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脱口而出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06:33: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脱口而出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                                                                     2025-05-16 13:10                                        

发布于:天津市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不仅是当时国家权力的象征,更是对时尚和新奇事物充满渴望的追求者。慈禧对于各种外来物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当袁世凯送给她一辆西式轿车时,她便时常要求司机在宫殿内飞驰而过。若不是因为一位酒后失控的司机发生了车祸,她或许会继续享受这一驾驶的乐趣。
“叶公好龙”的成语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而慈禧太后也曾因类似事件而出尽洋相。另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当慈禧首次看到灯泡时,她不自觉地脱口而出两个字,这一情节至今广为流传。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888年,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之际。为了讨得这位满朝权贵的欢心,时任大臣李永章从海外引进了一项先进的科技——电灯。这个新奇的发明,向慈禧展示了现代文明的风采,令她眼前一亮。

据说,某个夜晚,在宫中举行的灯光展示上,寝宫内灯火通明,周围一片宁静。突然,电灯亮起,耀眼的光芒瞬间照亮整个房间,慈禧太后被这突如其来的光明所震撼,惊呼出声:“茄子!”原来,这两个字是她误将“cheese”(笑时的发音)当作电灯亮起时的反应,这也是她在拍照时常用的口头禅。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为我们拍照时常说的“茄子”。

慈禧太后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和包容,预示着她身处的时代即将迎来变革的浪潮。电灯的出现,为她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无形中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当时,在中国,电灯仍然是稀有且奢侈的物品。为了让皇宫内光辉璀璨,清朝政府不惜花费大量白银购买并维护电灯设备。慈禧对于电灯的热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新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然而,慈禧对电灯的态度并非一帆风顺。最初,保守派大臣们对于电灯的使用表示反对,但在李莲英的巧妙布局下,慈禧终于接受了这种先进的科技。据说,为了博得慈禧的青睐,李莲英私下在慈禧的寝宫安装了电灯。当慈禧亲眼见识到电灯的便捷之后,她便深深着迷。

电灯的引入,为慈禧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也反映了她奢华生活的一部分。1888年到1907年,慈禧先后在宫中建立了三座电灯公所,巨额的开销宛如吞噬黄金的怪兽。而后,清政府不仅建立了电灯公所,还支持本土资本家成立了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正是今天国家电网的前身。电灯事业逐渐从紫禁城传向民间,从官员的宅邸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的家中。

尽管慈禧是第一个享用电灯的帝王,并为电灯在清朝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她对电灯科技的推动并未有显著影响。她更多地是在为自己的享乐而使用电灯,并未关心普通百姓的需求。
慈禧太后奢侈的生活方式令人咋舌。每年,她为电灯的维护支付高达六万两白银,且还挪用北洋水军的经费举办奢华的生日宴会。即使在她去世后,她的陪葬品的价值也高达数亿两白银。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慈禧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复杂。她既能接受西方的新奇物品,又表现出强烈的保守倾向。正是因为她在改革上的迟疑和犹豫,使得清朝在与列强的对抗中逐渐落后,不得不签订不平等条约。

今天,电灯早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必需品。随着国家日益强盛,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07:48 , Processed in 0.01085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