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总批评主力纵队司令员贻误战机;种豆芽发电报,庆功会变检讨会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18:37: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林总批评主力纵队司令员贻误战机;种豆芽发电报,庆功会变检讨会                                                                   2025-01-28 15:30                                        

发布于:天津市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胜利结束。各主力纵队经过九个月的连续作战后,开始进入战后休整状态。各纵队司令,师首长齐聚双城总部,参加战后总结会议。
这几个月的仗打得顺风顺水,前来参加会议的首长们,大都面带笑容。甚至都有人做好准备,等会儿被林总、罗政委表扬时,如何表现的更谦逊一些。

林总素来不苟言笑,所以他的严肃,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林总发言很少有客套话。他先是问了一句:“六纵司令员来了吗?”
黄永胜下意识的答了一声“到”!
哪知林总根本没理他,继续说道:“其实你没必要亲自来,发封电报就可以了”。
黄永胜一头雾水。
林总继续不疾不徐的说:今年一月份冬季攻势,六纵后勤机关向纵队首长发急电,占用电台将近两个钟头。内容是报告豆芽的生长情况。电台为了抄写这份电报,耽误了部队出发时间,导致敌新五军逃掉了一个团。
如果“豆芽事件”由其他首长说出来,肯定会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可林总当众把这件事讲出来,不但没人发笑,大家还都有些惴惴不安,深怕下一个被点名的是自己。
只有黄永胜神色尴尬,还有些许的不服气。1948年三月份,他刚由八纵司令员调任六纵司令员。林总所说的“豆芽事件”,跟黄永胜好像没有太大关系。
就在黄永胜因为代人受过感觉有些委屈时,林总话锋一转道:冬季攻势发动初期,八纵的译电员,将总部给纵队首长的加急电报,漏掉了16个字,致使八纵渡过大凌河后,竟然开始攻击先行渡河的九纵,幸亏九纵处理得当,否则差点儿闹出大乱子。
“篡改命令,误击友军”,这后果可比“豆芽事件”严重多了。黄永胜冷汗淋漓,低下头去,偷眼去看时任八纵司令员段苏权,这才发现对方也正在看向自己。四目相对,从彼此的神情中,都流露出些许的尴尬。

随后大家又听林总说:九纵的问题也不少,去年秋季攻势,九纵指挥所驻地,距离所部26师驻地只有五里。距离敌暂22师两个团超过120里,距离太远,敌人怯战逃走,我军无力追击。
另外,纵队指挥部和师部距离只有五里,却使用电报相互联系。
九纵司令员詹才芳虽然没有被点名,可他如坐针毡,脸涨得通红。
林总曾经三令五申,奔袭分散之敌,奔袭部队出发地,距离敌人应该在80~90里之间。距离太远,长途急行军的战士们体力透支,掉队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距离敌人太近,又容易把敌人吓跑。
十纵30师,准备奔袭帽山屯,那里驻扎着敌军一个杂牌师,奔袭部队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一昼夜急行军220里,在距离敌军驻地只有三十里的位置宿营。
为了保密,奔袭部队宿营后也没有架设电台,结果当天晚上遭到对面敌人的偷袭,损失了300多人,等天亮向敌人发起攻击,那只战斗力不强的杂牌师早就逃之夭夭了。东野参谋长刘亚楼,戏称这次战斗是狐狸打猎人。
十纵司令员梁兴初对此事耿耿于怀,可他连复仇的机会都没有,敌军那个杂牌师,被我军一个独立师给全歼了。以至于后来有人调侃梁兴初说:“什么主力部队,战斗力还不如一个独立师,早点把主力的牌子摘了吧。”
这次会议上,林总又当众把梁兴初这段伤心事提出来,虽然林总只强调30师宿营后,没有及时的架设电台,结果贻误战机,造成不小的损失。可以足以让梁兴初感觉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

明明是表彰会,愣是被林总开成了批评会,所有参加会议的首长都非常紧张,生怕在大会上听到自己的名字。
但林总在这件事上要搞平均主义,接着被点名的是七纵21师的一位首长,这位首长年过三旬,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姑娘。两个人结婚前,首长通过电台向哈尔滨的老战友发报,请他给买几斤喜糖。
结婚买喜糖无可厚非,可是用军用电台发报,就太官僚主义了。
结婚后,该首长夫妻伉俪情深,首长对新婚妻子更是有求必应。妻子感觉电台报务员的工作不错,就直接向丈夫提出了要求。
称职的报务员,需要长时间的培训,这位爱妻心切的首长,直接把妻子安排在报务员的岗位上。
冬季攻势中,七纵是攻打四平的主力部队,战斗开始前,林总临时改变进攻方向,命令七纵21师:于3月12日八时,由二道街突破敌人的防线后向北发展。
可是这封标注为
万万火急
的电报,新报务员足足用了4个多小时,还没有将电报抄下来。
总部参谋长刘亚楼,再三要求21师更换话务员,这位首长才勉强的换上了一个技术熟练的老报务员,只用了三分多钟,就把电报抄了下来。
林总没有直接点这位首长的名字,最后只是说:战争不是儿戏,如此胡闹,岂不是要耽误大事。
时任七纵司令员邓华军务繁忙,没有参加会议,七纵政委吴富善一脸的诧异,知道这件事的人非常有限,就算是在七纵,也没多少人了解内情。
参加会议的首长们都有些兴奋,他们非常想知道这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战友到底是谁。不过直到最后,林总没有给出答案,吴富善更是守口如瓶,大家只能靠猜测来找寻答案了。

会间休息十分钟后,林总继续发言道:第七、第八、第九纵队是去年八月份才组建完成的,十纵的组建时间还要晚一个月,作为组建不久的新部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了问题不可怕,怕就怕在有了问题还要藏着掖着,本来一个小问题,拖来拖去拖成大问题。
这样的事,不但存在于刚组建不久的新部队中,在老部队中,这个现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秋季攻势中,一纵二师包围昌图之敌,师部没有架设电台,与外出执行包围任务的四团,中断联系长达两天两夜,期间师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恢复联络。
更让人想不到的,一纵司令部竟然长达四十多个小时,没有和二师进行联络。结果不但被包围在昌图的一千多敌军逃走了,敌195师从八面城撤退,从昌图附近路过,二师也没有发现。结果给总部指挥作战,造成很大的困难。
一纵是东北野战军各主力部队中的老大哥,战斗力极强,一向是兄弟部队学习的楷模,这次林总当众对一纵提出批评,这让参加会议的一纵政委梁必业羞愧难当。
好在林总又转移了话题,他说二纵四师11团,在四平街以西的大洼,俘虏了敌人两个班,轻易相信了俘虏的供词,向纵队首长报告说,他们遭遇了敌人的大部队,请求增援。
纵队副司令员吴信泉,没有进行调查,更没有向总部请示,兴师动众,出动两个师的兵力进行增援,结果扑了个空。
四团抓获的俘虏,就是敌人所有的兵力。刘亚楼称二纵这是“用高射炮打蚊子”战术。

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是所有纵队中组建最早的,所以他也得到林总的格外关照。
三纵八师攻打西丰,那里驻守着敌116师的一个团。结果八师用力过猛,直接把攻击线推进到距离西丰只有20里的钓鱼台。
敌人见势不妙,弃城逃走,八师兵不血刃占领西丰,也让总部全歼敌116师的计划,没能圆满实现。
一个多月后,三纵九师在法库追歼逃跑的敌62师,只抓了六、七百名俘虏,就谎报战绩,向总部报告说已经解决了逃跑的敌人。
林总看出其中的蹊跷,命令九师继续追击,两天后,终于将敌62师残部一万多人全歼。
谎报战绩的错误非常严重,三纵政委罗舜初,当众做了检讨。
东野四纵成立时间,仅比三纵稍晚一些,在四保临江战斗中,三纵和四纵并肩战斗,打了不少胜仗。
四纵虽然没有像三纵那样谎报战绩,但他们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保持畅通的战地通讯,始终是个大难题。我军攻击部队,突破敌人前沿阵地后,由于通信联络跟不上,致使前线指挥员,不能及时了解纵深的战斗情况。从而导致指挥脱节。这种时候,战地电话是必不可少的。
保持电话线畅通,四纵做的并不错,问题出在战斗结束后。
四纵战斗力强,结束战斗比较早,通讯员在撤收电话线时,不知是搞错了,还是图省事故意为之,将兄弟部队的电话线剪断后给撤收走了。严重影响了兄弟部队的联络,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后果非常严重,加深了兄弟部队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尤其是在以后的大兵团作战中,更是要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四纵政委莫文骅在会上也做了公开检讨。

东北野战军当时有9个主力纵队,9个纵队都有不小的失误,而且都是集中在战场通讯方面的,都被林总一一指出来,然后掰开了,揉碎了讲。
他还说:成绩不说跑不了,出了问题不解决不得了。很多同志认为我们打了胜仗,就天下无敌了,这种看法既无知、又愚蠢。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任何胜利,都存在一些侥幸的成分。多大的胜利,都不应该成为现实存在问题的护身符。
我们要勇敢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的取得胜利。
最后林总又要求大家,勇于自我检讨,把隐藏的问题,大胆的讲出来。
可是参加会议的首长们面面相觑,不知该从何说起。
林总并没有表现的不耐烦,依旧慢条斯理的说:既然大家不肯讲,我就再跟大家多说几句。
按照总部规定,每个主力师可以有1200匹马的编制,可实际上,我们30个主力师,平均拥有战马1800多匹。
按照总部规定,野战部队中有武器的人应该占80%,带我们的9个主力纵队,每百人拥有武器才55件。
马匹数量超编而武器不足,这说明我们野战部队的后勤过于庞大,不适合战争的需要。
在郑家屯这个地方,我军9个主力纵队,就设有80多个后方机关。在齐齐哈尔,我军庞大的后勤机关,把市里的房子占了将近一半,设在在哈尔滨的办事处,更是高达140多个。

过于庞大的后勤机关,不但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各机关之间相互掣肘,大事没人管,小事乱扯皮的现象。
林总侃侃道来,那些身经百战的首长们都有一种茅塞顿塞的感觉,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林总说:东北再无小仗可打,我们应该适应形势,把“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作为我军今后一段时间的作战方针,努力健全司令部机关的职能,让各纵队主管军事的首长,从琐事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都用在打仗上……
第2天,林总没有参加会议,会议由罗荣桓主持。各纵队首长这才畅所欲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愣是把庆功会,搞成了检讨大会。
军务繁忙,第3天,各纵队首长相继归建,留在双城继续参加会议的,除了各纵队、师两级参谋长37人,另外还有各纵队的作战、侦察、通讯、机要、管理5个科的科长257人,为司令部正规化建设献言献策。
会议整整开了18天。参加会议的人员归建以后,林总立即用发电报的方式,检验会议的成果。
林总在电报中,强调“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等战术在大兵团作战时运用的必要性,并现身说法,举例说明,争取让每个战士都能熟练的运用这些战术。
而在训练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纵队首长们也会积极的反应,向林总进行汇报。
而林总也会不厌其烦的进行解释。
在互动频率最频繁的四五月间,林总平均每天发出的电报,多达37封,每封电报少则100字,多的有上千字,林总都能处理的条理清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这些电报只包括林总给下属的,另外还有发往延安的,以及发往其他几大野战军的,这个数字就无法统计了。

冬季攻势后的这次表彰大会,给各纵队首长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虚报战绩,滥用职权的现象基本杜绝,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每次战斗结束后,纵队首长们也会在第一时间,把战斗中发现的不足以及问题,及时的向林总汇报。
这些身经百战的铁血将军们,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他们可不愿意再发生因为“豆芽事件”那点儿破事,被当众批评的糗事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2:50 , Processed in 0.00786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