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晚年徐向前会透露说:假如没有西安事变,中央保留了一张王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18:10: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何晚年徐向前会透露说:假如没有西安事变,中央保留了一张王牌                                                                 2025-01-06 13:55                                        

发布于:山东省
   
       蒋介石会想到吗?他苦心孤诣的剿共计划,竟会被“自己人”按下暂停键!西安事变的那一声枪响,不仅打破了西安的寂静,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短短几个小时,蒋介石从西北剿共的最高指挥官,变成了囚禁于西安的“特殊客人”。张学良和杨虎城,一场胆大心细的行动,将一个复杂的局势拉向另一条道路。到底是什么让两位将领甘冒生死,选择了“逼宫”?
1936年的中国,局势混乱得像一团乱麻。日本觊觎着中国,广田弘毅的“三原则”赤裸裸地要求中国低头;华北早已被日军控制得七零八落。更糟糕的是,国内却还在上演“兄弟内斗”,蒋介石一面压制红军,一面却又头疼于抗战的准备不足。
蒋介石每天被现实逼得左右为难。他知道接受日本的条件会失去民心,可硬扛又会让他面临军事与经济的双重崩溃。更可怕的是,共产党的势力正在北方崛起,红军已经稳住了脚跟。

红军的韧性和纪律,让张学良和杨虎城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支队伍。直罗镇一战,红军以少胜多,甚至让东北军士兵对他们产生好感。比起国民党军队,红军不扰民、帮农耕的作风,像是一股清流。
但蒋介石却对此视而不见,仍坚持剿共。张学良多次向蒋提出改变方针,却屡屡碰壁,反而遭到怀疑。杨虎城更是看不下去,东北军、十七路军被逼得筋疲力尽,战士们怨声载道。
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让张杨二人意识到,内战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泥沼。西安事变前,蒋介石还在大张旗鼓地调集嫡系部队准备围剿红军。张杨知道,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于是,1936年12月12日,他们扣押了蒋介石。消息传到南京,国民政府乱作一团,各方意见分裂。有人主张强攻西安,有人则倾向和平解决。
最后,经过中共的斡旋,事变以和平谈判告终。蒋介石虽重获自由,却不得不暂停剿共,开始筹备抗日。红军也因此赢得喘息之机,抗日统一战线得以逐步建立。
这场事变背后,还有更大的悬念。徐向前曾说,中共中央在事变前准备了一张“王牌”。如果事变失败,红军将按照“第二次长征计划”突围,为保存火种做最坏打算。

红军计划得滴水不漏:西路部队转移到甘宁,东路部队深入晋西,还设下多条秘密会合点。甚至连向南突围的备选方案都准备好了,这份战略的周密程度,令人叹服。
可历史就是这么神奇,这张“王牌”竟然没用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避免了红军的再次流亡,也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正是这次转折,让中日之间的全面对抗有了可能。
张杨二人的行动虽冒险,却让蒋介石醒悟到内战的代价。有人说,这是“民族危亡下的最后一搏”。但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他们的觉醒,中国的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

西安事变的意义,远不止停止剿共和开启抗日那么简单。它向所有人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外敌当前,内耗只会让民族陷入更深的灾难。这样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仍然值得深思。
假如张杨没有行动,蒋介石会不会继续耗费国力剿共?如果中共中央没做准备,红军能否在绝境中继续生存?历史总是充满偶然,但每一次偶然都孕育着必然。

或许,今天的我们该问:面对外部压力,内部如何团结一致?历史无法重来,但它的教训却时时提醒我们,分裂的代价有多大。你觉得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2:46 , Processed in 0.0075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