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昌浩征战记26 王树声说夏斗寅也是麻城人老乡见老乡,尽是刀和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9 09:30: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陈昌浩征战记26 王树声说夏斗寅也是麻城人老乡见老乡,尽是刀和枪                                                               2025-02-18 11:00                                        

发布于:天津市
   
第二十六回王树声讲述他最佩服的鄂豫皖苏区两个人,第一是符定一,第二徐向前。
1931年4月28日,书记决定七里坪到金家寨红四军主力部队考察。陈昌浩同志已经决定到红四军担任政治部主任,所以陈昌浩同志也随行前往金家寨红四军将军部,准备履新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

金家寨现为安徽金寨县胡店乡,当时红四军军部所在地,现在的书记视察再也不是刚刚到鄂豫皖苏区的那个狼狈样子了,晚上行军走的脚板都稀烂,也没有一个人过来帮一把,硬是把书记走的瘫条。要不是黄安独立团的王团长和喻政委冒天下之大不韪,给老莫梆了一个硬翘翘的滑竿,书记说不定就要回上海临时中央克(去)住院了。

这一次书记作为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鄂豫皖分局军委主席出访,那味道就大大的不一样了。湖北话说那就是刚塞了。随行的人员有副官、书记员、马夫、挑夫、厨师,警卫人员就有一个班,虽然冇得滑竿,那是在苏区人人都要骂的坐不得的,但是一溜儿的高头大马,跑起步来虎虎生威,那才叫一个威风。

马队达到新集以后,红四军原政委,现在红10师政委在新集迎接中央分局军委竹席暨书记和陈昌浩同志。余笃三是武汉人,长期在武汉从事工运活动,也在苏联的中山学习过,跟陈昌浩同志也是同学,而书记呢1927年担任过中共湖北区委的书记,在武汉参加过八七会议,也在武汉呆了很长的时间,二个人自然是认识的,大家见面热情握手。
余笃三和书记同志在苏联还有一份交情,那就是余笃三政委和书记都对当时共产国际中国局的米夫不求感兴趣,很有意见的人。书记作为老资格的老革命,又是理论水平比较高的人,米夫对老莫是恨得要死,奈何不得。但是余政委就不同了,米夫对他不感兴趣的中国留学生,或者是对他有意见的中国同志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以提前毕业方式礼送出境,余政委就是这样回到国内,在受上级委派来到鄂豫皖苏区参加武装斗争的。

余笃三因为高家寨战役失利,主动承担了责任,从军政委降到了师政委。见了书记同志余笃三政委再一次做了深刻的检讨,余笃三认为他主要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对于目前从事武装斗争的工作有一点力不从心,似乎有换工作的愿望。书记同志开导余笃三政委,不要着急慢慢来,从战争中学习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书记同志说:你如果有时间可以暂时呆在新集一带指导这里的工作,等我从金家寨回来之后在做定夺,陈昌浩同志也以中山大学老同学的身份开导余笃三政委,我们留苏回来的同学开始都是没有经验的,慢慢就会好的。
这一回余笃三政委带来护送书记和陈昌浩武装力量已经不是黄安独立团的地方武装了,而是赫赫有名的主力红军30团,团长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同志。不是说老30团刚刚在高家寨损兵折将吗?这马上护送一把手会不会士气不振哟?30团在高家寨战斗中是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是比起32团来说还是要好得多,加上主力红军的兵员补充来的最快,一般都是地方红军武装直接补充到主力红军,所以很快的老30团就恢复了元气,加上原来的许大和尚大难不死,重新回到了30团二营,胜败乃兵家常事,许大营长吃一亏长一智,总结的这次的战斗的经验教训以后,把部队照样训练的嗷嗷叫,老30团还是头等主力,这次护送中央分局分局的领导,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发生,所以某种意义下说也是让老30团修生养息一段时间。

书记同志和陈昌浩这次到红四军视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鄂豫皖分局军委的最高领导,他要对辖区的军事主官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一把手的责任是什么?并不是要他去打仗?书记是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并不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
他要知人,就是了解一批的团级以上的主官,知人才能善任,军事是书记的短板,这也造成当地的军事干部不是很吊他的一个主要原因,从上海出发之前,临时中央军委首长对老莫到鄂豫皖是盼望有加,希望老莫到了之后能够巩固和扩大苏区,扩大红军的数量,增强的红军的军政素质。如果老莫连一个自己信任的红军主官,连一个知根知底的红军主官都没有,要完成临时中央的重任基本上是一个大零蛋,作为一个北大高才生是不接受大零蛋的。
陪同护送的老莫的老30团团长是著名的王树声,从七里坪到金家寨有260里,书记、陈昌浩和王树声挥一路骑马咵天走天下,讲述了鄂豫皖苏区的昨日和今天,革命历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笔。王树声说:他是这个区域参加游击队的最早的一个战士,比那个王疯子还早,他是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小小的队员到队长,从士兵到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到团长这样干起来的。经历无数的枪林弹雨和流血牺牲,王树声熟悉这块地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根小草,每一个路径,每一个山头。

别说书记同志了就是陈昌浩同志都是听的眼睛都不眨,了解红四军的历史对于他这个即将到红四军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来说太重要了。
王树声也是一个鸡丝分子,谈吐自如流畅,记忆如数家珍。经过数年的战争历练,已经完全是职业军人的面貌,走路呼呼有声,身手异常敏捷,这一点很合陈昌浩的这个中山大学和苏联托尔马乔夫军政学校高才生的胃口。
王树声说30团,也和他本人一样经历了从小到大,从菜鸟到老鹰,从大刀梭镖和今天的轻重机枪,从以前听见枪声赫的赞赞神,到今天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今天的王树声的30团有将近1200人,800条枪,其中马克辛重机枪就有4挺,远远不是黄安独立团的所能比拟的,战功是打出来的,团长是拼出来的,全团上下对王树声是灰常敬重。
王树声对书记和陈昌浩讲,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麻城也解放了,王树声当时正麻城一中读书,麻城一中现在也是湖北省省级重点的中学,如果没有革命王树声高考也是北大清华的路子,是不定还是书记的校友呢?但是大革命以来,王树声参加了共青团,进而加入了毛委员在武昌农讲所发起的农民协会。

王树声因为工作积极,升级当了农民自卫军大队长,整天带领协会成员的高喊: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打倒土豪劣绅!27年书记您家在湖北区委当书记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革命正是高潮,当时提出的口号已经是:平均地权,打土豪分田地。可惜的是宁汉合流和国共分家以后,没有等到我们分田地,革命形势就发生逆转,黄安、黄陂、麻城的农民协会都收到了反动县政府取缔的命令。
我们一些不甘心的农民协会成员,还有国民党的左派人士,党团员纷纷找出路,哪里是出路呢?就是武汉北部的山区木兰山。不跑行不行呢?不跑不行啊,跑的慢的基本上都被反动派杀害了。
那时候我们这一些山上的农民军都是一些拿着几根破枪和梭镖,穿的破衣烂衫的整天躲躲藏藏,没有统一指挥,没有行动方向。
27年您家当时还是湖北区委,中央八七会议号召举行秋收暴动,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和组建工农苏维埃政权的口号,这一下大家都找到了行动的方向,当地的党组织号召我们集中起来,攻击黄安县城和麻城县城。那时候好像革命的高潮又来到了,攻城的农民军的数量有大几千人,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农民军还是菜鸟,没有基本的军事经验,敌人枪声一响,大家就一哄而散,黄安和麻城的攻城暴动都有很多农民军牺牲。

最恶糟的时候,就是27下半年,看到黄安和麻城的县城受到围攻,国民党反动派湖北省政府派出夏斗寅13师来黄安等地剿匪。这个夏斗寅,就是麻城人和我是老乡,夏斗寅不仅是麻城人还是麻城木子店的人,个裸儿日的,人家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夏斗寅这个瘪犊子,是老乡见老乡,尽是刀和枪。
夏斗寅这那个13师基本上也是麻城人,这帮家伙熟悉我们这里的语言、环境、和当地的民团,所以这帮家伙来了之后,特别的恶糟。他们知道山区地形地貌,熟悉当地的民团和居民,下恶耙子搞清乡封山,见到农会一个就杀一个,很多当地有名的老党员和农民协会的成员都被杀了,村村冒火处处点烟,凡是掩护他们的农民也遭了殃。
在这个百色恐怖最恶燥的时候,很多的人装癞了,纷纷把枪埋起来,然后跑到外地躲避风声。还有就是躲进深山老林,每天晚上都要转几个睡觉的窝子,天天提心吊胆。
王树声带领的队伍应该是最扎实的一支队伍,藏在深山老林当中昼起夜伏。没有被打散,三不知捡漏子还打一下夏斗寅的13师。但是这样的时间没有坚持多久,原来的100人的游击队,最后剩下18单将了,18人里面有9个是党团员,9个人是属于大别山的老油子老膏子,其实也就是以前的山头上的草寇。现在看见革命的形势紧张了,闹红冇得什么前途了,就开始打鬼主意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7:49 , Processed in 0.0079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