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气质决定了中国的气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6 15:41: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什么说毛泽东的气质决定了中国的气质?            2025-01-16 13:30                                        

发布于:天津市
   
       气质是一种莫可名状的东西。有人说它是先天自带,有人说它是后天培养,虽然没有人能够讲清楚,但它实实在在地决定着或影响着人的高度。
影响中国最深远的两位历史人物
2006年,一位叫迈克尔·哈特的美国学者写了一本名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把影响人类文明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一百位人物并为他们作了评价。
其中,关于毛泽东的评价是这样写的:
与秦始皇的功绩最相当的是毛泽东,两者都是中国人,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实行一系列革命改造的掌舵人。

这位学者的评价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可。在五千年华夏历史中,封建时代的秦始皇与新时期的毛泽东是对中国历史贡献最大,对中国人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位历史人物。
秦始皇励精图治,用25年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开启封建制。再用11年废除分封改行郡县,在华夏大地上建立起“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的秩序,一系列先进措施把那时的中国带入另一个文明。从秦朝以后,封建社会再经历十一个朝代共2100年才终结。
回顾整个封建社会,实际上都是秦始皇思路的延续,虽然很多花样变来变去,但始终没有变得是老百姓对大一统的渴望。不得不说,这是秦始皇留给中国人最珍贵的宝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治乱兴衰的规律,秦始皇创立的封建制度到清朝晚期时,明显已经不能适应工业文明社会。以晚清为代表的大清开始遭受各路西方“牛鬼蛇神”的欺负。
一时间,神州大地涌现出大量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思考、探究、尝试去改变、拯救落后的旧中国,有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都以失败告终。
列强的瓜分浪潮尚未彻底解决,日本人又发动侵华战争,当时的旧中国可谓“谁看着都头疼”,它的复杂艰难程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严重,偌大的国家相当于一个偌大的烂摊子。
此时的中国需要有一个强人出现,带领大家
重拾中国人的自信,重建往日繁华的家园,重塑伟大民族的辉煌。
历史没有放弃中华民族,把这份重任交给了一个人,他就是毛泽东。

如果说秦始皇的贡献是决定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那么毛泽东便是开启华夏民族千年未来的人,他以自己的格局和气质影响并重塑了中国的气质。
胸怀天下的家国气质
北宋范仲淹曾发出感慨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激励过大批古代仁人志士,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屈指可数,而毛泽东是其一。
毛泽东的家境还是不错的,大富大贵谈不上,至少能够保证衣食无忧。假如他能够按照家庭的安排,以长子的身份承继家业,凭借他高超的智慧,必然能够带领家族更上一层楼,但是毛泽东没有选择“小家”的安逸,他所追求的是让更多人的幸福地生活。
1910年,毛泽东虚龄十八岁。离开家乡韶山冲外出求学,临行之际写下一首《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小伙子,能够发出这般志存高远的声音,足以见得毛泽东心中那份胸怀天下的理想抱负。
1914年到1918年,20岁出头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与师生讨论天下大事时,毛泽东铿锵有力地说,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到这里,毛泽东那份“家国”的气质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咬紧牙关的刚毅气质
性格的刚毅和看待问题的主见,是干事创业的必备条件。毛泽东是一位很执着的人,认定的真理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少年时期,在个人未来规划的问题上与父亲的观点不一致。父亲认为,毛泽东应该多关注家庭发展、多做一些农活。但毛泽东认为自己应该多读书,多到外面走一走,增长个人的见识。最终,父亲拗不过他,只能同意他离开韶山冲外出求学。
与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所遇到的困难相比,父亲的阻拦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苏区解除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明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却遭到别人毫无理由的否定,这种不被理解的痛苦,对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来说,伤害是巨大的。后来,毛泽东回忆那段岁月说
“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

在宁都经历的挫折也只是毛泽东人生的一小部分。作为最早的十三位代表之一,应该说他的资历相当有分量,但后来还是经历过多次降职,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对待。
人生浮浮沉沉,但从来没有改变他的人生理想。用他的话说,
对于那些冤枉和委屈,对于那些不适当的处罚和错误的处置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从此消极,很气愤,不满意;另一种态度是把它看作一种有益的教育,当作一种锻炼。
咬紧牙关坚挺住,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苦难,干别人所不能干的伟大事业,毛泽东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新中国人民砥砺前行。

有人情味的善良气质
毛泽东是一位真心为了大家好的人,那是一种发自肺腑、出于本心的善良。
美国记者斯诺在采访毛泽东的著作中,曾记载说,
每当毛泽东提起那些饿死的少年同学和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时,眼眶中都会泛出泪花。
在那样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流血牺牲,依然能够保持内心最深处的柔软,对于这样的毛泽东,我们用“人情味”形容最贴切。
早在韶山冲时,幼年的毛泽东便表现出心地善良的一面。
父亲向别人买了一头猪,并已经付过定金,嘱咐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毛泽东到那时,听说猪价已经上涨,对方感觉赔了,有点不舍得。于是,毛泽东自作主张把父亲与人家的约定取消了,理由是赚这样的钱让他感到内心不安。

在过去,我们讲毛泽东时,多是从他的军事天赋、伟大人格的角度去谈他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去建立建设属于自己的国家。
实际上,当我们从他的一些细微故事去看时,更能够直观地看到,毛泽东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新中国,而是用他的气质去影响着中国人自信地奋斗、勇敢地追求。
这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种体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3:43 , Processed in 0.0076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