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龙对中国革命有何功绩?毛主席一句话三点评价完美概况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05:07: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贺龙对中国革命有何功绩?毛主席一句话三点评价完美概况                                                                              2025-04-30 15:00                                        

发布于:天津市
   
          贺龙是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两把菜刀闹革命,刀劈芭茅溪盐税局,是贺龙投身民主革命运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开端,也是他进行武装斗争、戎马一生的起点。
此后,贺龙由一个普通农民转变为民主革命斗士,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此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的贺龙,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并担任起义军总指挥,从此,他以身许党,一生忠于党,一步步
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成为了我军的创始人之一。
贺龙元帅对中国革命的功绩有多大?
1937年,毛主席曾这样评价:
“贺老总有三条嘛:一是对敌斗争坚决;二是对党忠诚;三是联系群众。”
正如毛主席所评价的,贺龙元帅的一生,一切为了党、一切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崇高品格令后人敬仰。

贺龙,1896年3月
22日
出生在湖南桑植县
洪家关,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贺龙只上了
五年私塾。
少年时代的贺龙喜欢好打不平,当时他朴素地认为,穷人要想不被欺凌,就要团结起来,于是他参加了哥老会,但很快也发现,哥老会这样的组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生活的问题,也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困境,于是,1914年,贺龙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1916年3月16日,20岁的贺龙手持菜刀,率领20多个人,深夜冲进盐税局,擒住盐税局长,缴获盐税局枪支,烧毁盐税局表册、账本,将盐税局剩余的盐与财产分发给当地百姓。
次日,贺龙率部返回,夺得分水岭团防4支枪。
3月18日,在仓官峪龚家大屋与另外一支民军会合统编,队伍发展到100多人,贺龙被推举为桑植讨袁民军总指挥,率部进城赶走知县,宣布桑植讨袁独立。
秋收起义后,毛主席在井冈山下三湾改编起义军时曾评价这段历史说:
“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
从此,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一直成为革命队伍中的美谈。
4月16日,湖南护国军总司令程潜特派湘西护国军左翼司令罗占侯来到桑植,在县城王氏宗祠委任贺龙为湘西护国军第一梯团第二营营长,从此贺龙所部正式编入护国军序列。
之后,贺龙带领着这支部队,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不断壮大,到
1927年6月,由于战功卓著,贺龙已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了。

但是,在此期间,充满革命理想的贺龙看到不管是
北京政府还是中华革命党都是一丘之貉,所谓的革命军队和一些打着革命幌子的军阀之间相互倾轧,此时的他内心很是彷徨,直到他接触到了先进的社会主义理念。
贺龙第一次接触到马列主义还是在1924年。
那年夏天,贺龙在贵州铜仁县驻扎,好友周逸群正在黄埔军校学习,他给贺龙写信,介绍了国共合作的情况,并寄来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刊。
贺龙看后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深受震撼,从此,他明确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坚定不移地向着为人民翻身求解放的中国共产党靠拢。
1927年南昌起义前,蒋介石为了拉拢贺龙,
曾向他许以500万大洋的巨款支持,以及汉阳兵工厂和武汉卫戍司令的官位
,但这完全无法动摇贺龙的信念。
1927年7月17日,汪精卫叛变后的两天,贺龙在对连以上军官发表讲话时,表明了他要跟共产党走的坚决态度。
他说:
“革命到了危急关头,摆在我们面前的出路有三条:第一条是把队伍解散,大家都回老家去。第二条是跟着蒋介石、汪精卫去干反革命,屠杀工农兄弟。第一条路是死路,自杀的路,第二条路是当反革命的路,也是自杀的路,我们绝不能走。我贺龙不管今后如何危险,就是刀架在颈子上,也绝不走这样的路。现在只能走第三条路,也就是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的道路,坚决走到底!”
这个时候,贺龙虽然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坚信共产党才是真正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政党,坚信共产党必然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南昌起义前的7月27日,贺龙在自己的指挥部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周恩来毫无保留地把起义的全盘计划悉数告知贺龙。
在当时,起义计划属于党的最高机密,党对尚未入党的贺龙完全信任,他坚定地说:
“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
当天,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
起义部队南下
行至瑞金时,贺龙在前敌总指挥部绵江中学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周逸群、谭平山,见证人是周恩来。
自此,贺龙实现了他由来已久的愿望,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一个旧式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
贺龙在入党的第二天,召集了全体官兵,并郑重地宣布:
“昨天晚上我入党了。过去我们所作所为,无非就是打富济贫,扶弱抑强,替老百姓平冤出气,但干不出什么大名堂。现在我知道,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就是为了消灭人吃人、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万恶社会,进而建立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大家要明确这个远大目标,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里来。如果大家愿意入党,我来当介绍人。”

入党后,贺龙完全听从党的指挥,坚决服从党的决议。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受挫后,作为新党员的贺龙毫不气馁,他坚定地表示:
“我心不甘,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
党中央综合了各方意见,决定派贺龙突破各种阻碍,由上海回到湘鄂西组建红军,创建根据地,贺龙坚决执行党的决定。
1928年初,贺龙联络监利县委、鄂中特委和石首中心县委,在监利县黄家墩召开了联席会议。
会上,贺龙、周逸群向大家传达了中央在湘鄂西开辟根据地的指示,决定将鄂中特委、石首中心县委的革命武装调动到监利县,与贺锦斋部合并,开辟革命根据地。
三支革命武装整合之后,只有300余人,但是却高举起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路军的大旗。
接下来,贺龙指挥四十九路军,在荆江两岸发起了各地的年关暴动,连续攻打上车湾、朱河镇、尺八镇,以及华容的砖桥、长岗庙,石首的调关、藕池,消灭大批土匪和团防武装,镇压了一批土豪劣坤,攻克敌军驻地,甚至缴获了一个国民党骑兵团的武器,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
很快,四十九路军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洪湖地区最大的革命武装,有效地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斗争热情,打击并动摇了国民党在当地的反动统治。
1928年2月底,贺龙回到了家乡桑植,桑植的形势非常严峻,周围遍布国民党的正规军和地方团防等反动武装,严重威胁着起义的顺利发动。
面对巨大的压力,贺龙泰然处之,灵活应对,他有针对性地“拉关系”“挖墙脚”,这些措施很快就见了成效,仅仅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就拉起了一支3700余人的革命武装力量。
1928年4月2日清晨,在贺龙的领导下,著名的桑植起义爆发。
1929年7月,贺龙等人经过一年多的英勇斗争,成功开辟了湘鄂边苏区,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红二军。
1930年7月,红二军与洪湖苏区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南平会师,组成万余人规模的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后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展成为我国三大苏区之一。
贺龙在逆境中坚决斗争,白手起家,从头再来,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重新为党的人民军队再次组建了一支雄师。他的担当与坚守,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31年,红二军团因斗争形势的变化改编为第三军。

贺龙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他常说:
“坚决地依靠人民,紧密地联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决不能脱离群众,这就是我们胜利的基本条件。”
1931年,在中央分局的一次会议上,贺龙主张调出一部分红军口粮救济受水灾挨饿的群众。
有同志也认为,当时红军的军粮短缺,运输能力也难以为继,自身还很困难,再供应几百万群众吃饭,实在是难以承担。虽然这位同志所说也是事实,但贺龙表示坚决反对,他说:
“群众都快饿死了,我们共产党不关心他们,还搞什么革命?”
贺龙坚持克服困难,让部队集中全部畜力、运输船,把粮食不分昼夜地运送到灾区,供给受灾群众,此举拯救了大量灾民,使他们得以渡过难关。
1932年春,贺龙率部转战汉水以北,行军路上,他让战士买下了一担藕,但一直没有让炊事班把这些藕做成菜,却一直带到了汉水北部的京山附近。
京山地区属于丘陵地貌,当地没有种藕的习惯,贺龙指示战士们把藕种在当地荒废的池塘里,并说:
“这样一来,这里的老百姓也能吃到藕了。”
同年,贺龙率领红三军向鄂西进发的路上,看到警卫员拴马的时候,不慎踩坏了当地农民的苞谷苗,贺龙立即留下钱赔偿农民,还一直惦记着此事,半个月后派人专程找到苞谷苗的主人,并亲自上门向他赔礼道歉。
当时,贺龙是红三军总指挥,军务繁忙,这样的小事他却非常重视,而且念念不忘,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的利益在贺龙心目中崇高的位置,一方面也为红军指战员作出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1934年,贺龙率部队路过一个小山村,发现这座山村被土匪劫掠过,房子都被土匪烧掉了,村民们无家可归,生活苦不堪言。
贺龙当即下令部队驻扎下来,他和战士们一起帮助村民搭建、修缮房屋,重建家园,此外,贺龙还给每户村民发了20多块钱。贺龙率部离开时,村民们不约而同地为部队送行,感激涕零。
还有一次,贺龙率领红军打开了一个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当地受压迫的贫苦农民,可是农民们心中有很多顾虑,不敢领。
于是,贺龙就和同志们把粮食送到各家各户,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
“你们是受地主剥削的劳苦大众,这些粮食是你们亲手种出来的,应该给你们。不用怕,我们红军就是专门为你们穷苦人撑腰的。”

只要是为了党,贺龙是从不计得失的。
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会师,贺龙为了给中央红军的长征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策应,不顾部队战斗力不足的客观条件限制,坚决率部向敌军猛烈进攻。
那时两军刚刚会师,人数只有不足8000人,不仅兵力不足,而且在长期斗争过程中,指战员都很疲劳,枪支弹药也比较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向优势兵力的敌军开展猛攻,很多人认为这无异于飞蛾扑火,有人提出了担忧。
但贺龙却坚定地坚定地说:
“对全局有利的仗,困难再多也要打!”
最终,在贺龙等同志卓越的指挥下,红三军与红六军团攻占了桃源,围困了常德,有效牵制了10余万敌军,使他们无法有效围堵中央红军。
贺龙顾全大局,坚决斗争,不计得失,力保中央红军安全,再一次为革命事业作出突出的贡献。

在党性原则上,贺龙也是从不含糊的。
1936年6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
在甘孜会议上,他以坚定的党性原则,与朱德等同志一起旗帜鲜明地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错误路线,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有效地维护了红军的统一,维护了中央的权威,也维护了党的统一。
到达陕北后,在延安的一次会议上,贺龙对张国焘说:
“当你是共产党员的时候,我还是个军阀;现在我做了共产党员,你反而变成军阀了!”
在延安,毛主席高度赞扬贺龙的革命精神,称他为“红二方面军的旗帜”。

1942年,贺龙在延安曾经讲:
“党为了考验我,培养我,整整有三个年头,直到‘八一’起义后,党才批准我参加。由此可见,当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是很不容易的,是要经得起考验的,而且参加党之后更要经得起党的长期考验;绝不是一参加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就不再要党的考验了。”
1943年,任弼时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评价贺龙:
“贺龙同志伟大之处,不仅在此,而在于他对革命对党的一贯忠诚的态度。他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因斗争失败而气馁。……对于党所赋予的任务,或者他下了决心要干的事情,他是一定要一直干到底,不管其中有任何的困难与艰险。这样,当你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就会使你感到有一种可以依靠的力量存在着,就会增加你的胜利的信心。”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一家在北京居住,作为开国元勋之一,他严格要求孩子们,保持节俭家风,与普通群众一样老实做人,认真做事。
贺龙的孩子们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贺龙定下一条严规:
决不允许打着自己的旗号向学校要求任何额外的照顾,谁做这样的事,全家都要鄙视他,批评他。
贺龙的长子贺鹏飞有一次在踢足球时不慎受伤,腿部骨折,无法行走。
当他可以拄拐上学后,贺龙不允许贺鹏飞坐他的专车上学,每天租一辆三轮车送他到学校去。
有人觉得,孩子这种情况下,坐一坐他的专车也可以理解,但贺鹏飞自己都不认可,觉得自己是元帅的儿子,更不应该搞特殊化。
1963年,贺鹏飞报考清华大学落榜,贺龙告诉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
后来,贺鹏飞刻苦复读了一年,终于如愿以偿考入清华大学。
贺龙元帅的一生正如毛主席对他的评价一样:
对敌斗争坚决;对党忠诚;联系群众。
他革命而光辉的一生展现了一切为了党、一切忠于党的赤子之心,展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风范和对敌人斗争的高超艺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5-19 08:57:27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10:11 , Processed in 0.0086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