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乡人如何看马克思?老兵探访德国,处处可见思想痕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5 05:18: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故乡人如何看马克思?老兵探访德国,处处可见思想痕迹                                                                               2025-05-20 13:42                                        

发布于:天津市
   
      我在读中学和小学时,教室的正墙上总是悬挂着毛主席的标准像,而背墙上则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标准像。每当我走进教室时,目光总会落在他们的面容上,那些伟人的形象在我心中激起了深深的敬仰与崇敬。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阅读他们的经典著作,也逐渐成为他们理论的信仰者与崇拜者。自幼,我便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亲自前往这些革命导师的家乡,去感受那些文化如何孕育出这几位世纪伟人。在一次德国之旅中,我有幸实现了这个愿望,亲眼瞻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故居,感受到了他们思想的源泉。

马克思的家乡位于德国南部的特里尔市。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号的一栋三层灰白色小楼,这栋小楼建于1727年,曾是马克思父亲亨得希·马克思律师租赁的住所。马克思出生仅一年半后,家人便搬到了西蒙路8号,自己购买的房子里。马克思在特里尔度过了17年,完成了中学学业,并在这里收获了他一生中最为坚定的爱情。
在这里,马克思遇见了比自己年长四岁的燕妮,她是贵族出身的女子,与马克思不仅有着深厚的感情,更共同追寻真理。燕妮嫁给马克思后,成为他不可或缺的伴侣,她不仅帮助马克思整理和修改手稿,甚至在马克思的作品交给印刷厂之前,都会先由她校对、润色。有时,燕妮也会自己撰写文章,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的讨论。

他们的婚后生活艰难至极。贫困使得她有时连支付五英镑的房租都显得捉襟见肘,房东曾因拖欠租金而强行将她的家具搬走,那时她和孩子只能睡在空荡荡的地板上。面对如此困境,燕妮依然毫无怨言,始终不离不弃地支持着马克思。夫妻俩育有六个孩子,然而因贫困与疾病的困扰,只有三个女儿幸存下来,而燕妮也未能活到年老,年仅67岁便离世。她的去世对马克思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在她去世不到两年后,也因病离世,享年65岁。燕妮与马克思的爱情不仅是一段深刻的婚姻,更是一段同仇敌忾、心手相连的革命情谊。
特里尔这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马克思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座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93年,当时它是西罗马帝国恺撒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宫廷所在地。如今,依然可以看到一些西罗马时期的遗迹,如大黑门、古代浴池和斗兽场等,显示着这座城市曾经辉煌的历史。在市中心的广场上,还矗立着公元958年建造的十字架和13世纪的哥特式圣母教堂,令人感叹岁月流转,历史的积淀。

尽管特里尔的规模不大,只有约十万人口,但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靠近卢森堡、比利时、法国等多个国家,成为多种文化交汇的地方。马克思在这座城市中成长,受到不同思想的熏陶,这为他日后的学术探索与革命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学时代,马克思便展现了他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他在《人生》一诗中写道:“生即死,生是不断的死亡过程”,“人活完一生,最终归于虚无”,“自命不凡的人,其实并不伟大,他的命运就是自我毁灭”。一个未成年的学生,能够在封建宗教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展示如此深刻的哲理思考,令人不禁为之叹服。这段文字,也隐约展现出马克思思想中辩证唯物主义的雏形。

特里尔对马克思充满了骄傲和敬仰。马克思的两处故居被辟为纪念馆,展示着他与其理论相关的历史资料,供游客参观。在特里尔大学,也开设了马克思主义课程,致力于研究马克思的学说。21世纪初,著名雕刻家吴为山先生为特里尔市创作了马克思雕像,并将其赠送给该市,以此表达中国人民对马克思的崇敬。雕像位于市中心,成为城市的标志之一,象征着马克思思想的永恒力量。

马克思的故乡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个人的致敬,更是对他深远理论影响的见证。在特里尔,马克思的思想依然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不仅在这座城市,也在全球范围内,马克思的理论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灯塔。在这一过程中,他的思想也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广泛认可和传播。
当马克思在19世纪末的世界舞台上播下革命的种子时,他并未知道这些思想会如何改变世界。他和恩格斯所共同创建的革命理论,跨越了时间的河流,依然深刻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社会。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精神仍在世界各地的人民心中闪烁,他们的理想与信仰,注定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流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18:10 , Processed in 0.0072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