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人物画家卢平:讲求自然流露 贴近生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 18:39: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著名人物画家卢平:讲求自然流露 贴近生活                                                                2024-12-14 11:50                                        

发布于:北京市
   

         卢平的人物画素来以细腻的人物线条和充沛的内心情感见长。作为女性画家,她尤其擅长描绘女性,笔下明媚的色彩为女性的身份特征增添了一抹为生活而歌的亮色。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劳动妇女,意在表现她们勤劳、善良纯洁并具有伟大母爱的特质,传达一种“真善美”的意境。

故事场景更具艺术张力
卢平关注自然和现实,在艺术家的视角下,这些朴实的女性形象有了超出现实语境下的意境美。在卢平的画中,能感受到人物形象和场景相互融入,故事属性增强了人物情感表达,画家的人文关怀在这一刻得到具体展现。
对于人物画家来说,刻画人物不难,难的是使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卢平笔下的女性形象非常丰满,她常出去采风,深入当地,对所描绘的女性能抓取其真实生活场景,又对当地文化深入挖掘,赋予其精神内核,故才有了千姿百态的鲜活女性形象。

一个优秀的画家,还应该具备导演、服装设计、音乐舞台布景等多方面的修养,画面人物怎样安排,如何布局前后关系,周围环境画什么?
《回娘家》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位苗族妇女背着娃娃回娘家的场景,是一幅苗族生活的风俗画。妈妈手中蓝子里提着一只老母鸡,前面还有稍大一点的小女孩儿和一只白色的狗,背景是苗寨特有的风雨楼,篱笆和芭蕉林装点了画面效果。要把这些元素都放进去,又不失整体感,需要的不仅仅是绘画技法,卢平用了大面积的芭蕉林为背景,人物服饰上有些暖红色点缀。加上少数民族服饰都很繁杂,不能像照像机一样看到什么画什么,要有所取舍,根据画面色彩需要搭配删繁就简,反复推敲,画面采取小写意的手法,整个构图比较饱满主要色调为绿色,展现苗寨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海花》这幅作品中描绘的是海边勤劳的惠安女。姑娘们在海边劳作,一位姑娘为同伴整理头巾,在劳动中也不忘打扮自己,体现了女性的爱美之心。人物用小写意手法刻画,渔网又采用大写意泼墨的手法衬托出姑娘们衣服上精美的装饰,一松一紧形成对比。背景采用海岸边上的岩石错落有致的形成节奏感。构图留白比较多,画面上虽然看不见大海,但也要让人感受到海边的意境,意到笔不到,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又如《农家春》,作品画的是一位农家姑娘正在喂鸡,既要刻画农家女喂鸡的神情,还要表现一群鸡抢食的生动场景。人物动作慵懒娴静,鸡群反而活跃喧嚣,一静一动形成对比。每只鸡的形态名异,前面的白鸡衬托出姑娘的黑裤,女子身后的黑鸡又反衬出她的白衣,各种不同的对比形成美的画面。人物作为主体最突出,然而配角也是不能忽视的,鸡也有不同动作和各种角度,有在前面的,也有藏在后面的,动物是有生命的,自然也要画出鸡的神态来,这样画面会生动有趣。主角与配角都需站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不能喧宾夺主。

卢平的人物画,并不是人物肖像画,她的作品有生活场景,是从生活中捕捉到美的瞬间使之艺术化,人和物相互依仗、互相成就,如此具有故事感的生活题材让卢平的人物画不是高岭之花,而是平易近人。她的人物画有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独到领悟,普普通通的女性群体在她的艺术表达下,有了更加深刻的人文内涵。
艺术之魂在于“情”
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你画一幅画之前最好想想你这幅画是轻音乐还是钢琴曲?”卢平的人物画意境随着不同的内容题材而变化。在她看来,绘画意境至关重要,艺术之魂在于“情”,只有意境深远的绘画才能吸引人,使人感同身受,流连忘返。

她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人物画《竹韵》,在一片绿色的竹林中有几位少数民族妇女,其中有一位女子在竹林中吹箫,其他人围在女子周围,认真聆听她的演奏,悠扬的乐声传遍整个竹林,如同一幅抒情的田园诗。

《盼》这幅作品表现的是留守乡村的老人和孩子,一位农村老人在堆满了玉米旁边翘首以盼,一个儿童吮着手指,前面还卧着一条狗。“盼”是这幅画的主题,意在表达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盼着在城里打工的亲人早日返乡的心情,画中的老人小孩,包括那条狗的表情也都是比较凝重的,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烙印。

《中国年》这幅作品又与前面两幅画不同,卢平表现的是北京过年的氛围,需要展现一个热闹红火的气氛,一个中国红的意境,她选择了在北京逛庙会的场景。以红色的灯笼为主体占了多半个画面,下面是逛庙会的游客,一个小孩骑在爸爸肩膀上,手上拿着风车。另一位小女孩手上拿了两串糖葫芦,旁边还有打电话的,远处还有拍照的,庙会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风车和糖葫芦体现出京城特色。
她的三幅画有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意境,《竹韵》是悠扬抒情的轻音乐,《盼》是凝重的钢琴曲,而《中国年》这幅作品却是热闹的交响乐。

在人物画里表现真善美
卢平说,她的艺术理想就是要在画里表达真善美。优秀文化从根本上是向善、向美的,焕发人性之善,这种充沛的情感是生活中的精神力量。艺术的魂在于一个“情”字,只有投入真情实感,作品才能与欣赏者共鸣。
有这样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卢平本身的性格也有莫大关系,在技法娴熟,笔墨能充分体现内心想法的前提下,作品中营造的氛围和画家的性格有直接关系。她在生活中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她总能发现事物阳光明媚的一面。

艺术家会在作品里呈现自己喜欢并表达心灵的东西,曾经有人建议她画得再苦一点、辣一点。可她性格开朗阳光,刻意去表现愁苦辛辣,就是无病呻吟,也就不是她了,东施效颦大可不必,所以她还是坚持她的路。
当然也有人指出她的画是不是太甜了,她认为美是多种多样的:粗犷为美,细腻为美,抒情为美,恬静也为美。百花园里,一花独放必定索然无味。她塑造的美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此产生的个人风格是她心灵深处流淌的独特的美。艺术品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画挂在家里,给欣赏者带来一丝温情和幸福,目的就达到了。

优秀的画家理当什么都能画
众所周知,人物画对画家的要求很高,为了表现人物情感,画中也会有山水、花鸟的意象。卢平涉猎广泛,除了人物画之外,她还画花鸟山水画,令人惊奇的是她也画历史人物和名胜古迹等,在她的笔下画过孙中山,邓小平,老舍,张伯驹、程砚秋等历史名人。

卢平表示:自己侧重于人物画创作,但同时也修山水、花鸟,其目的是考虑到山水、花鸟画在历史上有了较完整的程式化技法,趋于成熟,要加以实践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她在人物画创作中汲取营养,深入理解和继承笔墨技法。在她看来,人生活在各种环境中,要画好人物画还得当全能选手才行。作品大多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捕捉美的瞬间,她喜欢描绘生活场景题材作品,经常会在人物周围添加一些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植物,这就必须得画好花鸟山水,虽然人物是主角,但是配角她也会认真对待,那怕是一花一果一树一石她都会力求从技法到神韵精益求精。

除了她最青睐的女性人物题材外,她还醉心于历史人物的创作。她说这类创作首先画的要像其本人,需要扎实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另外还和先生纪清远合作过大型历史画《躬耕藉田》,画中男性人物肖像与女性的表现手法有很大不同,画女性需要线条柔美、清丽;男性要画出结构分明、果敢刚硬的特点。画历史画还需要了解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展现历史人物风采,必须要准确的把握人物内在性格和外在的形象特征,也就是人们常说画得很像,要形神兼备,这都要具备扎实的素描基本功。传神写照是人物画的核心要领,画家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有感而发,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

和专攻一类题材的画家不同,卢平觉得应有所兼擅,学养全面、路子宽泛才能走的更远。一名优秀的画家应该什么都能画,这是必备的基本能力。就像一位优秀演员什么角色都能演,演什么像什么。画家也要画什么象什么,不仅人物结构要画准确,还需表现出人物特点、情感性格、内心世界,比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老人还是小孩各种不同的身份特征。即使是山水、花鸟等同样题材,也都是画家个人意趣、性格和学养的外化,所谓画如其人。

观卢平的人物画,你能看到一位女性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趣对人生所见进行提炼,在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历史、人与时代的共生。她将观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或是被画中人所吸引感染,或是内化成画中人物,最终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卢平
195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3岁考入成都市艺校美术班学习,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留校任教。
1985年调入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民革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十一、十二届常委、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民革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1:35 , Processed in 0.0076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