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毛主席能统帅群雄?大批元帅说出真相,叶剑英说得最中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 18:53: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何毛主席能统帅群雄?大批元帅说出真相,叶剑英说得最中肯                                                                        2025-01-10 13:00                                        

发布于:天津市
   
     众所周知毛主席从未上过军事类院校,也未专门学习过军事指挥、兵法等内容,
甚至几乎都没开过枪
,从外表看也是一介书生,但就是这么一位书生气的人却能统帅群雄,领导大家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
为何毛主席能统帅群雄?大批元帅说出真相,叶剑英说得最中肯!

各大元帅对主席的评价-朱德、贺龙、陈毅
1、朱不离毛
朱德元帅和毛主席相识于井冈山

当时南昌起义惨遭失败,朱德带着部队剩余人员到了井冈山,而毛主席也因秋收起义的失败上了井冈山,两路人马在井冈山会师了。
两位伟大人物的相遇从此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他们共同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自此以后,
朱毛红军
的名号就响彻云霄了。

朱德曾经说过,朱毛不分家,
他一生敬佩毛主席,他也用一生证明了什么是
“朱不离毛”

而在这危急时刻,
张国焘却还一心搞分裂
,丝毫不考虑红军的存亡得失,他抓紧拉拢着红军中
有影响力的人物
来充盈自己的阵营。
朱德的地位
在红军中可是德高望重、举足轻重的,成为了张国焘首要的拉拢目标。

耿直的朱德很干脆地拒绝了张国焘,并在会上公开地说:
“全国人民都知道朱毛,朱和毛分开了那还叫朱毛吗?朱不离毛,朱不离毛,朱和毛是永远不会分开的。”
在多年与毛主席的合作中,朱德更是坚定地表示:
“中国要想革命成功,只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才能成功!”
朱老总在与一些老友聊天时感慨地说

“毛主席在一些事情的决策上开始时可能会让人无法理解,甚至会让人觉得是错的,但最后却总是证明他是对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让朱老总始终如一的支持、拥戴毛主席,
才能义无反顾的把“朱不离毛”贯彻到底。
2、毛大帅

贺龙与毛主席见面时已是1936年了,他是元帅中与主席见面最晚的
,但他对毛主席的敬佩却一点都不比其他元帅少,他和毛主席早就神交已久。
早些时期,贺龙就拜读过毛主席的文章,也听说过主席的一些事迹,虽还未曾见过面,这时的贺龙已在内心认定了毛主席,甚至在军中大会上就说

“我是跟定毛主席了,谁要反对毛主席先问问我答不答应。”
在长征即将结束时,“左”倾分子对毛主席提出的一些观点。

这时贺龙站出来公开指责他们

“要不是你们指挥失误,红军能损失惨重吗?现在还想抢权,还行搞分裂,谁要反对毛主席,别怪我不客气。”
这位以双刀闹革命闻名的贺龙元帅以实际行动来表达着对毛主席的尊崇。
后来,直爽的贺龙还给了敬爱的毛主席一个独特的称呼:
“毛大帅”

这个称呼饱含了贺龙对毛主席的所有崇敬和信任之情,在他心中,只有毛主席才是能领导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
也正是基于这种崇敬和信任,不管是在什么境况下,贺龙对于毛主席的决策永远都是最坚决的拥护者。
3、不信润之,说明你没水平

陈毅元帅和毛主席也是相识在井冈山
,两人都喜欢诗词歌赋,爱好相同,二人相谈甚欢,
都觉得仿佛早是老友了

两人在闲暇之余也经常会一起探讨诗词,而陈毅也能从毛主席铿将有力的诗词中感受到主席磅礴大气的胸怀和雄心壮志,所以他更懂毛主席,而且跟主席接触时间长了,他
对主席处理事情的前瞻性可以说是崇拜
了,从此坚定了跟着毛主席走的决心。
1929年,因龙岩七大上提的一些意见未被接受,
毛主席被迫离开了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
,而陈毅当选前委书记,也就是现在的陈毅是毛主席的领导了。

但陈毅并没有以领导自居
,他是相信毛主席的,开会时他最常说的是:
“红军是毛泽东与朱德创立的,我们红军一定要沿着毛泽东和朱德铺好的路去走,只有坚定地跟着毛泽东走,革命才会成功。”
陈毅不只是说说,他也做到了
,他一直坚定的跟着毛主席走
,他始终坚决的与毛主席站在一起,他不屑的对那些笑话他不会站队的人说:
“你不相信润之,只能说明你没水平。”
新中国的成立证明陈毅对毛主席的信任是绝对正确的,只有在毛主席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救中国。
各大元帅对主席的评价-罗荣桓、彭德怀、徐向前

1、不听主席的话一定会吃亏的
罗荣桓元帅是毛主席的湖南老乡
,他在早年念书时,就拜读过毛主席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可以说
开启了罗荣桓对共产主义的认知
,并给改变了他的一生。
秋收起义时,罗荣桓就在队伍中,并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但是这个时候的罗荣桓只是个党代表,在队伍中并不是很引人注目。
但罗荣桓在
部队中积极实行民主制度,尊重爱护士兵,反对军阀作风
,在部队中风评很好,他还把部队中出现的一些随意打骂士兵等事例拿到会议上批判,他的行为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并自此开启了他紧跟毛主席的革命之路。

罗荣桓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但是他对毛主席的评价却极高。
他说:
“毛主席的战争策略是符合目前的战争形势的,不听毛主席的话,一定会吃亏的。”
罗荣桓元帅对主席的敬仰是无以复加的,甚至他在弥留之际,对儿女们说的都是:

我革命了这么多年,跟着毛主席走是做的最正确的事。我走后,你们一定还要跟着主席走!

2、善用人

“我看到润之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人胸怀大度,绝不是心胸狭窄之人。”
这是彭德怀带着红军上井冈山与主席会师时,
看到主席的感觉

在彭德怀元帅眼里,毛主席不同于李德、博古他们只知道刻板的执行共产国际的指令,也不同于张国焘那样贪功冒进、搞分裂,
毛主席是个务实的人
,他会因地制宜,活学活用,称得上是个实干家。
所以,彭德怀决定跟着毛主席走,从土地革命一直到建国后,彭德怀元帅一直紧紧追随着主席的步伐,甘愿为他征战沙场。

作为一个军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用武之地,
彭德怀是幸运的
,他遇到了毛主席。
彭德怀元帅出色的指挥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所以主席对于彭德怀元帅来说就是伯乐,而彭德怀元帅也为主席的赏识付出了一生的忠诚。
彭德怀曾说:

毛主席的眼光是有前瞻性的,他看得很长远。

所以彭德怀元帅在抗美援朝出兵一事上坚决支持毛主席,并以近六旬的年龄率兵出征朝鲜,最终历经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争取得了胜利。
而这场不被世人看好的
战争为我国争取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3、军事第一人

徐向前与毛主席首次见面是在长征途中,之前有两次都是与主席失之交臂了。
第一次是
徐向前报考黄埔军校
,虽然他是在毛主席负责的考点,但却未见到久仰的毛主席。
第二次是三年后了,听说了毛主席在准备秋收起义,徐向前立刻前往长沙,却又错过了。
长征途中,徐向前隶属于张国焘管辖,当时的张国焘已存分裂红军之心,坚持要率军南下,而
毛主席是持反对态度的

因为形势所迫,毛主席为避免红军损失太大,毅然带领中央红军急速北上。

中央红军的异动引起了徐向前部的警觉,徐向前下属问如何处理,幸好徐向前对毛主席是很信任的说:
“不打,这都是咱们自己的同志!”

也就是这份信任这才
保全了北上的红军

而事后张国焘南去的红军遭到国民党的沉重打击,徐向前又率部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这时的他才
真正佩服毛主席的睿智

尽管毛主席从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总是能根据汇总的敌我战场情况,精准地分析出战场形势,并能很快做出准确的应对之策,徐向前是打心眼里佩服毛主席出神入画的军事才能,他觉得毛主席
称得上是“军事第一人”

叶剑英元帅对主席的评价

叶剑英元帅对毛主席的评价是最中肯的,他说: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坐在领导人位置上,他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人特点,不然的话肯定会有人不服气。
各位元帅性格迥异各有特点,说实话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任何人让我们真心的尊敬和佩服都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中,有一些人代替毛主席当过头,掌过舵,但到都没有走到最后。
事实证明,只有毛主席才能将我们这些人聚拢在一起,走到了最后,干成了建立新中国这件天大的事。”
所以
在叶帅心里,毛主席就是那个能统帅群雄的伟人。

而事实也是如此,毛主席
优秀的领导能力和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是很多人不能企及的,所以只有
他才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在中国革命前期,经验丰富的苏联老大哥曾派人来协助中国共产党来完成革命使命,却惨遭失败。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像毛泽东一样
有据实的、灵活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新中国的主席,这是千万人民对共产党对毛泽东极度信任支持的结果,新中国只有在他的引领下才能建立才能壮大。
也是在毛主席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才抛弃不切合我国国情的苏联的思想,
开始坚定的走中国自己的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所以说新中国的建立、后续的建设壮大毛主席是功不可没的。

纵观大批元帅对毛主席的评价,看得出这些叱咤风云、独当一面、战功赫赫的元帅们,
他们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
毛主席的一些决策即使是放到现在也完全是正确的、有效的,这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的战略眼光以及大局观真算得上是高瞻远瞩,所以说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是完全正确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3:43 , Processed in 0.0081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