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代塑造文人,文人描绘时代?论《红楼梦》与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时代塑造文人,文人描绘时代?论《红楼梦》与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                                                                    2025-02-22 09:00                                        

发布于:天津市
   
     《红楼梦》当中的女性角色令人印象深刻,都是作者曹雪芹根据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力生动描绘的,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作为一个文人所赋予女性独有的特色魅力。在那样一个时代中,女性的形象成为了一种标杆,被后世传唱,本文要着重分析书中女性所体现的文人化的倾向,随着格局的演变,女性与社会的变迁紧密关联。

一、历代文人刻画女性角色的变迁
1.汉唐时代的女性,文人笔触的真实开化
中国古代虽然是以男性为主,但是女性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还是所在多有,并且成为了文人作品中的主角被百般传唱。
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譬如《诗经》,里面就有很多描写女性情感的内容,有的婉约,有的奔放,有的述说情怀,有的表达不满,在那样一个开放的时代里,男女之间还存在过短暂的平等,因此先秦文学,女性不完全是男子的附属,还是能够尽量发声的。
后来,随着封建礼教的不断加深,女性的地位不断限缩,以至于越来越小心翼翼,裹上小脚,待字闺中,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但在这时候,还有一个漫长的过渡阶段。

汉代到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处于不断的变动状态,虽说受制于家法管教,可整个社会风气,都是非常包容,女性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不用担心受到社会的物议。
汉代的乐府诗歌非常有名,其中就有一首《羽林郎》,描写了一个当垆卖酒的女子受到一个官家子弟的“垂青”,于是写了一首诗歌,进行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当然作者不详,编撰者是后来的文人,但是当中把该女子的心理状态以及事情的经过发展都详细做了描述。以此显示女人在那时候的地位的确不同凡响,不仅可以与男性一样抛头露面,大大方方做生意,而且对待别人的调戏骚扰,也不用完全忍气吞声,可以正面作出回应,这样的气度和姿态宋朝以降简直不可想象。

可见那时的社会包容度是多么强,文人将此作为素材,搜集编撰,广为传唱,证明了女子的清高与自信在那时是非常受到推崇的,难以想象后来宋儒对女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精神管控和舆论钳制。
正是在这样的倡导下,汉代也出了很多知名的女性诗人,比如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在听说丈夫变心之后,亲手写下了一曲《白头吟》,将女性的温婉与坚强刻画的入木三分,令司马相如回心转意,成就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美妙传奇。
由此可见,文人化的女性与女性化的文人在这段时间是一种微妙的联结,男性也不敢“掠人之美”,必须认真对待,甘拜下风。

等到了女性最后的辉煌,就是唐朝。这时由于皇族血统的胡化,使得女性的自由度也空前提高。唐传奇是后代小说的雏形,很多文人刻画了许多知名的女性,比如《李娃传》中的李娃,《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非烟传》中的步非烟、《虬髯客传》中的红拂女,诸如此类,都是当中翘楚。她们个性鲜明,勇于反抗,面对不公,很少忍耐。这就是唐人对女性的认知,赋予她们自主的性格,反映真实的人性。
2.宋明理学,扭曲的女性形象
然而这一切来到宋朝,就逐步戛然而止。随着宋明理学的兴起,女性的形象被彻底异化,已经沦为物品,受到男性与社会的挟制,没有自由意志,任凭摆布,非常凄惨。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小说独辟蹊径,将女性形象以特殊方式展现。

元代戏曲中的经典人物窦娥,就是以一种悲惨的手法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将其体现在女性身上,足以证明再苦不过如此,那时女性就是不幸的代名词。
到了明朝小说发展的高峰期,《水浒传》都有大量女性出场,但前者明显可以看出对女性的极端蔑视,杀人不眨眼的泼妇,基本整部小说都是一种暗黑的笔调来写,丝毫不见女性身上的光辉色彩。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女性被完全压抑,文人纷纷口诛笔伐,没有好脸色,因而我们能够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社会风气的嬗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汉唐对女性的关爱一去不复返,后来的统统都是成人的封建礼教。

不过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有对女性存在善意和怜恤的作品。冯梦龙在《杜十娘》中就描写了一个不畏世俗,勇于挑战命运,最后尽管失败,但仍然刚烈不屈,愿意为追求牺牲的伟大女性。
尽管这是十足的悲剧,但从对个人的压迫中,还是有永恒不变的人性存在,女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逼迫,作出了慷慨的牺牲,因而震撼了时人,被文学铭记。

《红楼梦》也是在这样的时代中应运而生的,虽然与时代所提倡的主旋律相违背,但因为它足够深刻,所以千百年来受到推崇,被压抑的文人倾向通过女性这样的羸弱角色,生动地予以表达。
二、《红楼梦》中女性的文人化倾向
到了清代,中国文化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峰,相反,它也要即将走下坡路了。
《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视角为主的文学作品,以一个封建家族的没落为线索,描写了一群神态各异的女性角色,令人过目不忘。

正如前文提到的,古代中国对待女性的态度随着封建礼教的不断加深,枷锁逐渐深重,女性地位不断降低,而在豪门之中也有所体现,可是又展现自己的特点。
明清之间的女性应该被驯化得前所未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都是贞洁烈妇,标杆楷模。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道德的堕落却是前所未有的。虽然朝廷不断提倡向先进模范学习,但是人们的欲望却如决堤江河,滔滔不止。
因此,类似《红楼梦》这样的奇书才能横空出世。当中描写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他人面前装得如何伟岸,可是一回到家里,彻底原形毕露。整个社会主体在回避人性的欲望,但是这样的压抑总是需要宣泄的。于是借助小说等文学作品,充分展现。

当然《红楼梦》也不是完全描写社会的黑暗面,对于当中杰出的女性,作者还是给予了高度评价,让她们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一个官宦家庭里,小姐夫人在物质上也是可以无忧无虑,但她们颓废的生活与压抑的情感需求,却都无处宣泄。
黛玉和宝玉情投意合,但是由于家族的要求,两人最终无法结合,最终黛玉在压抑中离世。而宝钗虽然知书达理,但过于老道,恪守封建礼法,尽管为人豁达,比较善于为人处世,可与宝玉的爱好格格不入,两人相处只有情分,却没有感觉。

抛却社会的因素,《红楼梦》的写作内容与前代相比,更加高雅高贵,相对内敛丰富,并不只是展示人性的追求,而是探究时代的兴衰演变。
观察汉唐时代文人作品中的女性,都是以人为本,展现个人的生活感受,往往是在唱独角戏,说心里话,真实感动,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让人感觉亲近,但是,一旦“过客”们到了《红楼梦》里,就是一个全景式的展现。
任何女性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虽然她们可能有暂时的空间选择,但是在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里,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男性的附属品,就是社会的牺牲者,而且地位越高,才学越大,跌得越惨。

大人物的代表就是王熙凤和秦可卿,一个“哭向金陵事更哀”,一个“情既相逢必主淫”。她们或都出身显赫,能力不凡,可在时代的变迁中,往往身不由己,成为了悲剧人物,被玩弄,最后被抛弃。而小人物的代表就是鸳鸯和香菱,本身出身寒微,受到主人宠幸才有一时的平安,但形势比人强,终究还是没有躲过命运的作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还故乡”。
翻一翻书中女性人物的经历,有好归宿的人屈指可数,就连看淡名利,避世隐居的妙玉都未能幸免,“终陷泥淖中”。在这样的污泥浊水中,封建的染缸对于男性都荼毒深重,何况是剩下的女性,更加不能放过!

三、总结
《红楼梦》是一部史诗级的小说,文人墨客笔下的每一个女性人物都栩栩如生,她们身世凋零,下场莫测。时代塑造文人,文人描绘时代,女性的遭遇成为了笔下的素材,总是历史的安排!
四、参考文献
曹雪芹《红楼梦》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04:06 , Processed in 0.00715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