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则修身格言,若能践行,受益终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16 09:46: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8则修身格言,若能践行,受益终生!                         

2025-04-11 21:39                                        

发布于:山东省
   

一、"慎独如临十目视,守心似对神明言"
《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独处时的自我监督,比众目睽睽下的规范更见真章。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强调:“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而“慎独”正是这种磨砺的终极考场。
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说:“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东西方智慧在此殊途同归
——修身之难,难在无人处的自我审判。
深夜扪心自问时,当思《朱子家训》“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警醒。
真正的修养不在人前表演德行,而在暗室不欺心。
如《周易》所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此乃修身第一重境界。
二、"克己须破三重障:口欲、情炽、念纷"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庄子·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的隐喻,道破欲望的虚妄本质。
佛家将“贪嗔痴”称为三毒,恰对应口腹之欲、情绪之火、杂念之网。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犀利指出:
“纵欲者如持漏卮盛酒”,欲望的容器若有裂缝,再多的填充终将流失。
斯多葛学派哲人塞涅卡说:“财富是智慧的包袱”,
这与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的告诫形成跨时空共鸣。
克己不是压抑,而是如园丁修剪枝杈,让生命主干更挺拔。
三、"知行裂隙处,即是修身场"
王阳明提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尚书·说命中》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道尽认知与践行的永恒张力。
明代大儒吕坤在《呻吟语》中比喻:“学问如炼丹,必经历九转方成。”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修身不是知识的囤积,而是如《论语》“学而时习之”的持续淬炼。
当你在“知道熬夜伤身却放不下手机”的瞬间,便站在了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起点。
四、"恕人先恕己,容物先容心"
《论语·卫灵公》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八字箴言暗含双向维度:
对外施恕道时,需先对己破除苛责。
程颢在《定性书》中阐释:“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
真正的宽容,是让心如虚空,不拒飞鸟流云。
佛教《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当内心能容下自己的阴影,方能如庄子“虚室生白”般映照万物。
斯宾诺莎说:“心灵理解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便能控制情感”
这与儒家恕道构成完整的心性闭环。
五、"日日扫心地,莫使惹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境虽高,常人当学神秀“时时勤拂拭”的功夫。
《朱子语类》言:“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
如同每日擦拭明镜,方保灵台清明。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说:“困扰人的不是事物,而是人对事物的看法。”
这与《传习录》“心外无物”的东方智慧相映成趣。
每日晨起时,当如《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般检视心念,
方不负《大学》“苟日新,日日新”的期许。
六、"逆耳之言是药石,顺情之语乃鸩毒"
《孔子家语》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痛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而修身者的智慧,在于能从刺耳之声中听出命运的金玉良言。
叔本华说:“奉承是伪币,只有通过我们的虚荣心才得以流通。”
这与《道德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形成跨时空对话。
能含纳批评如海纳百川者,方显《周易》“厚德载物”的真境界。
当耳畔只剩赞美时,当思《墨子·修身》“谄谀在侧,善议障塞”的警世恒言。
七、"缓字养福根,急火焚慧命"
《格言联璧》有言:“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曾国藩家书强调:“事缓则圆”,暗合《孙子兵法》“以迁为直”的兵家智慧。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说:“生命并非短促,而是我们荒废太多”,急躁恰是吞噬生命的隐形黑洞。
《黄帝内经》载:“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现代脑科学证实:人在急躁时,前额叶皮层活性降低,理性让位给杏仁核。
修身者当如《菜根谭》“闲时吃紧,忙里悠闲”所言,在快慢张弛间把握《中庸》的时中之道。
八、"守拙胜机巧,至诚破万障"
《道德经》云:“大巧若拙。”
《论语·述而》中孔子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这种“守拙”智慧,在苏轼“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中达到巅峰。
德国诗人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恰是对“守拙”精神的现代诠释。
《中庸》论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强调:“诚意只是循理而已。”
当世人沉迷套路技巧时,当思《周易·无妄卦》“无妄,元亨利贞”的告诫:
最高明的策略,往往是最笨的真诚。
修身三重境
  • 戒持境:如琢如磨,规范言行(对应克己、慎独)
  • 涵养境:如切如磋,淬炼心性(对应恕道、守拙)
  • 化育境:如金在熔,天人合一(对应知行、缓急)
终身修行指南
  • 晨钟:诵读格言三省吾身
  • 暮鼓:复盘日行查漏补缺
  • 岁检:对照八则校准生命进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13:05 , Processed in 0.0079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