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借条上不能写的“3个字”,否则就是废纸一张,打官司都要不回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06:13: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借条上不能写的“3个字”,否则就是废纸一张,打官司都要不回来                                                                 2025-03-13 11:03                                        

发布于:江西省
   
         遇到资金周转不灵就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了,尽管现在线上线下都有着各种贷款,可贷款总给人不安心的感觉,所以当手头需要钱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借点来周转。在以前,很多朋友遇到别人来向自己借钱时,出于面子或者一些其他原因,总是不好意思开口说打借条,往往就是口头协议,然而,那种耍赖皮的人太多了,你好心把钱借给他,到头来钱打水漂了不说,还让自己白白添了不少的烦恼。经过众多的吃亏例子,现在的人在把钱借给别人时,就越来越重视借条了。虽然打借条是好事,可你知道吗?打借条也是有很多讲究的,要是写错了,就算打官司也没办法帮你把钱要回来。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关于写借条时不能写的“3个字”,一起来看看吧!

一:借条和欠条截然不同。
很多朋友都分不清楚借条和欠条,往往在书写的时候就是想到哪个写哪个,其实,别看借条和欠条只有一字之差,而且表示的都是欠款,但意思并不相同。借条反映的是借款合同关系,表示的就是直接的借贷,就比如你向我或我向你借了多少钱,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打的是借条。而欠条它表示的是双方经济往来的一种结算,它代表的是一种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可以是买卖,也可以是劳务,就比如甲卖给乙一批货物,但乙的货款没有全部付完,剩下的那部分就应该打的是欠条;再比如老板欠员工的工资,那么这个时候出具的也应该是欠条。

借条和欠条除了表达的意思不同外,它们的诉讼期也不同。借条如果没有明确的约定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最长可以达到20年,也就是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出借人都有权随时向借款人主张还款,不过,一旦出借人向借款人明确提出还款要求,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这个时候开始计算,一般为三年。但要是借条上写明了还款日期,它的诉讼期就是到约定还款日期那天起计算三年。欠条的诉讼期相对就比较短了,它的诉讼期就是从打欠条的那天起计算三年。所以,我们就千万要搞清楚借条和欠条,避免后续的麻烦。

二:“今借”和“今借到”的一字之差。
今借和今借到就只多了个“到”字,但是你知道吗?多一个字,它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就比如这句话:“今借到某某某五万元整”和“今借某某某五万元整”,前者加了个到字,它表示的就是钱已经借到了手,而后一句话没有到字,它就可以理解为想要借五万元钱,但这个钱借没借到手就很难说了,它更多的是表示一种借钱意愿。要是别人向你借钱,而你已经把钱借给他了,但只是写了今借某某某五万元整,那么他如果打赖说想找你借钱,但钱还没给到他,这个时候你就百口难辩了。因此,这个就是我们在书写借条时要注意的第二个字,想清楚了再写,可别弄错了。

三:还字的“hái”“huán”读音。
还这个字该怎么读呢?它既可以读“hái”,也可以读“huán”,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不同的读音意思差别就大了去了。当它读“hái”,表示的就是还有;而读“huán”,则表示归还。要是在书写借条的时候,你错误使用了这个多音字,钱很可能就要不回来了。我身边就发生过一例真事,同一小区的张大爷,两年前借了3万元钱给他同村的一位故人,本来也是约定好2年,今年就要归还的。

在一年前,他的那位故人提前还了1万元,并且在借条上增加了“还欠款2万元”的文字。今年到了还款日期,张大爷就去找他商量还钱事宜,可他的那位故人却称,已经偿还了2万元,就剩下1万的债务,它就把借条上的“还欠款2万元”理解成归还了2万元,最后两人因此闹得不可开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就尽量少用“还”字,或者表示清楚,还有就写还有,归还就写归还,以免日后说不清。

在书写借条时,我们除了要注意上面三个字的书写,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也要注意。就比如书写日期,不要只写月、日,每一年都有同样的月份和日期,时间一长就会忘记是哪年的了。正确的是要把年月日都写上,这样就错不了了。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名字,不要写小名、别名,应该写身份证上的名字,最好把身份证号码也写上,他就抵赖不了了。关于金额的书写也要注意,如果只是书写阿拉伯数字,就容易出现被人随意添加数字的情况,在写完阿拉伯数字的后面还应该把大写也写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借条的规范有效。如果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那就点一个关注,点一个赞,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7 05:18 , Processed in 0.00748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