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6年,退休干部卧底深圳“丐帮”,写出一份报告,掀开丑恶面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06:19: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6年,退休干部卧底深圳“丐帮”,写出一份报告,掀开丑恶面纱                                                              2025-05-21 11:31                                        

发布于:天津市
   
       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绝大多数百姓生活在贫困与困苦之中。每当发生水旱灾害或蝗虫侵袭,许多农民因无法继续耕作生存,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流浪乞讨。而当地方政府对这些灾民无所作为,或是对其求助冷漠时,成千上万的人只能选择逃难、以乞讨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民的游荡生活成了常态,甚至有些人因为无法返回故乡,便彻底变成了依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样一来,乞丐这个群体也逐渐形成,成为了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历史上,元朝时期曾按行业对百姓进行分类,其中“十丐”就是指专门以乞讨为生的群体。

时光飞逝,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乞丐这一群体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06年,一位退休的老干部曹大澄,选择自愿卧底,深入乞丐圈内,揭开了其中隐秘的黑暗面。他是定居深圳的离休老干部,曾在哈尔滨出生长大,后来在北京退休。曹大澄每年都会往返于哈尔滨、深圳等地,而正是在一次回到家乡的过程中,他注意到街头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现象。

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他看到了一些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乞讨者,身上散发着浓烈的困顿与悲惨气息。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曹大澄深感无法容忍这一切,他便拿出自己身上的积蓄,帮助一个又一个乞丐。然而,在这群乞丐中,有些人尤其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们怀里总是抱着一个昏睡的孩子,而地上放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孩子来自河南驻马店,身患脑瘫,家境贫困,无法治病。这个场景深深打动了曹大澄的内心,他将这些情景刻在脑海中,久久无法忘怀。

2005年秋天,曹大澄从哈尔滨回到北京,没想到在北京西站,他又遇到了相同的情况。那依然是一个患有脑瘫的婴儿,依然宣称来自河南驻马店,情形几乎一模一样。曹大澄试图上前询问,但乞丐们始终保持沉默,不愿透露任何信息。曹大澄曾在河南工作过,心中十分不忍,便决定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救助这些孩子,也把一部分捐给了相关研究机构,希望能尽早找到治疗方法。回到深圳后,曹大澄依旧留意寻找那些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孩子。

一天,在街头,他居然遇到了一位曾在齐齐哈尔救助过的乞丐。那名乞丐记得曹大澄,并提起他曾经送过她一百元钱。曹大澄关心那个患儿时,她却轻描淡写地说,那个孩子已经死了,被她丢弃了,孩子其实是亲戚家的。曹大澄心中疑虑重重,觉得其中必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他决定深入调查,为了揭开这背后的真相,他决心亲自潜入乞丐群体中,打入“丐帮”,一探究竟。

从此,曹大澄假扮成乞丐,游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混迹于人群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群体,他开始讲河南方言,主动与来自河南的乞丐结交,并时常请一些乞丐吃饭、送些小恩小惠。慢慢地,乞丐们开始接纳他,不再把他当外人,甚至开始不再避讳自己的秘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曹大澄终于揭开了这些乞丐的真面目。原来,河南驻马店并没有所谓的脑瘫患儿,这些乞丐也并非来自河南。他们怀里的孩子,只是用作行乞的道具罢了。随着与乞丐们的交往深入,曹大澄进一步了解到,深圳的乞丐群体已经形成了松散的组织结构,乞丐之间相互扶持,经常一起商量行乞技巧,甚至有些家庭成员或者亲戚也加入其中,共同参与这一行业。

在这期间,曹大澄结识了一个名叫“老何”的乞丐领头人。老何深受群体尊敬,他的乞讨方式非常成熟,乞丐们经常向他请教学问。而老何也不吝啬,把行乞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曹大澄观察到,随着这些领头人的指引,乞讨行为已经趋于套路化,甚至连孩子也被用作道具,制造出一幕幕触动人心的悲情剧,令路人产生同情,从而慷慨解囊。

曹大澄曾亲眼目睹过一次乞讨的精彩表演。一个男孩抱着一个婴儿,身边放着写着悲惨故事的告白,旁边还站着一个“老师”,为路人讲述男孩如何勤奋学习,如何无私照顾患病的妹妹。这一幕深深打动了路人,但曹大澄却从熟悉的乞丐口中得知,所谓的“老师”并非教师,男孩也并非学生,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

曹大澄在卧底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位“花子首富”。他手下拥有更多的乞讨道具孩子,从中获利丰厚。曹大澄决心揭开这些孩子的来历,于是他开始更加细致地收集证据,甚至请助手陈星贵帮忙拍照。通过数月的调查,他们终于查明了那些孩子的悲惨来历——他们被租用、拐卖、购买,甚至有的被丢弃、捡拾。更令人震惊的是,乞讨的暴利使得一些环卫工人也参与其中,他们会在清理街道时捡到弃婴,并迅速带走。

经过一年的卧底调查,曹大澄终于撰写出《救救孩子——深圳街头弃婴和病残乞儿生存状况调查手记》,并将报告递交给时任总理。温总理对此高度关注,并批示展开了大规模的整治行动。最终,深圳市解救了450名流浪儿童,47名儿童乞丐被救出,19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整个乞丐网络几乎一夜间消失。

曹大澄的卧底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被评为2007年中国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然而,尽管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束,曹大澄对儿童乞丐的关注并未停歇。他依旧活跃在深圳的大街小巷,继续为无助的孩子们伸出援手,誓言将这些黑暗势力彻底摧毁。他曾深情表示:“如果能借给我三年的寿命,我愿为这些孤残儿童写下续篇!”曹大澄的爱心与坚韧,依然在这座城市中继续发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22:23 , Processed in 0.00716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