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维山痛杀马家军,却遭上级批评,只因说了一句狠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30 19:07: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郑维山痛杀马家军,却遭上级批评,只因说了一句狠话                                                                               2025-05-24 13:18                                        

发布于:天津市
   
       提到马家军,几乎所有人都会心生愤恨。这支军队残暴至极,不仅屠杀无辜,强奸妇女,甚至没有丝毫道德底线,完全是一群如兽般的士兵。单从滥杀来看,他们与日军几乎没有任何差距。

正因如此,马家军的恶行在红军中引发了极大的愤慨,尤其是那些能够亲手消灭马家军匪徒的战将,更是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崇敬。
然而,其中有一位红军将领,因指挥部队消灭了一支马家军队伍,却遭到了战友的指责,甚至连李先念得知后,也并没有为他辩护。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虽然相比旋风司令韩先楚和万岁军军长梁兴初,郑维山的名气或许稍逊一筹,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才华与战功绝不逊色于韩、梁二人。
郑维山15岁便投身革命,19岁就升任红30军89师政委,这样迅速的晋升速度在当时可谓极为罕见。
解放战争期间,贺龙和聂荣臻两位元帅在与傅作义的对抗中屡次受挫,而郑维山指挥的三纵在1948年初涞水战役中,成功痛击了傅作义部队,为这两位元帅报了仇。

郑维山不仅军事才能出色,而且个性十足,敢于抗命,类似李云龙般的果敢。比如在清风店战役时,上级命令他撤出保定以北,转而进攻涞水,但他并没有盲目执行命令,而是决定坚守原地,进行防守。正是这个决定,让敌方误以为红军主力驻扎在清风店,最终敌人选择从石家庄撤退,向北进攻,郑维山趁机包围了敌人,形成了一个重大的战果。

然而,郑维山虽在西征中屡次打出漂亮的胜仗,却并未获得红军全体的认同。为何会这样呢?

早在1936年,西路军渡过黄河,接连战胜了虎豹口、吴家川等多个战斗,给马禄和马廷祥等人以重创,并且击毙了马步芳的重要将领马廷祥。此后,由于局势发生变化,西路军的战略目标不断调整,马家军因此获得喘息之机,战局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西路军的任务被不断修改,从打通与苏联的联系,最终变成了建立甘北根据地。而马家军深知,红军若试图在此建立根据地,将直接威胁到他们的根本利益。毕竟,对于这些军阀来说,地盘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谁敢动他们的地盘,他们绝不会轻易放手。
1933年冬,蒋中正指令孙殿英入侵宁夏,马鸿逵、马步芳等人联合抵抗,击败了孙殿英。面对这种情况,红军若停下来建立根据地,必然与马家军发生严重冲突,恶战一触即发。
马家军利用熟悉的地形和充足的物资,加上当地百姓的支持,使得红军处于非常不利的局势。果不其然,经过三战古浪,西路军遭遇重大损失,红9军减员过半,从最初的8000多人损失了3000多人。为此,红9军军长孙玉清和政委陈海松被撤职处理。
11月,红30军88师师长熊厚发和政委郑维山率领263团和265团抵达武威西的四十里铺进行战前准备。这时,马家军的精锐将领马元海从青海赶来,随即指挥部队进攻四十里铺。
马元海的舅舅曾是青海的主席,表弟马步芳也担任要职,因此他性格狂妄,极其自信。此次进攻四十里铺,他誓要大显身手,让那些被看作不堪一击的骑兵第五师见识到他的真正战力。
此时,郑维山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天,疲惫不堪,甚至在指挥部睡着了。然而,作战参谋慌张地跑来报告,远处有马队接近,极可能是敌军骑兵。郑维山惊醒后立即查看,发现敌军骑兵如潮水般迅速逼近。
马元海虽然文盲,但他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出众,迅速布置了周密的战术,发动了三面包围。在短短的半小时内,马家军已经包围了四十里铺。
此时的四十里铺并不大,周围茫茫戈壁,没有其他村庄。马元海严令全军进攻,毫不允许后退。郑维山下令部队立即集结迎敌,准备展开激战。
88师师长熊厚发兼任30军副军长,因此郑维山作为政委亲自指挥也并不突兀。马家军的火力极为强大,炮火轰击四十里铺工事。经过一番猛烈的炮击,敌军带着狂猛的气势向前冲来。
面对如此猛烈的进攻,红军依然英勇迎战,不断投掷手榴弹,顶住了敌军的一波又一波进攻。尽管如此,马家军凭借人数和火力优势逐渐占据了上风。

经过长时间的激战,四十里铺的工事几乎被敌人摧毁。郑维山命令战士们冲上去修复工事,但敌人的猛烈反击使得工事一次次被摧毁,局势愈加危急。

两个小时后,四十里铺的工事几乎全部被突破,战斗进入了惨烈的巷战阶段。郑维山心情沉重,虽然他已经经历过无数战斗,但面对如此疯狂的敌人,依然感到震惊。

然而,郑维山并没有慌乱,他迅速组织265团从两侧展开反包围。尽管红军的部队在实力上有优势,但马家军人多火力猛,战斗很快变得更加艰难。郑维山意识到,只有用更猛烈的反击,才能扭转战局。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郑维山决定发动手枪队,这是88师的王牌部队,个个英勇善战。随着命令下达,120名手枪队员迅速行动,像猛虎下山一般扑向敌人。
这一战,红军以极其惨烈的代价,歼灭了马家军2600余人。郑维山亲自向手枪队表扬,但随后,他却遭遇了红30军政治部主任李天焕的责难。李天焕认为,郑维山在指挥中言辞过激,可能导致了战俘被无差别杀害。
最终,在李先念的调解下,郑维山与李天焕达成和解。虽然“一个不留”是郑维山在激战中的冲动之言,但他在战场上的决定,仍然是为了保卫阵地,毫无退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8:11 , Processed in 0.00744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