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5-2-3 14:41 编辑
书画大师润格费,艺术价值的金色标尺! 2025-01-30 07:44
发布于:湖南省
![]()
【清代】郑板桥 ![]()
![]()
![]()
![]()
![]()
![]()
郑燮《墨竹图》 在书画艺术的殿堂里,每一位大师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它们承载着大师们的情感与智慧,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而润格费,作为书画作品市场交易的参考依据,不仅体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
润格费,又称润笔费、润例、润约等,是指书画家出售作品时所列的价目标准。这一传统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朝廷里对写诏书或公文的官员就有给予报酬的做法。而“润笔”一词则自隋朝才有,相传隋朝郑译为皇帝拟诏书时,有人戏称他“笔干”,他答道:“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来,稿酬、书画酬金便被称为“润笔”。 润格费不仅是书画家对自己作品价值的体现,更是市场交易的参考依据。它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避免价格混乱和恶意炒作。同时,润格费的高低也反映了书画大师们的艺术造诣、市场影响力以及作品的稀有程度。对于收藏家和投资者来说,润格费是判断作品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 郑板桥: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在扬州打出了自己的笔榜,公布了字画的收费标准。如“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等,明确标价,童叟无欺。 吴昌硕:作为近代中国书画金石界的领袖,吴昌硕的润格费也是水涨船高。1913年,他的《缶庐润目》中,堂匾廿两,斋匾八两,楹联、横直整张等均有详细标价。
齐白石:齐白石从做木匠时起就靠手艺吃饭,他卖画卖印从不耻于要钱。他的润格费也是随着艺术造诣的提升而不断上涨。如四尺12元,五尺18元等,到后来更是明确标出“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 丰子恺:民国时期,丰子恺曾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润格及准则,如漫画(一方尺以内)每幅八十万元等,显示了其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 沈鹏、周而复等:在当代,书画大师们的润格费更是水涨船高。如沈鹏的润格费达到16万/平尺,周而复的润格费为12万/平尺等,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大师们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润格费的高低并非随意而定,它背后是书画大师们多年艺术修炼的结晶,是他们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大师们的心血和智慧,润格费正是对这种艺术价值的认可和尊重。 在书画艺术的浩瀚宇宙里,每一位大师都是璀璨的星辰,他们的作品如同稀世珍宝,承载着无尽的情感与智慧。而润格费,就是这把衡量艺术价值的金色标尺,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对大师们艺术造诣的崇高致敬! 想象一下,当你手握一幅书画大师的真迹,那笔墨间的韵味、那构图中的巧思,无一不透露着大师们的独特风格与深邃内涵。而这份艺术的价值,就体现在那精心设定的润格费上。它不仅仅代表了作品的市场价格,更是大师们艺术生涯的见证,是他们对艺术无尽追求的结晶。 书画大师的润格费,是市场对他们艺术成就的认可,是收藏家对他们作品的珍视。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大师与藏家,让艺术之美得以流传,让文化之韵得以传承。
无论是古代书画大师的经典之作,还是近现代书画巨匠的传世佳品,甚至是当代书画名家的创新之作,它们的润格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每一笔润格费的设定,都是对大师们艺术生涯的一次致敬,都是对他们艺术精神的一次传承。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书画大师们的润格费世界,感受那份来自艺术深处的魅力。无论是为了收藏,还是为了投资,润格费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艺术的价值,更加坚定地追求艺术的梦想。 【民国】 ![]()
吴昌硕 ![]()
![]()
![]()
《篆书七言对联(赠施少墨)》 浙江省博物馆藏 ![]()
《梅花蒲草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 ![]()
![]()
《发财图》 行书 成扇 水墨纸本 ![]()
1945年作 《桃》立轴 设色纸本 ![]()
《紫藤蜜蜂》 扇面 设色纸本 ![]()
一笔虎(钤正大光明印)附齐白石篆刻“乐寿老人”印一枚 ![]()
《接福图》 ![]()
1941年作 《秋柿工虫图》 ![]()
《松柏高立·篆书四言》 ![]()
齐白石画虾 ![]()
齐白石画虾 ![]()
丰子恺 ![]()
![]()
![]()
![]()
![]()
行书 立轴 纸本 张大千 ![]()
![]()
1976年作 《翠山溪流》 镜心 泼彩纸本 ![]()
《红拂女》 甲申(1944年)作 ![]()
1967年作 《烟云放棹》立轴 设色绢本 ![]()
1948年作 荷花 立轴 设色纸本 ![]()
泼彩山水 设色金笺 沙孟海 ![]()
![]()
![]()
![]()
![]()
陆俨少 ![]()
![]()
![]()
![]()
![]()
1986年作 春山耸翠 ![]()
《千里江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