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价值过亿的书画收藏背后,这件不起眼的文房用品,功不可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4 06:39: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价值过亿的书画收藏背后,这件不起眼的文房用品,功不可没                                                                        2025-05-02 09:00                                        发布于:天津市
   
      最近的拍卖市场上,书画作品无疑是热门门类之一。2019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张大千的一幅《伊吾闾瑞雪图》而就拍出了1.626亿港币。而在2019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1958年潘天寿为华侨饭店创作的《初晴》,被一位收藏者以2.0585亿的高价收入囊中。
从这两幅书画作品的拍卖价格来看,名人书画作品的还要不小的升值空间。潘天寿、张大千等人的天价书画背后,不仅是中国最传统的书画艺术,同时也有书房用品的功劳。

在中国古代,文人所能用到的文房用品远不止我们熟知的是“笔墨纸砚”四件物品,还有与之配套的砚台、笔架、砚滴等,这些物品的出现,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人的生活越发精致,因此他们开始在这些文房用品上下功夫,不仅在上面绘制出复杂的纹饰,还将其作成形似动物、植物的样子,十分别致。

清黑漆描金莲蝠纹宝座式笔架故宫博物院藏
在文人喜欢的文房用品中,镇纸看似不起眼,其实却是与书画关系最为紧密。镇纸,顾名思义,就是在文人创作书画时,用来压住宣纸的文房用品。镇纸这种物品最开始并不是用来镇住纸张的用品,而是贵族们放在案头的玩物,以青铜或玉制成,有时也会用来压住席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镇纸逐渐得到普及。对此,《南史·垣荣祖传》曾有记载:“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这里所指的皇帝,是南齐高帝萧道成,这位出身世家的皇帝,将文人用镇纸的风雅传统带到了书房中。

唐宋时期,文人们将它做得更为精致,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文人书房中最为常见的器物,并沿用至今。从先秦时期发展至今,镇尺的材质几经变迁,从尊贵沉重的青铜器、玉器,到相对相对造价更低、也更为实用的木器、陶瓷器等。镇纸材质的变化,也代表着中国文化从贵族逐渐流传到平民百姓身边。
春秋晚期,身为没落贵族的孔子在民间开创了学堂,打破了此前“学在官府”的传统。而在宋朝,由于统治者对文人的推崇,因此普通人通过读书的方式,不仅改变自己的身份,更将文人的审美融入到生活之中。经过元朝的发展,文人开始向大众贴近,因此其审美也和民间更为相似。

而随着电子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渐走向电子化。此时镇纸已经不再是大多数文人书房中的必需品,而变成了收藏家的最爱。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件17世纪的黄玉卧马镇纸以524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不论是贵族手中的玩物,还是文人收藏的器物,其所代表的依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因此必将永世流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 19:49 , Processed in 0.00804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