岁的年轻人举杯敬酒,毛主席诧异:是你夺了英军团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07:59: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2年,20岁的年轻人举杯敬酒,毛主席诧异:是你夺了英军团旗                                                              
2025-01-02 09:45                                        

发布于:天津市
   
       1952年10月1日,中南海怀仁堂内,一场大规模的晚宴在众人的推杯换盏中进行着。
这是新中国成立三周年的纪念日,社会各界2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在这场宴会上,毛泽东主席显得格外开心,因此也架不住众人劝酒、多喝了几杯,脸上也渐渐浮现出一抹红晕。

这三年来,他走的每一步路、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履薄冰,好在最终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经受住了历史和世界各国的考验,重新挺直了脊梁屹立在东亚大陆上。
经过这三年的不懈努力,新中国取得的成绩是史无前例的。
从国内来说,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集体化已经基本完成。而从外部来说,虽然朝鲜战场上的炮火还没有结束,但抗美援朝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的秋季反击作战,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武器再精良又怎么样,还不是被勇猛的志愿军战士们打得抱头鼠窜?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等这场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世界上再也没有谁敢轻视我们了。”
毛主席一边想着,身边人们举起的酒杯早已伸到面前。
看着各界代表们洋溢着欢乐的笑脸,毛主席来者不拒,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而就在这个时候,邻桌一名2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却突然站起来,径直朝着毛主席的方向走了过去。
到了身旁之后,年轻人按捺不住激动地说道:
“毛主席,我敬你一杯酒。”
毛主席转身打量着他,虽然长着一副普通人的面孔,但熠熠生辉的眼神在如此大的局面上丝毫不露怯。
更重要的是他捧着酒杯的双手,分明是一双久握钢枪的粗糙手掌。
分析出了这个人的身份,毛主席笑着说道:
“你是志愿军的代表?”
这个年轻人感到一丝惊讶,自己并没有穿军装,主席竟然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身份,于是赶忙点了点头。
毛主席略有所思地想了想,随后脱口而出道:
“就是你打退了英军的一个团,还夺了他们的团旗?”
此言一出,年轻人彻底愣住了。
而毛主席碰杯之后、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道:

郑起
同志,你是志愿军的代表,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英雄。”

不出毛主席所料,这个年轻人正是当时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郑起。
那么郑起在朝鲜战场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让毛主席对他刮目相看,第一次见面就认出了他的身份,甚至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对他赞不绝口呢?
1
1932年,郑起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的一个小山村。
从记事开始,郑起就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
在他2岁的时候,父亲就身患重病,因为拿不出钱医治最终撒手人寰。母亲受不了丧父之痛、更忍受不了无米下锅的窘迫生活,在第二年便改嫁了,扔下只有3岁的郑起在村子里。
所以,郑起是乡亲们一家一个馍、一碗米养大的,他后来也曾调侃道:
“我小的时候真是爹不疼、娘不爱,是靠吃百家饭才活下来的小乞丐。”
1946年,郑起刚刚14岁,因为常年的营养不良,导致他的个头比同龄人矮不少。
但身材矮小的郑起反倒成了村里的孩子王,走到哪条街上都有同龄人跟在他的屁股后面。
因为郑起生性仗义、喜欢打抱不平,不管是谁受欺负了、他都敢于帮忙出头。
就在郑起沉浸在和伙伴们一起上山抓鸟、下水捕虾的欢乐时光里的时候,一支解放军突然出现在村子里,并且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看着村子里的人纷纷拿出自家的饭菜犒劳这些军人,郑起感到十分不解:
“以前当兵的不都是挨家挨户抢粮食嘛,村里人躲都躲不及,怎么现在都主动拿出粮食给他们?”
到了后来,郑起才知道,这支队伍是解放军,就是解放全中国老百姓的军队,是专门打那些抢老百姓粮食的部队的。

如此一来,郑起终于明白了,原来解放军就是小说里边的大侠,专门打抱不平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郑起对解放军产生了一股十分浓厚的向往,如果自己加入他们、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也是人人敬仰的大侠了。
于是,郑起迈着踉跄的步伐,跑到了离村子十里外的解放军驻地。
两名哨兵看到一个孩子孤身一人跑过来,当即把他拦住问道:
“小家伙,不在家里好好待着,到外面乱跑什么?”
虽然郑起不认识这两个哨兵,但能认得出他们身上穿的黄绿色军装,便猛地扑到其中一人怀里:
“解放军叔叔,我想当兵、当大英雄。”
听到他说的话,士兵乐了。
这么个小孩子上战场能干嘛?万一受伤牺牲了、谁的心里也过意不去。
于是,他们抱起郑起、打算将他送回家。
而此时,郑起大声哭闹着说道:
“我爹我娘都不在了,我根本没有地方去。”
听闻这话,士兵迟疑了,而恰巧带队上山砍柴的连长归来、和他们碰了个正着。
“怎么回事、你们俩抱着个孩子干嘛?”
面对连长的质问,两名士兵赶紧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
当他听到这个孩子无父无母、铁了心想当兵的时候,也是忍不住看了郑起一眼。
个头不算很高、也很瘦,但那双坚定的大眼睛却十分吸引人。
“这么小的年纪也不怕生人,长大了肯定也是条汉子,我喜欢。”
连长紧接着蹲下问道:
“你真想当兵?”
郑起重重地点了点头。

于是,郑起成了解放军的一名小战士,考虑到他年纪太小,不适合上前线打仗,连长便安排他担任司号员,专门负责吹奏军号。
2
1950年,中央军委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决策,那就是出兵朝鲜,在国门之外给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重击。
10月19日,在彭德怀总司令的带领下,郑起所在的第39军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
此时的郑起,已经在部队中磨砺了四年之久,虽然还是担任
39军116师347团第7连司号员
的职务,但他早已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吹军号的娃娃兵。
不论是各式轻重武器、迫击炮、火箭筒,他都能够熟练驾驭,甚至还跟着老师傅学会了开汽车,郑起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进入朝鲜之后,郑起就跟随部队参加了第一、第二次战役,每当他在战场上吹完冲锋号之后,便会扛起钢枪冲在最前面,和来犯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如此强悍的战斗精神、再加上不要命的打法,就连团长见了他都赞誉有加:
不要看这个娃娃十几岁,打起仗来比老兵还要勇猛。
1950年底,“联合国军”开始向南溃败,郑起所在的第七连很快就接到了命令,驻守在汉城附近的釜谷里一带,阻击向南逃窜的敌人。

釜谷里是汉城向南通行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很显然敌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便决定派出一支队伍抢占有利地形。
“联合国军”派出的,是英国精锐部队
皇家来复枪团
,曾经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是久经沙场考验的王牌部队。
这支英军即将抵达釜谷里的时候,团长
阿尔斯特
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命令士兵推出十几门迫击炮,对着不远处的目标地点进行了一轮狂轰乱炸。
一枚枚炮弹落下、瞬间在地面上炸出一个个大洞,当时正是冬天,天空飘散着漫天飞雪,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釜谷里高地上一尺厚的积雪便全部融化成为滚烫的泥水。
等到硝烟彻底散去之后,阿尔斯特那张被望远镜遮盖的脸上才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在他看来,炮弹如此密集的地毯式轰炸之后,任何生物恐怕都没了呼吸。
于是,阿尔斯特这才命令全团火速前进,占领高地。
可是,阿尔斯特失算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对手竟然如此恐怖。
3
在英军进行轰炸时,第七连120多人迅速跳进了事先发现的几处山洞中,只有几名战士受轻伤,但根本不影响全连的战斗力。
所以当英军冲到半山腰的时候,第七连的将士们便开始组织反击,成功打退了敌人。

虽然击退了敌人的第一轮进攻,但敌我双方悬殊的实力差距让每个人都紧绷起了神经。
敌人无论是从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上都远胜我们,第七连全体将士们面临的肯定是一场恶仗。
果不其然,不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敌人再次组织起了冲锋。这次,他们用炮火作为掩护,使得志愿军战士根本无法露头。
很快,敌人就冲到了高地上,郑起和战友们则挂上刺刀,和来势汹汹的英军展开了近身战。
一劈一砍之间,两名英军便应声倒地,可是敌人的后续部队如潮水一般涌来,根本不给任何喘息的机会。
第七连的战士们越打越少,连长、指导员、以及各个排长相继倒下。
好在英军也没有讨到便宜,因为积雪融化、和无数人的踩踏,山坡上的泥地变得异常湿滑,后续冲锋的敌人纷纷滑倒、滚落下去,阿尔斯特见状也只能下令暂时停止了进攻。
这个时候,郑起开始清点人数,全连120多人、最终只剩下17人。
而且这17人中,大多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战斗经验少得可怜。
如此一来,郑起意识到、自己必须担任起指挥的角色,否则这17个人就是一盘散沙。
而众人也纷纷说道:
“司号员,我们听你的。”
郑起思考一番之后,开始了接下来的部署:
“咱们分成三组,分别把手高地的三个角,相互策应。”

众人对于这个部署没有意见,纷纷表示同意。
可轻机枪手李家福却突然说道:
“司号员,我们的子弹快用完了。”
这确实是个麻烦事,就在郑起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发现远处半山坡上有不少敌人的尸体,他们的身上肯定有弹药。
于是,他丢下一句
“掩护我”
后,便只身一人冲下高地。
山下的英军见有人在半山腰狂奔,便主动开枪射击,而郑起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左右盘旋,有惊无险地绕开了每一发子弹的着落点,最终在那几具英军士兵的尸体上搜出了10条子弹袋和一大堆手雷。
看到志愿军战士在翻动尸体,阿尔斯特意识到高地上的守军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于是果断下令发起冲锋。
而打退这场敌人的进攻之后,第七连包括郑起在内、仅剩7人,而且手中的武器也大都损毁。
可是英军竟然又调动了6辆坦克,准备将这里夷为平地,阿尔斯特甚至暴怒地叫嚣道:
“我要用坦克把山上的几个士兵全部碾成肉泥。”
郑起手中的枪早已断成两截,根本无法进行射击。
绝望的他当即拿出腰间别着的军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吹奏了一遍冲锋号。
本以为胜券在握的阿尔斯特听到这曲冲锋号之后,瞬间如临大敌。
因为从他抵达朝鲜战场开始,每当听到这个号声之后,周边就会涌现出一大批志愿军。

“莫非自己陷入了包围圈?”
阿尔斯特来不及细心阿骨,赶紧下达命令:
“撤退、全速撤退!”
不出十分钟的时间,山下的英军团部全部撤离,而已经抵达半山腰的英军坦克也调转方向,朝着山下猛冲回去。
看到敌人逃得不见踪影,郑起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想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再吹奏一曲冲锋号,没想到竟然把敌人吓跑了。
在确认周围已经安全之后,郑起带着其余6人打扫战场,意外在一滩泥泞之中发现了一面旗帜。
旗帜上绣着一只绿色的老虎,正是来复枪团的团旗。
4
1952年9月,郑起被推举为志愿军代表、回到了祖国。
就在他刚刚来到北京之后,就意外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郑起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请柬上是毛主席的亲笔信:
敬请光临国庆观礼——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
郑起万万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然能够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更没有想到,自己的事迹竟然传回了国内,并且得到毛主席的高度夸奖。
时至今日,90岁的郑起回想起那一刻,平静的脸上立马表现出抑制不住的激动:
“主席的手热热的,又厚又软。”
“那时的场景,我这辈子都不能忘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6:56 , Processed in 0.0091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