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金配墨玉”——齐白石枇杷国画作品(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3 12:19: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金配墨玉”——齐白石枇杷国画作品(图)                                                                          2025-05-22 16:23                                        

发布于:广东省
   

        齐白石的枇杷国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生活意趣闻名,既继承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精髓,又融入民间艺术的质朴情感,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
齐白石以书法入画,枝干用笔简练而富骨力。粗枝以淡墨侧锋勾勒,展现粗壮与韧性;细枝及果柄则用中锋淡墨或淡赭石描绘,通过水分控制表现绒毛的柔润质感。枇杷叶以浓淡墨色区分正反面。正面叶用深墨两笔侧锋完成,背面叶则以淡墨勾画,主脉与侧脉的直形处理增强了叶片的厚度感,锯齿叶缘通过墨点或延伸侧脉表现,生动传神。采用“没骨法”直接以藤黄或藤黄加赭石点染,一笔成型,饱满圆润。果蒂以焦墨点出,顶端墨点随果实方向变化,增强立体感。
枇杷果实疏密错落,枝叶穿插有致,画面疏密平衡。例如《枇杷累累满树金》中,下垂的枝干与累累果实形成饱满构图,墨叶与金黄果实的对比强化视觉张力。色彩上以藤黄果实搭配浓墨叶片,形成“黄金配墨玉”的鲜明对比,既艳丽又不失雅致。
齐白石生长于湖南湘潭,对枇杷这一家乡常见水果充满情感。其画作不仅捕捉果实形态,更融入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如《枇杷》题诗中“杏子坞老民”的落款,直白表达乡土记忆。 齐白石枇杷作品中常题自作诗,如“文人比较画师贫”以唐代颜真卿《乞米帖》为典,调侃文人清贫,自诩卖画胜于卖文,既显幽默又流露对艺术价值的自信。齐白石打破传统花鸟画的程式化,将农民质朴情感与文人画形式结合。例如以民间常见的竹篮盛果入画,赋予平凡题材高雅意境,开创花鸟画新境界。
齐白石的枇杷作品在拍卖市场备受追捧,如《枇杷累累满树金》以150万-180万人民币估价成交,体现其艺术价值与收藏热度。其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北京画院藏《枇杷》被视为经典教学范本,展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理念。
齐白石的枇杷国画以形神兼备的笔墨、大胆的色彩对比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中国近现代花鸟画的典范。其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物象的再现,更是对生活哲思与艺术价值的深刻诠释,兼具美学高度与人文厚度。
“黄金配墨玉”——齐白石枇杷国画作品: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10:06 , Processed in 0.0087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