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征红军初到陕北,仅万余人,为何敢主动东征拥兵十余万的阎锡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14 07:13: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长征红军初到陕北,仅万余人,为何敢主动东征拥兵十余万的阎锡山                                                                   2025-05-10 13:02                                        

发布于:天津市
   
红军东征剧照

1936年2月20日,红军部队在抵达陕北几个月后,发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东征战役。红军主力从北方的绥德沟口延伸到南方的清涧县,形成了一个百里区域,勇敢地越过黄河,向山西老军阀阎锡山的势力发起攻击。尽管红军在这几个月中进行了必要的休整,但由于刚刚经历过艰苦的长征,队伍中的人员损失惨重。即便与陕北的刘志丹、谢子长部队以及徐海东的红15军团整编,红军的总人数也仅为17000人。

面对这样一支部队,阎锡山的晋绥军虽然在中原大战中遭遇重创,但仍然有着超过十万的军队。在阎锡山多年的经营下,山西建立了一系列坚固的钢铁厂及完善的武器制造工业,能够生产从子弹、手榴弹到各种炮弹、手枪、步枪、冲锋枪,甚至日式山炮等多种武器。因此,经过多年的积累,晋绥军在装备和弹药的储备上显得十分充足,尤其是在炮兵方面,无论是火炮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中央军的水平。

按理说,双方的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红军应以防守为主,而晋绥军则应该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但实际上,晋绥军常年保持着防守的姿态。在北起河曲、保德,南到永和、大宁沿黄河东岸延展的近千公里之地,晋绥军修筑了超过1000个坚固的碉堡,并且分配了四个独立旅驻守;此外,在黄河东岸的重要城镇,如三交、碛口、孟门、军渡、中阳和石楼等地,更是重兵把守,从而形成了一条抵御红军攻势的坚固防线。

那么,红军为何敢于强渡被认为是天然屏障的黄河,主动攻击敌方人数是自己五倍之众的晋绥军呢?首先,红军急需人力和物资的补充。虽然陕北地区覆盖20多个县,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但其土地贫瘠,民众稀少,人口总和不到40万,根本无法足够供养军队的17000名红军。然而,陕北的北面和西面同样也是人烟稀少的广阔地区,而南面的关中平原则因有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17路军约20万大军驻扎,使得红军难以企图从中获得援助。相对而言,山西的经济富庶程度与关中相抗衡,而由于长期不受战火波及,东征山西可望获得大量的物资和粮食补给。
尽管阎锡山麾下的晋绥军人力众多,但其实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强。自从阎锡山在1912年开始掌控山西以来,他便更多依靠政治手腕在各路军阀之间游刃有余,而非单靠军事实力。晋绥军的士兵大多缺乏实战经验,战斗力最强的傅作义第35军等部队已相继独立,留在阎锡山旗下的军队大多平庸无能,根本无法与励精图治的红军相比。
在东征渡河前,红军提前做好了退路的准备。为了顺利渡过黄河这一天然屏障,红军在东征前夜加紧造船,并为每艘船配备至少三个经验丰富的船工,以确保军队能根据战场局势随时东渡或是撤回。此外,在陕北后方,红军还设立了兵站和医院,以便随时接应战斗中缴获的物资和及时转送受伤的战士。这一系列的周密安排,让红军在东征中毫无后顾之忧,能够做到积极进攻,也能随时选择后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6:03 , Processed in 0.0071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