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端: 馆藏名画《五马图》,赝品欺世真面目 2025-03-24 08:15
发布于:北京市
作者: 罗明端 《五马图》是北宋名家李公麟创作的一幅画卷,李公麟画艺师尊唐代“画圣”吴道子,深谙白描技法,被誉为“宋画第一”大画家,许多作品是宋画珍宝,列入历代宫廷收藏。
李公麟(1049-1106年)又称李龙眠,字伯时,祖籍舒州桐城北乡龙眠山(今安徽桐城),自号为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李公麟出身名门望族,家藏名画法书古器甚多,自幼知识渊博,多识奇字,擅长鉴古,精通诗文、书法,尤其擅长画马,画马代表作品除《五马图》之外,还有《呈马图》、《降灵图》、《马球图》等,与宋代文豪书画大师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为至交,是当朝宰相王安石、驸马书画家王诜等座上高朋。可是李公麟对做官兴味索然,在五十岁时即以病痹告老还乡,隐居龙眠山庄终老。
李公麟的著名作品《五马图》,描绘了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胡人进献给大宋皇帝的五匹名马,五匹马的名称分别是“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并画有五位牵马人,三位是胡人,两位是汉人。画卷全幅构图简洁,马匹与人物形象刻画传神,画上马匹毛发与人物衣饰,都画的细腻丝滑,层次清晰,质感可及,把传统线描绘画技法,运用到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的程度,画卷一经问世即被奉为神品。
有关记载宋亡之后,《五马图》历经元、明、清皇家收藏传承,至民国初年被溥仪盗运出宫,不知所踪。有传闻《五马图》被溥仪卖给了日本人,自此秘藏销声匿迹。还有一说《五马图》毁于战火,不复存在。
当代对《五马图》存世不抱希望之时,2019年《五马图》惊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会,国内文博界、书画界甚为惊叹,既是庆幸国宝依然在世,目睹李公麟神品风采;又有伤感国宝的流失。另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一幅《五马图》,专家认为故宫收藏《五马图》是仿品,流失日本的《五马图》是真迹。北京与东京《五马图》都是墨笔纸本,纵高29.3cm,横长225cm,尺幅规格完全一样(图1)。
![]()
为便于描述,以下对日本馆藏《五马图》简称为“日藏版”,北京故宫馆藏《五马图》简称为“京藏版”。并把京藏版、日藏版《五马图》,相同马图画面逐一对比,下图左上角马图是日藏版,右下角马图是京藏版(图2—6)。 ![]()
![]()
![]()
![]()
![]() 对比看日藏版与京藏版马图是完全相同的,但业界认定京藏版是仿品,日藏版是真迹,重要依据是日藏版写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跋文,国内专家及许多文章,热捧日藏版《五马图》的画功绝技,称画卷马匹、人物的墨笔线条勾勒简练,神态鲜活,以粗细强弱的笔迹,深浅浓淡的墨色,刻画出逼真形象。据载宋代文豪、书画家苏轼也是有感说道“龙眠胸中有千侧,不惟画肉兼画骨”。
不过日藏版《五马图》有处硬伤,即画卷无款,作者是忘记落款吗?不是。古今名家大师作品出手,都不会遗漏署名落款,日藏版《五马图》无款必有原因。
原因就是日藏版《五马图》不是李公麟真迹,当然不存在落款问题。对日藏版无款这一硬伤,有专家学者写出辩解文章,从画面风格、题跋钤印、递藏传世等方面说明,均认为日藏版就是李公麟真迹。且不说专家观点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且对黄庭坚跋文说啥意思都未看懂,就妄下结论。
![]() 黄庭坚跋文(图7)说的是什么?全文是“余尝评伯时人物,似南朝诸谢中有边幅者,然朝中士大夫多叹息伯时久当在台阁,仅为书画所累。余告之曰:伯时丘壑中人,暂热之声名,傥来之轩冕,殊不汲汲也。此马驵骏,颇似吾友张文潜笔力,瞿昙所谓识鞭影者也。黄鲁直书”(注:红圈内“伯时”李公麟字号,“黄鲁直”黄庭坚字号)。跋文大意是李公麟像南朝诸谢文人注重仪容,身在官场却累于创作书画,是适合隐居山野中人,不在意个人声名与朝廷待遇的得失。这里没有提及《五马图》。跋文后两句说“此马驵骏,颇似吾友张文潜笔力”(见图7涂粉红底色文字)。
专家见到黄庭坚跋文,前一句写有“伯时”,后一句写有“黄鲁直书”,即认为黄庭坚跋文是为李公麟《五马图》作背书,并自以为是称道,对黄庭坚书法很熟悉,肯定是黄庭坚笔迹,推断《五马图》当然是李公麟真迹,获得众人附和,自此,日藏版《五马图》是真迹,成为板上钉钉的结果。
仅见国内有位叫翁卫和的文章,独具慧眼,认为黄庭坚后两句跋文“此马驵骏,颇似吾友张文潜笔力”,是黄庭坚否定《五马图》为李公麟真迹的意思。
解读“此马驵骏,颇似吾友张文潜笔力”,文意是此马画的壮美健硕,像是我朋友张文潜作画水平。张文潜名张耒,北宋大臣、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四人,合称为“苏(轼)门四学士”。古代读书人都有诗、书、画才艺,不过是吟诗作画的水平不等,画马张文潜不及李公麟,写诗李公麟不及张文潜。黄庭坚说“颇似吾友张文潜笔力”,不就是说李公麟画的马与张文潜差不多吗?照此语境也就是说民国大师徐悲鸿的画马,与民国诗人徐志摩的画马对比,称徐悲鸿画马颇似徐志摩笔力吗?跋文含义对李公麟是褒是贬,是肯定还是否定,一望而知。
后续还将论证日藏版《五马图》是赝品,解读黄庭坚跋文是毫无价值,日藏版跋文作伪作用,企图以历史名人的影响力掩人耳目,误导公众,证为真迹。
专家认定京藏版《五马图》是仿品,未说是何种方式仿的,清代以前仿品主要是人工描摹,清晚期德国人发明的珂罗版(照相制版)印刷技术传入中国,大量用于中国画的复制,自此书画仿制出现印制品。
京藏版与日藏版《五马图》都是珂罗版印本,印本制版当然不是只为印一份,印了多少份无从考证,但可确认日藏版是其中一份(后续列举证据)。
京藏版、日藏版同是印品,两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目的是刻意制造两者是不同版本。不同处有:
一是马图排位不同(参见图1),按日藏版马图从右至左排序编号为“1、2、3、4、5”,同一马图在京藏版排序则是“2、4、1、5、3”。马图排位是拼接印好的单件马图,作人为调整决定的,貌似是两个不同版本。
二是日藏版局部涂有色彩,在“好头赤”马身,涂有对应“好头赤”马名的锗色淡彩,其它有人物衣饰、马匹缰绳等,涂有浅红色彩,涂彩像是小学生做的描红作业,按线条框填色。李公麟创作有全色彩画,但未见过描彩作品,日藏版对黑白图添彩,也是为冒充真迹显示与众不同。
三是印迹位置有别(参见图1),日藏版印迹集中位于画卷左右端,京藏版印迹处于画卷中间,有违历代钤印常例,印迹错位说明《五马图》不但是批量印制,盖印也是批量完成,盖好印再拼接时打乱原有马图排序,未料出现印迹错位的低级错误。
四是装裱不同,创作古代书画长卷,纸张不够长需要接纸,并是先接纸,再创作。京藏版、日藏版《五马图》是一图一纸,一图一接,每张纸长度约45cm,五张图有四处接缝 (在图1可见拼接痕迹)。此况是晚清印刷技术,印品尺寸受制于版面尺幅规格,印不了大图、长图,只能印出一张张小图再拼接成卷。
日藏版、京藏版《五马图》虽是仿品,但复制于李公麟原迹,画风似有名家风采,画面布局、马匹造型、人物构图等,貌有李公麟画马的轻松舒放、体态传神特征。若不与李公麟真迹对比,差距是看不出来的,无怪专家作出误判。《五马图》真迹国宝在哪呢?成为待解之谜。
在当前鼓励民间收藏,认可民间收藏合法性背景下,李公麟真迹《五马图》浮出水面,以下对民间收藏《五马图》略作介绍,并简称为“民藏版”。
民藏版《五马图》为墨迹纸本,总长820cm(含题跋),宽65cm,尺幅规格比日藏版大出一倍有余,尺幅规格之大超出晚清印刷技术能力,封堵质疑民藏版是印品途径。以下选取日藏版与民藏版《五马图》作对比,按等比例列示日藏版与民藏版的尺幅规格(图8)。
![]() 日藏版(上)与民藏版(下)摆放一起,大小差异(数值见图8标注)如上图所示,民藏版超大尺幅,否定质疑民藏版复制于日藏版的可能。
民藏版五马图排位,与日藏版排位序号有一处差异,即日藏版序号为3、4,在民藏版序号是4、3。以下分别展示民藏版五马各图(图9—13):
![]()
![]()
![]()
![]()
![]() 民藏版《五马图》右端,有李公麟署名“龙瞑居士李公麟绘”(见图9右),并钤盖“李公麟印”。
《五马图》真迹现世与日藏版比较,会有什么不同呢?为此对局部细节放大对比,便于察看两者画技水平的高下(图14—23)。
![]()
![]()
![]()
![]()
![]()
![]()
![]()
![]()
![]()
![]() 白描画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美术史上晋代顾恺之,唐代吴道子,宋代李公麟,都是白描画高手,白描画线条看似画法简单,其实每一笔出自非凡画功,铁线萦绕,墨迹流畅,柔顺似水,交织如网,鲜活灵动,跃然纸上,黑白艺术效果可媲美五色彩画。
对两版图例对比的高下作何评判呢?无须懂画或不懂画都能看明白。例如日藏版鬃毛须发、肌肤花斑、身骨躯干及人物服饰衣褶等,线条凌乱,行迹折断,层次模糊,隐约若现,以涂彩替代墨分五色的渲染,这样说可能比较抽象,列举一处具象实例看看(图23)。这是拿缰绳的一只手,民藏版画的线条平顺,勾画精准,淡墨渲染,质感逼真,皮肤似有弹性;日藏版画的线条僵直,转接生硬,画迹重叠,勾勒失形,尤对指缝及皮肤质感处理,画技表现与民藏版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说这是李公麟作品,实在有辱大师声名。
再说两版画卷文字,有两处清乾隆皇帝题字,书风略同,笔迹相似(图24—25),两版尺幅规格不同,字体大小也有差异,日藏版字迹也可发现印品痕迹。把图24右图“右”字放大,“右”字横划(红圈内)墨迹缺损,断续成几截。左图民藏版“右”字,是书写的无此缺陷。日藏版笔划墨迹断续缺损,是制版对原迹信息提取不足,还原失真造成。墨迹断续缺损不仅在文字方面,而且画面上马尾须发、脊背鬃发,人物衣饰线条等,都能看到断续缺损现象(参见图14—23)。图25属同类问题,不再详细列举。
![]()
![]() 至此,或有读者坚持认为日藏版是真迹,是经过中、日专家确认的,其他人没有资格推翻该结论。现实中专家被打脸屡见不鲜,对于日藏版是印品还有持不相信态度的,再举几处例证,相信会转变认知(图26—27)。
![]()
![]() 前述说过《五马图》是印本,印本制版绝不是只为印一份就销毁了模版,图26、图27例证,可确认京藏版与日藏版是同版印本的其中两份。由于制版、试印、审核的疏忽,原版图上污渍点,也印在所有马图上。例如:
图26右,日藏版马眼处(红圈内)有一处污渍;在图26左,京藏版相同位置也有一处污渍,两处污渍的色泽形状是一模一样的。
图27右,日藏版牵马人的手、肩部位,有多处污渍(红圈内),在图27左,京藏版相同位置,也有多处污渍,污渍位置、特征两版完全相同。图27除了红圈之外,还有多处斑斑点点污渍不再列举,有兴趣读者可在网络下载京藏版与日藏版高清图片对比,可发现许多印出来的相同污渍。同时,社会上收藏有类似《五马图》画卷,可参考本文对照图26、图27红圈标示的污渍,如有相同者则是同一批次印品。
民藏版《五马图》也不是印品制版的母本,民藏版与印品比较,有明显差异,例如上图22马腿关节处(红圈内)显有不同,图23上述指处过明显差异。据此分析日藏版母本,或是描摹真迹特意缩小的仿本,用作制版母本。
民藏版附载其它历史信息有:
右端隔水处题鉴,为南宋官吏、书画家章深(生卒不详)题字,“阅微草堂传世真品宝藏,章深鉴”(图28右),所称“阅微草堂”是存在于南宋的书屋斋堂,是官邸还是私宅详情无考。与清乾隆朝官吏纪晓岚的名斋“阅微草堂”毫无关系,仅是名称相同而已。
题首由元代书画家赵雍(1289-1369年),题写“五马图”三个大字(图28右上)。赵雍字仲穆,吴兴人(今湖州)。赵孟頫之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等。书画继承家学,擅画山水、人物、鞍马。
![]() 尾跋题字依序有(图28右下):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代诗人、书画家,擅画山水、竹石、梅花,书法自成一体,与王蒙、黄公望、倪瓒齐名,并称为元四家。
王冕(1310—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浙江省绍兴市人,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出身贫寒,自学成才,鄙视权贵,爱好咏梅、画梅影响后世。
危素(1303—1372年),字太朴,号云林,江西金溪人,元末明初史学家、文学家。官任翰林编修、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工部侍郎、礼部尚书等,元亡被贬谪居安庆府幽恨而死。
张正常(1335—1377年),字仲纪,号冲虚子,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长子,元代至正十九年(1359年),承继嗣教为第四十二代天师,明代获朱元璋赐封任用。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或幼元,号石斋,明末官吏、学者、书画家。官任翰林院修撰、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抗清被俘殉国。黄道周精通天文数理,善诗书画。
民藏版《五马图》有钤印三十余枚(图29),皇家内府官印占三分之二,有宋徽宗“御书”葫芦印;宋高宗“真閤”印;金章宗“明昌预览”印;元文宗“天历之宝”印、元鲁国大长公主“皇姊图书”印;明恭亲王“晋府书画之印”;清康熙“佩文斋”印;清乾隆“乾隆预览之宝(方、圆各一)、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太上皇帝、古稀天子、寿、八徵耄念之宝、乾隆辰翰、乾隆鉴赏、乾、隆”印等;清内府“御书房鉴藏宝”印等。历朝官吏与书画名流鉴藏印有,宋代李公麟(作者),元代赵雍、吴镇、王冕、危素、明代项子京、董其昌、黄道周,清代朱彝尊、陈元龙等。
![]() 民藏版《五马图》上的题跋钤印,呈现穿越千年的递藏路径,作品完成即入宋徽宗朝内府收藏,历经宋高宗、元文宗至明、清两朝等,都是秘藏于历朝皇家权贵的宫殿府邸,得到尽心保护,期间有流落民间,但又重归皇家,恢复尊贵地位,历朝社会名流难得见到《五马图》真容。
对民藏版《五马图》的粗略介绍,以及与日藏版对比,揭示了日藏版《五马图》充装真迹的手法,日藏版本源是印本,制假者为了改变印本原貌,以加彩与调整拼接马图排序,独显画卷的别具一格,与本批印本的与众不同,对画卷无款的硬伤,作伪黄庭坚跋文为背书,装扮是历史传承的真迹本假象,未料印刷技术的限制,图像还原的失真,印本审样的疏忽等,露出印品破绽,特别是民藏版《五马图》问世,从画技与艺术方面,完全碾压日藏版,戳穿了日藏版的真迹谎言。
最值得欣慰的是《五马图》真迹秘藏民间,中华传统文化与国粹艺术经典作品重现当代,是一件幸事、喜事,民间收藏再次以实物证明国宝在民间,随着国家鼓励民间收藏,保护合法收藏的政策落实,必有更多的民间国宝浮出水面惊艳世界。
★ 作者其它文章 ★
一、民藏PK馆藏系列
1、民藏PK馆藏:宋代苏轼《寒食帖》
2、民藏PK馆藏: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
3、民藏PK馆藏:宋代李公麟《降灵图》
4、民藏PK馆藏:宋徽宗大字书法《秾芳书卷》
5、民藏PK馆藏:南宋宫素然《明妃出塞图》
6、民藏PK馆藏:三国钟繇《宣示表》真迹
7、民藏PK馆藏:唐代杜牧《张好好书卷》
8、民藏PK馆藏:宋代李公麟《马球图》
9、民藏PK馆藏:唐代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形图》
10、民藏PK馆藏:元代邓文原《题伯夷颂诗帖》
★★★
二、“书圣”王羲之系列
1、《兰亭序》之谜新发现
2、“书圣”写大字,壁挂论国是
3、极品传世帖,大字《兰亭序》
4、书圣墨宝《敛衽帖》,书艺媲美《兰亭序》
5、民间收藏新发现两件王羲之法帖真迹
6、王羲之传世墨宝,《洛神赋》大字行书
★★★
三、“画圣”吴道子系列
1、画圣神迹,传世奇迹 ——《八十七神仙卷》考证之一
2、民间巨画终了徐悲鸿藏画的断代纷争 ——《八十七神仙卷》考证之二
3、天堂景致 大唐风情 ——《八十七神仙卷》考证之三
4、画笔出神入化,黑白媲美五彩
5、五彩缤纷的神仙世界
6、书是墨宝, 画如神迹 ——吴道子书法作品鉴赏
7、画圣《送子天王图》,白描/彩画现真容
★★★
三、书画名家系列
1、怀素书迹《四十二章经》百年骗局
2、湮灭史海的书坛大师——王导
3、黄庭坚书法是丑书吗?
4、烟江叠嶂诗中谜,流传千年现原迹
5、唐代书法世家徐峤之唯一传世真迹
6、周兴嗣草书,《千字文》墨宝
7、吕蒙正楷书墨宝,《寒窑赋》创世奇文
8、李白书卷惊现当世,《上阳台帖》真赝存疑
9、扑朔迷离的曹操书法
10、被书坛冷落的晋代女书家——魏夫人
11、李白草书《将进酒》,醉吟挥毫传千秋
12、蔡京题跋的欺世盗名
13、宋代曾巩书法,杜甫应制诗帖
14、宋代赵家人的霸气书法
15、唐代韩愈草书,《师说》名作真迹
16、唐太宗惊世巨作,《温泉铭》原迹现世
17、隋楷天花板,智永《千字文》
18、风流才子杜牧郎,诗书双绝嘉名扬
19、古代名画张萱《捣练图》原迹
20、黄庭坚名作,《砥柱铭》真迹
21、南宋丹青四大家,马远水墨无骨画
22、“初唐四杰”少年狂,《滕王阁序》成绝唱
23、宋徽宗独创廋金体,金章宗临书乱真迹
24、武将儒风,岳飞书法
25、民族英雄遗墨宝,岳飞书卷《出师表》
26、壮志凌云真英雄,岳飞狂草《满江红》
27、宋代李公麟长卷彩画《胡月呈马图》
28、张旭诗帖,草书巅峰
29、书法世家,大小欧阳
30、欧阳询行书,《道失帖》原迹
31、武后洛神梦,凤凰化真龙
32、馆藏名画《五马图》,赝品欺世真面目
★★★
四、名碑真迹系列
1、欧阳询最美楷书,真迹本《温彦博碑》
2、颜真卿楷书力作,真迹本《颜勤礼碑》
3、北魏张猛龙,书卷指迷踪
4、东汉《曹全碑》是谁写的
5、实锤证据:《张猛龙碑》是张猛龙写的
6、孔庙三碑的《史晨碑》是谁写的
7、曹全自书《曹全碑》的实锤证据
8、唐代诸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
9、唐代李邕行书卷,《李思训碑》列第一
10、苏轼碑刻当代再现,碑文真迹惊见民间
11、北魏张玄绝笔,墓志泣血自书
12、汉隶原迹《张迁碑》
13、孔庙三碑的《乙瑛碑》是谁写的
★★★
五、收藏杂谈系列
1、中国民间收藏PK世界顶级博物馆(2022图文版)
2、王羲之书法鉴赏需要颠覆的认识误区
3、古代十大行书排名为何不靠谱
4、对《文物保护法》修订的几点意见(笔名作品)
5、压制民藏终有头,不废江河万古流(笔名作品)
★★★
上述文章刊于多个网站与公众号,使用“作者名+文章标题”可搜索查阅,建议用电脑察看,图文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