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总理请卓别林吃烤鸭,酒过三巡后,卓别林“提意见”:美中不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10:02: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周总理请卓别林吃烤鸭,酒过三巡后,卓别林“提意见”:美中不足                                                               2025-04-29 14:00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1954年,卓别林与周总理共进午餐。
用餐结束后,卓别林轻轻地感叹了一句:
“美中不足的是,我还有一个孩子没有来,未能尝到中国的美味佳肴。”
他本是随口一说,但旁边的周总理听到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再做一份北京烤鸭,打包好,让卓别林一会儿带走。
1954年,周总理在出席日内瓦会议时,特地邀请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参加宴会。席间,两人聊得很投缘,周总理还用我国的特产茅台酒和北京烤鸭招待了他。
一个是西方喜剧表演艺术家,一个是东方的政治家,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是如何认识的呢?

卓别林和梅兰芳
卓别林最初和中国产生缘分,是因为梅兰芳。
1930年初,梅兰芳率领京剧表演团到美国各大城市进行访问演出,把中国京剧推向国际戏剧舞台。
某一天,梅兰芳一行人到达洛杉矶,受邀参加酒会。他刚刚入座,一位神采奕奕的中年人迎面走来,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竟然身穿便服。旁边的人向他介绍道:“这位是卓别林先生。”接着又向卓别林介绍说:“这位是梅兰芳先生。”
当时卓别林正在拍摄电影《城市之光》,听说梅兰芳要来参加酒会,他赶紧抽出时间去参加,为此都没时间回家换一身礼服。

在酒会上,他们一边品尝美酒,一边畅谈戏剧。卓别林知道梅兰芳是著名京剧大师,他盛赞了中国京剧,说中国京剧给他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还详细询问京剧中丑角演员的表演技术。
梅兰芳对卓别林说:“在京剧里,丑角是很重要的角色,艺术含量也很高。可惜我这次带来的节目中,丑角并不多,如果你以后有机会访问中国,一定能欣赏到许多丑角的精彩表演。”
尽管这场酒会是梅兰芳和卓别林的第一次见面,但两人对戏剧怀有共同的热爱与追求,交谈起来竟然毫无陌生感。
几天后,卓别林邀请梅兰芳来电影拍摄现场参观,再次和他探讨了戏剧和舞台表演的话题。这次,两人为世人留下一张宝贵的照片。

在这张照片上,梅兰芳身着长袍马褂,卓别林穿着笔挺西装,二人脸上含着微笑,双手紧紧地握着。
在洛杉矶的这段日子,梅兰芳和卓别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卓别林还答应梅兰芳,
如果自己来中国,一定去梅家做客。
卓别林在上海
1936年,卓别林携带新婚妻子到亚洲旅行。3月份时,他收到梅兰芳发来的电报:“来华旅游,过沪时极愿一晤。”在轮船经过上海时,卓别林果然应约前来。
3月9日中午十二点,卓别林乘坐的轮船缓缓驶进码头,这次,他在上海只留宿一夜,行程安排得特别满。
卓别林抵达上海后,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就是上海文艺界为他举办的茶话会,出席的嘉宾都是中外艺术界的著名人物,其中他最熟悉的就是梅兰芳先生了。

时隔六年,旧友重逢,两人都感慨无穷。卓别林搭着梅兰芳的肩,笑着说:
“真是太不公平了!几年前我见你的时候,我们的头发都是黑的,现在我的头发全白了,而你甚至都没有一根白发。”
虽然卓别林是在幽默自侃,但梅兰芳还是安慰道:“您比我辛苦,每部影片都是自编自导自演,太费脑筋了,还是要多保重身体呀!”
卓别林问梅兰芳,今晚会不会亲自登台,他很是希望能再次欣赏到梅派的演出。但是梅兰芳先生抱歉地说,最近一直没有登台,但是今晚有好几出戏,他可以陪着一起看。
当时,很多记者都想采访卓别林,将他身边围得水泄不通。面对记者们络绎不绝的询问,卓别林很快招架不住,他不得不打手势,打断记者的提问,说:“大家不要着急,只要我能说的,我都会说,总之使各位记者先生满意为止。”

晚上六点半,在华懋饭店,卓别林召开了一个简短的记者会,回答记者抛出的各种问题。有个记者问他:“卓别林先生,这是您第一次来到上海,您对这里的印象怎么样呢?”
“我很兴奋!”卓别林大笑着回答,“上海是世界大都市,这里的风景很美,中国女子也很可爱,远胜于欧美。”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卓别林的电影。有记者问他对中国电影的感想。卓别林实事求是地回答,他只看过一部中国默片,但是时间隔得太久了,连名字都忘记了,他对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不熟悉,就不发表意见了。
晚宴后,梅兰芳陪同卓别林去观赏了京剧《火烧红莲寺》。这场京剧有一个最精彩的片段“十四变”。这一情节,有文有武,有唱有打,卓别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连连鼓掌。因为剧情紧凑,不能拉幕换景,十四变的布景在熄灯的一刹那变换,卓别林对此赞不绝口。他说:在国外,莎士比亚的戏剧也是这种换景法。
之后,卓别林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新光大戏院,看了马连良的《法门寺》。梅兰芳先生因为有事不能作陪,陪同他们的是中国旅行社的瞿关亮。瞿关亮坐在卓别林身边,不时地为他解释剧情和唱词,卓别林就像一位真正的戏迷一样,完全投入了进去,还不时和观众一起大声叫好。
由于时间紧迫,卓别林原本只打算观看十五分钟就离开,可是半个小时、四十分钟、一个小时,他还是不肯走。和他一起来的好友催促了好几次,他都耸耸肩,坚决说“NO”。
卓别林一直看到散场,然后要求翻译把他们带到后台,见到了马连良,对他的表演大为赞赏。两人合影后,卓别林还按照中国传统礼节,作揖告别。

第二天一早,卓别林就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在游历了香港、曼谷等地后,他再一次回到了上海。只不过这次他依然没能过多停留,只留宿一晚后就回了美国。
卓别林和周总理
卓别林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他还会再一次和中国产生交集。
1954年,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在苏联的倡议下,中、美、法、英等国家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会议。
周总理靠着娴熟的外交技巧,在这场会议上大放异彩,挫败了美帝国主义妄图孤立中国的阴谋。很多媒体都争相采访周总理,社会各界人士也想和他见面,但周总理却主动邀请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卓别林。

20世纪初期,卓别林的电影就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受到国人的喜爱,正在读书的周总理也很喜欢看他的表演。
卓别林来上海时,社会名流一听卓别林来了中国,都想去见他一面,周总理也不例外。只是那时红军刚走完长征,周总理和毛主席正一起思考之后的革命道路,他并不知道这件事。
来到日内瓦后,周总理听说卓别林也在这里,立即设宴邀请了他。
当时,卓别林因为《城市之光》等电影,被美国上层资本打压。不仅参演的电影被下架,连他参演的舞台也被迫取消。卓别林在美国处处受限,无奈之下,他带着家人来到瑞士定居。
1954年,卓别林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位中国外交人员。他用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对他说:
“卓别林先生,我们周总理想邀请您及家人来吃个饭。”
这个电话让卓别林又激动又紧张,现在他的情况不好,谁也不敢和他联系,却意外接到了周总理的电话,心中怎能不激动?可是,一想到要和这样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见面,他的心里又无限紧张。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如约来到花山别墅时,周总理已经笑容满面地在台阶上迎接了。
“四十年前,我就在银幕上认识你了!”
周总理热情洋溢地与卓别林握手,亲切地和他寒暄着,还特地提到了他的电影,
“我最喜欢看您的《城市之光》。”
这番话对正在遭受政治迫害的卓别林来说,着实是莫大的安慰,他内心的紧张感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接下来的谈话,卓别林就不再拘谨了。他问了周总理一个问题:日内瓦会议进行得怎么样了?
其实会议的进程一直是各大媒体报纸的头版头条,卓别林经常读报,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他只是想听听周总理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对此,周总理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一切都和平解决了!
听完周总理的话,卓别林开心地笑了起来,连连称赞他,说他是这场会议的关键人物。

周总理回答得这么轻松,并不代表这场会议也那么轻松。这次会议,美国和英国的代表一致咄咄逼人,多次发难,但是卓别林出生在英国,美国又是他的第二故乡,为了表示尊重,周总理没有说他们的半点不是。
无论在什么场合,周总理总是这样关心别人的情绪。
经过几个小时的聊天,周总理邀请卓别林共进午餐。席间双方频频举杯,互致良好祝愿。卓别林对面前的茅台酒赞不绝口:“这种中国香槟才是真正的男子该喝的酒。”
两人很快喝完了一整瓶酒,卓别林还有些意犹未尽,他试探地问道:
“我能带一瓶回去当做纪念吗?”
听了这话,周总理毫不犹豫:
“好,我一会儿让服务员给您装上两瓶。”
得到如此珍贵的礼物,卓别林喜不自胜,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表演了一段鸭子走路,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表演完节目,一道北京烤鸭端了上来。卓别林品尝后连连夸赞:“这个鸭子真是美味。”餐后,他却突然有些遗憾:
“美中不足的是,我还有一个孩子没有来,未能尝到中国的美味佳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周总理听到后,立即命令厨师再做一只烤鸭,连同烧饼一起包上,带回去让卓别林的孩子也尝尝。看到周总理如此善解人意,卓别林更是十分感动。
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居然对一个身处逆境的演员如此关怀,着实令人想不到。为了感谢周总理的热情款待,他将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周总理,那是由他主演的电影《舞台生涯》的胶片。

这次会面,给卓别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中国的感情。以后,中国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瑞士播出时,卓别林特地携带家人前去观看。影片结束后,他感动地流下热泪,告诉中国记者:
“影片好极了,希望你们以后多拍这种电影。”
他对这部影片推崇备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18:12 , Processed in 0.01024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