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越走路命越短?医生告诫:老人4个走路要不得,无益反伤身 2025-01-20 22:43
发布于:湖南省
![]()
随着年龄的增长,走路成为了大多数老年人运动的首选,为什么老年人特别爱走路呢?原因很简单,走路属于低强度运动,年龄大了,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让老年人去做长跑、骑自行车、登山等运动,其实是非常为难老年人的。 最主要的是,老年人做这些运动,也不意味着能收获好处,甚至给身体带来的坏处要远远大于好处。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走路的强度太低了,到底能不能发挥锻炼的效果呢? 其实大家完全不必要有这样的担心,走路对身体的益处毋庸置疑,走路能够提高免疫力,走路有利于预防肥胖,走路能够改善心肺功能,走路还有助于增强骨骼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走路还有利于释放压力,稳定情绪。 不过,年龄大了,老年人应该科学走路。 说到这,很多人会说,走路,走不就行了吗?走路还需要讲究什么科学呢? 医生告诫:老人4个走路要不得,无益反伤身。 第一,暴走,要不得 年龄大了,老年人要牢记,走路要适度,不是过度,很多老年人养成了暴走的习惯,一天动辄好几万步,殊不知过度走路,容易加重膝关节的负担,时间长了,会导致膝关节磨损,反而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另外,有研究发现,过度走路并不能有效延长寿命,所以走路,应该适可而止。 老年人每天坚持走6000-8000步就可以了,走路并不是多多益善。 第二,饭后马上走路,要不得 老年人走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很多老年人喜欢饭后马上去走路,大家想想看吃饱喝足了,大量的食物聚集在胃内,很容易导致胃内压的升高,这个时候去走路,无疑会导致压力的进一步升高,很多人可能走路走着走着食物就涌上来了,原因就是胃内的压力太大了。 医生建议,老年人吃完饭以后,至少休息半个小时以上,才出去走路。 第三,早上空腹走路,要不得 很多老年人喜欢早上起床以后马上去走路,而且是空腹走路,这样做同样不利于健康,经过漫长的一夜,我们都没有再进食了,晨起的时候饥肠辘辘,你又去走路,走路会进一步消耗身体的能量,可想而知,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低血糖。 早上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再加上气温比较低,很多老年人又有早起的习惯,起床后马上去走路,反而会带来危险。 第四,病情不稳定的时候,不宜走路 很多老年人可能罹患了形形色色的疾病,但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些疾病没有稳定的时候,不要不顾身体的感受而坚持去走路。 之前碰到过一个老人,明明已经感冒发热了,还没有痊愈,他就出去走路,结果呢,让身体更累,更免疫力更低下,这样走路,不仅对健康不利,还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负担,造成可怕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