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志撮合康克清和朱德,康克清拒绝:我有人了,朱德:他是谁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5 17:0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曾志撮合康克清和朱德,康克清拒绝:我有人了,朱德:他是谁啊?                                                                2025-03-14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1976年朱德病逝后,每年清明节,康克清都要带着儿孙去八宝山扫墓,即使是在外地,她也会用最快的时间赶回北京。1992年清明节这天,康克清更加思念自己的老伴朱德,但她却没有办法再去八宝山看,因为她实在是病得很严重。
朱德逝世16年以来,这是康克清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没能去扫墓。
不久后,也就是1992年4月22日,康克清因病逝世,去“找”她的老伴了……

康克清和朱德是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中认识的,曾志是两人的红娘。
但令人意外的是,当初康克清却以“我有人了”拒绝过朱德,朱德不死心,还追问过对方是谁。
这是怎么回事呢?康克清说的是谁?她和朱德最终是因何走到一起的呢?
伍若兰英勇就义,朱德泪流满面
在康克清之前,朱德有过好几任妻子,我们先来说说令他最难以忘怀的
伍若兰

伍若兰的身上具有革命知识分子的特点,还读过不少鲁迅、巴金等人的进步文章,接触过不少志士仁人,比如说毛主席的妹妹毛泽建、何宝珍等等。通过和这些人的接触,伍若兰较早地投入到“五卅运动”的学生革命潮流中。
1925年,年仅21岁的伍若兰加入共产党,并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湖南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她发动当地的妇女剪头发、放小脚、加农会等等,在北伐战争中国,她还积极带领妇女们给战士们制作军鞋,筹集粮食等等。
1927年,朱德在南昌起义结束后带领一支队伍北上。这年春节,朱德带着警卫战士从司令部出来散步,走到伍家祠堂的时候,一副对联引起了他的注意:
灭白匪缴枪炮敌人闻风丧胆,打土豪分田地人民锣鼓喧天,横批则是革命到底。

如果有了解的小伙伴就会知道,朱德是很喜欢练字的,他看到这副对联字迹以正楷为主,虽然有些潦草,但还是能看出写联人的功底的。一旁陪同的伍云甫见状,连忙说:“这是我们伍家的一位女娃娃写的呢!”伍云甫还向朱德介绍了写对联者的事迹。
朱德听了伍云甫的介绍后瞬间产生了好奇,他当即表示想要见一见对方。于是在伍云甫的安排下,朱德和伍若兰迎来了第一次见面。伍若兰第一次见朱德的时候是有些紧张的,她早就听说过朱德的事迹,对他更是有着崇拜之情。
当时的朱德年仅40岁,身体壮实,浓眉大眼,伍若兰心生好感;而年轻秀美的伍若兰也引起了朱德的关注,两人接触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感情也发生了改变。尽管郎有情妾有意,但朱德还是不肯迈出最后一步,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婚史……
终于,在一次促膝长谈中,朱德将自己之前的婚姻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伍若兰。伍若兰听后虽然有些震惊,但也被对方的坦诚所折服,她能理解朱德,所以也没有介意过他之前的事情。
不久后,在伍云甫、王尔琢等人的撮合下,伍若兰被调到朱德所在的军部负责宣传工作,也给他们两个增添了更多了解彼此的机会。

1928年春,朱德用“兵不厌诈”的计谋在耒阳县城革命军的配合下,打了一场漂亮仗。伍若兰越来越欣赏朱德,两人的关系也更进一步。随后,在众人的张罗下,朱德和伍若兰结婚了。
但是朱德是军队干部,手下有百十号人,伍若兰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伍家的亲戚也是比较多的,因此伍若兰的父母商量后,决定大办婚礼,让大家好好热闹热闹。
但大家也知道共产党人是最忌讳铺张浪费的,因此朱德说服伍若兰:“咱们都是共产党员,又是领导干部,不能带铺张浪费这个头。我们虽然打了胜仗,但不能骄傲,要不咱们两个搞一个简单的婚礼的。”伍若兰点点头,说:“你说得对,那你想怎么办?”
朱德想了想,说:“我想请王尔琢团长和伍云甫秘书长派几匹战马,把你从娘家接过来。大家说想要热闹热闹,那吹吹打打我也不反对,就是少请客,你看怎么样?”
伍若兰笑着点点头,说:“我觉得很好,都听你的!”

就这样,朱德和伍若兰按照原计划顺利结婚。在婚礼现场,朱德发言:
“我和若兰算是一老一少,一军一民,都是革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虽然是军长,但却没有钱给若兰买房子办嫁妆,我……不过话说回来,我们都是无产者,行军打仗也用不上这些!”
说到这里,朱德停下看了看身旁的伍若兰,然后笑着继续说:“我是胡子兵哥,她是麻子幺妹,我们就是为了打敌人,为了和妹子过上好日子!”
然而婚后的甜蜜和喜悦总是短暂的,一场意外的发生令朱德和伍若兰阴阳相隔。
1929年1月14日,毛主席、朱德率领红四军和第28团、第31团近4000人,从井冈山的茨坪和小行洲出发,准备向赣南进发,正式拉开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月1日,当部队路过江西寻邬县的时候,没想到却遭到敌军刘士毅部一个团的围攻。朱德当即率领战士们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伍若兰担任部队的宣传队长,她为了保护朱德和毛主席等军队领导的安全,决定率领一部分战士从敌人的侧翼突击,将敌人的主要火力引向自己所在的地方。

由于有伍若兰的吸引火力,朱德和毛主席等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但她自己却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伍若兰最终因子弹用尽而被俘虏,随后被押往赣州。当敌人知道伍若兰是朱德的妻子后,便说:
“只要你答应和朱德脱离夫妻关系,那么我们就会放了你,你也不必遭皮肉之苦。”
伍若兰誓死不从,因为她知道一旦脱离夫妻关系的声明登报,那么就会损害共产党的声誉,让人民不再信任共产党。
就这样,伍若兰因不从而被敌人杀害,最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将她的头颅砍下,放在长沙城示众……
2月的一个晚上,朱德独自坐在油灯下思考,突然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了进来,紧皱着眉头将一份报纸递给他。朱德接过报纸一看,上面写着伍若兰英勇就义的消息,尽管早有预料,但眼泪还是不自觉地从眼眶流出。
毛主席看到好友这样,点燃一支烟说:“若兰是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女儿,她不该这么早死啊……”朱德紧紧握着报纸,他看着窗外的兰花,情不自禁地喊了句:
“若兰,我的好妻子……”
康克清拒绝朱德:我有人了,朱德:他是谁?
1929年3月的一个晚上,朱德像往常一样到住所附近散步,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喊他:“朱军长,您在散步啊?”朱德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名叫曾志的红军女战士。曾志是伍若兰在湖南上学时的校友,两人关系也是比较好的,一想到这里,朱德便热情了些:“今天工作怎么样?”

曾志回答道:“今天很不错,有很多年轻人都要求参加红军呢!”朱德听到这里心情瞬间高涨起来,他说:“好啊,年轻人参加红军真是太好了,我们队伍越来越大,能为人民做的事也越来越多了!”
曾志看朱德兴致这么高,便说:“朱军长,不如到我们那里坐一会吧?”朱德点点头,表示同意。
朱德在曾志的带领下来到她们房间,刚还叽叽喳喳的女兵们瞬间安静下来,朱德说:“你们该说说,是曾志让我来坐坐的。”曾志笑着说:“她们这是怕你呢!”
朱德挑了挑眉毛,说:
“敌人怕我很正常,怎么咱们自己人还怕我呢?我就长了两个眼睛一个嘴巴,不必别人多。”
这幽默的话语逗得女兵们哈哈大笑,紧张的氛围瞬间被化解。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女战士说:“朱军长,您真有意思!”朱德看向对方,只见对方高大健壮,黑里透红的脸蛋充满青春色彩。朱德忍不住问:“你是哪里人啊?”对方回答道:“我是江西万安县人。”
朱德接着问:“那你叫什么名字?”还没等这位女战士回答,曾志就说:“她叫康桂秀,今年17岁了。”
这里的康桂秀也就是之后大家所熟悉的康克清。

在朱德回去的路上,曾志不停地看向他,这也引起了朱德的注意,他问:“曾志同志,你有什么事吗?怎么一直看我?”曾志一番犹豫后,终于鼓气勇气说:“朱军长,若兰牺牲了,要不我再给您介绍个女战士吧?”
听到亡妻的名字,朱德不禁陷入深思,沉默片刻后说:“好嘛。”曾志起初看朱德沉默,还有些忐忑,当朱德答应下来后,她立即开始操办,随即将注意力放在了康克清的身上。
一天晚饭结束后,康克清刚回到宿舍坐下,曾志就敲门走进来。康克清连忙站起来问:“曾大姐,你有什么事吗?”曾志没有回答,而是一直盯着康克清看,康克清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她又问:“曾大姐,你怎么一直盯着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曾志笑着说:“康克清同志,你对朱军长有什么印象啊?”康克清想了想说:
“朱军长人很好,他率部打仗很勇敢,而且经常打胜仗,他还不怕牺牲,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曾志一听有戏,连忙问:“那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啊?”康克清说:“他是军长,我只是普通的女兵,我可不敢在私下胡乱议论上级。”曾志笑着说:“没关系的,咱们共产党讲究军民平等,什么都可以说的,不会责怪你的。”
康克清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像他这样的军长,他平易近人,能听百姓的意见。虽然官大,学识高,但从不摆官架子,每次见我们这些小兵都会主动打招呼呢!”

曾志听后点点头,问道:
“那如果让你和他结婚,你愿意吗?”
曾志的话让康克清愣在原地,不知道如何回复。曾志放轻声音说:“你对朱军长的印象很好,而且他的为人咱们也是很清楚的。前不久若兰大姐牺牲了,朱军长一直走不出来,我们想你帮帮他,给他点安慰。”
康克清低下头,过了许久才说:“可是我和伍大姐不一样啊,我没有人家那么漂亮,那么有文化,还不如她会讲大道理。”曾志拍了拍康克清的肩膀,说:“这有什么?你都可以学啊,当然,这些事还得你自己拿主意。我先走了,等你想清楚再告诉我吧。”
这天晚上,康克清怎么也睡不着,反复思考曾志和自己说的话:她知道朱军长是个好人,也知道对方是个好领导,但领导和丈夫还是有区别的,更何况两人的差距实在是有点大。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年纪和职务上,更体现在两人的文化水平上……
经过一晚上的考虑,当曾志再次找到康克清的时候,她对曾志说:“曾大姐,我想了一晚上,我觉得我和朱军长不合适。”曾志连忙问道:“怎么了,为什么不合适呢?”
康克清不知道该找什么理由拒绝,便说:
“我有人了!”
曾志在找康克清之前是了解过她的感情状况的,于是疑惑地问:“他是谁啊?”康克清吞吞吐吐地说:“就是,他现在不在这里,到别处工作了。”曾志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尽管康克清拒绝了曾志的建议,但后来朱德又亲自找她进行了一次谈话,朱德说:“虽然我们两个之间有差距,但如果能走到一起的话,我能好好帮助你,你也能给我许多帮助……”
还没等朱德说完,康克清就说:
“朱军长,对不起,我有人了!”“啊?有人了?他是谁啊?”
朱德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康克清只好将当初应付曾志的话,再和朱德说一遍。
朱德抓住其中的漏洞:“你们两个还没有确定关系吧?”康克清下意识摇了摇头,朱德立刻说:“既然没有确定关系,那就代表你还是单身,我也可以追求你对吧?”
见朱德神色如此认真,康克清也不忍心再骗他:“朱军长,其实我刚刚说的都是假的,但我不是故意骗你的,我怕我配不上你。咱们两个差距这么大,你还这么优秀,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兵,我……”
朱德听到这里明白了,他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咱们两个结婚后可以互相帮助,我也相信我们能成为很好的革命伴侣,你能答应我这个请求吗?”
康克清被朱德这番话给感动了,她红着脸低下头,随后轻轻地点了点头。
就是这样微微的一个点头,决定了康克清一生的命运;也是这微微的一个点头,开始了她和朱德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恋。

张国焘想丢下康克清,朱德知道后有何反应?
1934年10月,时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的康克清,跟随红军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次过草地的时候,康克清不巧生病了,在当时药品稀缺、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她这一生病可是非常不得了的。最重要的是,当时张国焘还不允许她告诉朱德,甚至将她看管起来,打算让她自生自灭。
幸好康克清的战友肖朝英趁着大家睡觉的时候,偷偷和朱德汇报,此时被蒙在鼓里的朱德才带着医生和警卫员赶了过来。
昏迷中的康克清听到丈夫的呼叫声,她下意识睁开眼,没想到面前真的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她内心的委屈瞬间涌出,流下伤心的眼泪。朱德连忙轻声询问:“克清怎么样?别怕,我来了。”
康克清因发烧说不出话来,她只能用眼神示意丈夫自己没事。后来在医生的治疗下,康克清意识渐渐清醒,也能说出话了,她对丈夫说:
“不要把我留下,不要把我留在这里,我死也要跟着红军走,跟着你走……”

朱德一时不懂妻子的意思,连忙问:“怎么回事?谁要把你留下?”康克清说:“他们见我病得这么重,就打算把我留下,送给当地的老乡。”朱德和康克清深知,留下的伤员一旦被敌人发现的话,那么只有死路一条。
朱德一想到自己和妻子可能天人永隔,便怒斥道:“是谁!这是谁决定的!”就在这个时候,张国焘的秘书长走了进来,他见到朱德也在有些震惊,瞬间换上笑脸,说:“朱总司令,您怎么来了?”
朱德还没消气,他瞪了对方一眼没有搭理他。不一会儿,朱德问秘书长:“我听克清说,你们要把她留下?”此时秘书长知道计划暴露,但他没有一丝慌张,也没有认错的样子,而是放大声音说:“这都是总部的决定!”
朱德反问道:
“哦?总部的决定?我这个总司令怎么不知道呢?”
朱德强硬的态度将秘书长吓得不轻,声音也软了起来:“那,总司令说怎么办?”朱德说:“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跟着部队走了!”
秘书长说:“可是康克清同志病得这么厉害,还怎么走啊?”朱德冷笑一声,说:
“走不动就抬着走!用担架抬着走!”
就这样,康克清被战士们抬着过了草地和夹金山……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万里长征也迎来最终的胜利。朱德和康克清一起欢呼着、跳跃着,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年近古稀,但仍担负着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工作。朱德老家的乡亲们听说朱德进京后当了“大官”,便打算来北京投靠朱德,享清福。
康克清深知朱德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但同时也知道他在处理军属问题上的态度。为了不让丈夫难做,康克清主动提出:
“老家不是要来人吗?老人年纪大了也不好长途跋涉,我看就让每家派一个小孩来,怎么样?”
朱德觉得这样很不错,便给刘伯承写信,让他阻止亲属们出四川,并写信告诉乡亲们返回家乡,要自食其力,安心搞生产。
进城后,朱德仍和革命年代一样保持良好作风,以身作则,从未违反过党的纪律。在对待子女问题上,他也从未给孩子们开过后门,反而要求他们多位社会做贡献。而康克清身为朱德的妻子,她也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始终保持着清廉简朴的作风。

1975年8月,康克清跟着朱德参观秦皇岛市工艺美术厂。工人们出于对朱德的爱戴,便悄悄将一副《三峡夕行》的贝雕画放进他们所乘坐轿车的后备箱。当康克清发现这幅画后,便代表朱德将其退还给工厂,并诚恳地说:
“你们的心意委员长已经收下了,但党有规定,画是不能收的,你们也要遵守党中央的规定。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在建设,你们要拿这些去换外汇!”
1976年,朱德的工作越来越忙,甚至多次接见外宾,但没想到朱老总的病会来的如此之快。
6月26日,朱德因病情加重被送去北京医院诊治。刚开始朱德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到7月后,他的病情再次加重,心脏衰竭、糖尿病等疾病伴随着他。
7月1日,朱德将秘书叫到床旁,说:“今天是党的生日,报社有发表社论吧?你念给我听听。”当秘书念完后,朱德又让他念书、念文件。为了能让朱德好好休息,秘书只好躲到其他房间。
于是,朱德断断续续发出轻微的声音:
“我还能工作……我要工作……革命到底……”

7月5日,朱德的病情急剧恶化,当他看到床前的李先念、聂荣臻等老同志时,想开口说话却说不出声,想抬起右臂和他们握手,却始终没有抬起来。
很快,朱德陷入昏迷状态,当叶剑英打电话说想看看朱德的时候,康克清哽咽道:“他已经神志不清了……”
7月6日下午,朱德因病逝世,享年89岁。朱德去世后,康克清按照朱德的遗愿,将他多年的积蓄2万元作为他的党费交给党组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4-8 05:31:25 |只看该作者
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5-4-22 04:36:28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18:10 , Processed in 0.0105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