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战神枪手岩龙:一战歼灭56名越军,想娶俘虏的越军女兵当老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0 07:30: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越战神枪手岩龙:一战歼灭56名越军,想娶俘虏的越军女兵当老婆                                                                                2025-05-19 10:33                                        发布于:天津市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他独自一人,背着一支陈旧的步枪,站在越南的高山之上,用自己的双手击倒了56名敌军士兵。这不是电影,也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令人震惊的是,战斗刚一结束,他便对连长提出了一个让人愣住的要求:想娶一名越军女俘虏回家做妻子。

营地里的战士们顿时炸开了锅,大家都惊讶于他的请求。连长愣了一会儿,才问道:“你说什么?”岩龙脸红着,认认真真地点点头,毫不含糊地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他叫岩龙,来自云南景洪,是傣族人。十八岁那年,家境贫困,母亲一人支撑着家庭,竹楼也已摇摇欲坠。岩龙整理好行李,没多说什么话,便和母亲玉嫩告别,踏上了参军的道路。那一年,正是边境局势动荡不安之时。越南方面的挑衅不断,边民们日夜提心吊胆,解放军不得不出兵应对,而岩龙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入伍的。
刚进入部队时,岩龙几乎不能说一口标准的汉语,班里的人几乎把他当成“哑巴”。他性格内向,不爱言语,也听不懂其他战士的谈话。但在军事训练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迅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尽管语言不通,训练一开始,他的射击就令人瞠目结舌。他的瞄准精度简直让人惊讶,别人练习十次,他却多练二十次。烈日下,他趴在地上,汗水浸透了背心,始终默默坚持,没有发出一丝抱怨。
在射击比赛中,岩龙以九发九中的成绩让全营的人都为之一震,连长也特意为他鼓掌。那时,没有人知道他会成为后来的传奇,但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年轻的士兵不简单。
岩龙的最亲密战友是杨昌隆,一个汉族兵,他教岩龙说汉语,也是战场上最信任的朋友。两人不仅一起吃饭、训练,夜晚还会偷偷说几句家乡话。岩龙虽说得磕磕绊绊,但每当谈到母亲亲手绣的香包时,他的眼睛便会闪烁出一种特别的光芒,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
1979年春节过后,部队接到了命令,向老街地区推进,目标是清除沿线高地上的敌军。78号高地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地形险峻,树木茂密,越军死守不退。第一天的战斗中,杨昌隆不幸中弹倒下,最终因伤势过重未能抢救过来。岩龙站在原地,没有流一滴眼泪,他只是紧紧抱住手中的枪。
随后的战斗,几乎成了岩龙一人的表演。敌人机枪火力猛如暴雨,前排小队几乎无法抬头。岩龙没有正面硬拼,而是悄悄绕到敌人侧翼,依靠着耐心和精准的枪法,一枪一个点,迅速削弱敌方的火力点。敌人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便一个接一个地失去了火力支持。四个小时后,战斗结束,统计战果时,没有人相信这竟然是他一人完成的:他击毙了56名敌人,子弹几乎用得精准无误。

战斗结束后,他身上只剩下二十多发子弹,连长拿着弹夹看了半天,怀疑这是真的吗,问他是否夸大了战果。岩龙没有回答,只是继续擦拭他的步枪。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团部,他们立刻为他争取荣誉和奖励。大家问他希望得到什么奖励,他想了想,轻描淡写地说:“我想把那名越军女俘虏带回家。”没人嘲笑他,连长也没否定,只是表示这事得上报上级批准。他害羞地笑了笑,坐下继续擦拭枪支,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岩龙心里真正牵挂的,却是那座摇摇欲坠的竹楼,是母亲亲手绣的香包。他曾对战友说过,等战斗结束,他就带着香包回家,给妻子送上那份最真挚的心意,过一个热闹的泼水节。虽然这个梦想不大,却异常真切。

然而,他并没有等到那个温馨的时刻。铺楼北边的那场战斗,成了他最后一次冲锋陷阵。傍晚时分,细雨洒落,山路滑如冰。他胸前挂着望远镜,正凝神查看前方的路线,突然,枪声响起,两颗子弹直中他的胸口。他没有躲避,静静地倒下,脸上依旧挂着汗水。他转头望了一眼北方,那个方向,是他回家的路。战友们冲上去,副班长抱住了他,帮他戴好军帽,轻轻地擦去脸上的泥点。周围没有哭声,只有雨声和远处未熄灭的火光。
这个消息传回云南,母亲玉嫩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在门口,手中握着尚未完成的香包,一针一线地缝着,什么也没说。她本打算为儿子做一个新的香包,等他穿上军装回家,迎接他们一同过泼水节的日子。可惜,她再也等不到那一天。

虽然岩龙没有回家,但每年部队的战友们总会来看她,送些物品,陪她聊天。她住进了小楼,日子逐渐安稳了下来。每当退伍兵士们拿着香包回去时,她总会说道:“希望你们都能平安回家,成个家,过得好。”她从不提起岩龙,但她的心中依然深藏着那个遗憾。

2017年,玉嫩安静地走了。有人说,她走的时候,嘴角带着微笑,仿佛看到了久违的儿子回来了。

岩龙这场战斗,打得既精彩又传奇,至今仍在部队里被传颂。并非因为他的战绩,而是因为他那个真挚的愿望:娶一名越军女兵回家。战友们回忆起他说这句话时,脸红得像个刚参军的新兵一样。

虽然岩龙没有回来,但那只香包依然存在。他的战友们依然会在泼水节的时候为他烧纸,并轻声说:“放心吧,家里一切都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6-14 04:28:03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6:53 , Processed in 0.0082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