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扫五代艳冶,首开北宋质朴文风的词作,堪称祖师爷,功不可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20 07:51: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扫五代艳冶,首开北宋质朴文风的词作,堪称祖师爷,功不可没                                                                2025-04-20 02:00                                        

发布于:天津市
   
                                    

词的起源很早,在南北朝时期即已经有了词的雏形,大诗人李白也写了一些词,被称为词的鼻祖,如《忆秦娥》、《菩萨蛮》,到了唐晚,尤其在五代时期,填词开始盛行,但词和我们现在的歌词有点类似,就是唱歌用的,因而大多和情爱有关,风格艳冶,软弱无力,稍微有点社会地位的人一般来说是不填词的,即便到了宋朝,柳永因经常填词,皇帝认为他不适合治国,钦点他去填词,失去了多次科举录取的机会,可见填词在那时虽然流行,但并不入统治者法眼。

想想也是,天天唧唧歪歪,哼哈些男欢女爱,怎么治理国家?王安石因此在科举录取中要求完全剔除诗词这些没什么意义格式。那时候的词作很难进入上流社会,即便词帝李煜,这个南唐后主虽然艺术天分很高,可词风同样萎靡,最终国破家亡,客死他乡。或许这也是王安石他们的担忧,考试提倡这些岂不是要步南唐后尘?先看看五代的词作的扛把子,李煜的几首词,就知道那时候的词作风气了。
罗衾(qīn,被子)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几乎都和忧郁有关,留下太多的遗憾,虽说大海总有波浪,人生总有遗憾,但这不是人生所追求的。所以,那时候的词并没有广为流传,只在某些坊间流行。这种现象一直到大宋建立几十年之后,才出现了改革风潮,之后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开始词作大量盛行,当然当时最为流行的还是柳永这种婉约词,凡有井水处就有柳永词。

这个改革者叫王禹偁(chēng),出生于五代时期,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历任长州知县、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诰、黄州知州等职,因敢言直谏,八年中三遭贬谪,是北宋最早改革华靡文风的诗文家。《古文观止》入选了他的《待漏院记》和《黄冈竹楼记》,提倡散文学韩愈、柳宗元,诗歌学杜甫、白居易。后来,在欧阳修、苏轼等后辈的推动下,新古文运动迎来高潮,出现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六大家。重要的是,词成为了宋代最伟大的名片,与唐诗并列,是后人的精神粮食之一。
今天一起看看王禹偁的一首词,名为《点绛唇》: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阴雨绵绵,恰似难以消除的遗憾。层层乌云,分明是郁积的愁闷。尽管如此,江南山水依旧秀丽。那弯曲的绿水岸边,杨柳摇曳,点缀着几个小山村和些许买卖的农人。一缕淡淡的炊烟,袅袅升起。(谁肚子饿了?还是家里有小孩?别人都还没做饭,你倒自己先开火了。)
展翅高飞的大雁,正冲向辽阔的天际。远远望去,整整齐齐,像被针线呼啦串在一起。在这凝神注目的瞬间,想起一生坎坷的经历,又有谁能理解我呢?

此词以清丽的笔触描述雨中江南的美好景色,委婉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被理解的苦闷,清淡简约,一扫五代艳冶,可以说首开北宋质朴词风。
我们后人看到的豪放派代表苏轼、欧阳修、范仲淹都曾受到王禹偁的影响,在后来的几十年间大力推进新古文运动,成就唐宋散文的佳话,可以说王禹偁功不可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7-31 17:50 , Processed in 0.00729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