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是毛主席秋收起义时的嫡系老部下,1955年为何只被授予中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08:30: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是毛主席秋收起义时的嫡系老部下,1955年为何只被授予中将?                                                   2025-01-27 11:29                                        

发布于:山西省
   

2022生机大会
1927年,秋收起义爆发。在这场起义中,毛主席麾下的指挥官们纷纷遭遇惨烈的命运:不是壮烈牺牲就是背叛了革命。甚至连毛主席最信任的团长陈浩也因叛变投敌而被处决。可以说,在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身边的亲信几乎只剩下张宗逊、罗荣桓等少数几人。
回顾后来的革命历程,所有参与秋收起义的将领,基本上都获得了元帅或上将等高阶军衔,例如开国元帅罗荣桓和开国上将张宗逊。然而,作为同样参与秋收起义的韩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五大授衔中却仅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秋收起义时期,罗荣桓的职位不过是特务连的党代表,而张宗逊也仅是个连长。虽然韩伟的军衔比他们低一级,仅是排长,但三人的职级差距并不显著。  

那么,为什么他们在新中国建立后会有如此显著的差距呢?这就得追溯到韩伟的军事生涯。秋收起义之时,韩伟担任的是第一团第三营第九连的排长。他的早期经历相当丰富:他是湖北黄陂人,早年在江西安源煤矿当工人,之后又作为插班生进入黄埔军校,毕业后进入叶挺独立团,并参与著名的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后,他的部队编入了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第三营,最终也参与了秋收起义。
可以说,韩伟几乎见证了中国革命初期的多个重要历史事件,人生经历可谓传奇。由于出身工人背景且有过北伐的辉煌战斗经历,韩伟在战斗中勇猛无畏,常常带头冲锋,使敌人措手不及。
1928年宁冈之战中,敌军凭借地势优势,红军久攻不下。此时,韩伟独自一人冲到城墙下,搭梯攀上城头,奋勇杀敌,彻底打乱敌军部署,最终帮助红军攻下宁冈城,提升了士气。
然而,韩伟的传奇并不止于他的勇猛,他运气的好似乎让人怀疑上帝为他开了挂。在1931年的小池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部,奇迹般地未造成重伤。那颗子弹从他的左耳后打入,经过右耳鼓膜向上穿出,从鼻窦出现在右眼底部,竟然没有伤及大脑。院长傅连障感慨道:“能活下来,真是不可思议!”  

而在1934年湘江血战中,韩伟所在的第34师第100团几乎全军覆没,残存的只有他和三十余名战友。为避免被敌人俘获,他果断跳下悬崖,幸运的是,经过几棵树的缓冲后幸存下来,事后竟然继续参与革命。
正因韩伟的显赫战果和卓越经历,毛主席对他十分器重,但即便如此,他仍未能成为上将或元帅。那么原因何在?
首先,韩伟虽然在早期跟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却在之后被编入红五军团。众所周知,红五军团是一支由国民党军起义而来的部队,在长征期间充当了“绝命后卫师”,负责殿后。期间,许多指挥官如季振同和董振堂遇难,这支队伍也在湘江之战中遭受了重大损失。韩伟的归属使他与毛主席的联系被切断,正因如此,张宗逊、罗荣桓能够升职的原因之一便是与毛主席长期保持紧密关系。因此,1955年授衔时,他所获得的仅是中将军衔。
第二个原因是,尽管在湘江血战中逃过一劫,但此后他与红军失去联系。在寻求与部队重新联络的过程中,他出于无奈决定先加入国民党军,以便寻找机会重新联系大部队。这一选择在后来的政治中成了他升迁的障碍。
当然,最后的原因在于,跟随毛主席的嫡系将领众多,而1955年的授衔名额有限,无法让所有人都如愿所获。革命队伍由不同“山头”汇聚,毛主席麾下的嫡系将领无法获得全部理想的军衔,因此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韩伟选择了让步,这也是他在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2:41 , Processed in 0.0070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