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陷害苏轼,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却凭一首《虞美人》惊艳千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7 09:31: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陷害苏轼,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却凭一首《虞美人》惊艳千年                                                                     2025-06-03 14:02                                        

发布于:天津市
   
古籍中的历史
自南北朝时期,陆凯自江南赠送给长安的范晔一枝梅花,并附上一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举深深打动了无数文人,自此“寄梅”便成为文人心中颇具风雅的举动。秦观的诗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汪元亮的“自此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都为这一传统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诸如《宋词三百首》中的《虞美人·寄公度》是其中最经典的改编之一: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这首词通过景物寄托情感。上半部分描写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分飞的双燕象征着离别的痛苦,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而下半部分通过梅花赠送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怀念之情,透露出深深的友谊与渴望重逢的急切。长安,原本是繁华的象征,但在这场漫天大雪中,仿佛被一片白茫茫的寂静所吞噬。词人独自伫立在这空寂的天地间,只有一杯酒可以略微安慰他漂泊的心灵。

这两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不仅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也加深了他对朋友的思念。这首词至今仍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成为了冬季常见的名句。

然而,提到这首词的作者舒亶(dǎn),常常会有人用带有贬低的语气,称他为“一手炮制乌台诗案”的罪魁祸首,并把他与苏轼的冤屈挂钩,把他定性为“奸臣”,并对他的品德进行指责。那么,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呢?
实际上,如果我们要全面了解舒亶,或许离不开他在《虞美人·寄公度》中的角色。这首词不仅见证了他在年轻时作为一位英勇无畏的少年才俊,也展现了他在多次政治斗争中坚定不移的姿态,直至他重回朝堂后面对政治风云时的孤独和悲凉。

舒亶的少年才情毋庸置疑,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24岁时便前往京城参加科举,并一举中得进士第一。他虽然没能被皇帝亲自钦定为状元,但也依旧是礼部推举的会元,含金量可见一斑。舒亶为官,以“忠直”闻名,年少时行事如烈火般热烈。他的第一个官职是临海县尉,因惩罚不孝的部属而被弹劾,他愤然辞官回乡,留下名言“一锋不断奸凶首,千古焉知将相材”。

王安石听说此事后,欣赏舒亶的直率和勇气。舒亶父亲去世后,他复职成为审官西院主簿,重返京城。那时,北宋刚与西夏爆发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的对峙一触即发,危险万分。舒亶奉命出使西夏,他选择单骑进入西夏,无所畏惧,即使西夏将领曾威胁以生命为代价也未曾动摇他。最终,西夏君臣对他刮目相看,接受了宋朝划定边界的方案。

回朝后,舒亶官职提升为奉礼郎。熙宁八年(1075年),他被召为权监察御史里行,负责弹劾百官。然而,这个时刻正值新旧党争最为激烈的时期,舒亶在党争中不可避免地深陷其中。新党代表人物王安石正在推行一系列改革,而旧党则顽强抵抗。

舒亶坚定支持新法,但他并未加入新党的核心圈子。在任监察御史期间,他确实严厉打击了旧党的诸多人物,尤其是对于王安石门生的郑侠和王安国进行了严格审查。最大的一桩案件便是1079年的“乌台诗案”。苏轼在这期间发表的诗文引发了新党与旧党的激烈对抗,他在诗中批评了青苗法、盐法等政策,引起了朝廷的强烈反应。

苏轼被控讽刺新法,并在御史台的审问下最终承认部分作品确实含有对新法的批评。然而,舒亶在此案中的过度查办,导致了大规模的文字狱,很多人因此受连累。苏轼虽然最终未遭致死罪,但却被流放到黄州,成为一名微不足道的官员,而舒亶的这一行为被后人视为过于严苛和不宽容。

然而,若追溯这场政治风波,舒亶并非孤立地策划了这一切。从他个人立场来看,他只是坚定的变法支持者,不愿容忍有人挑战朝廷的权威。而且,作为一个忠臣,他无法接受苏轼这种公开反对改革的行为。此时的舒亶,虽然在道德和行为上备受指责,但却从未背离对王朝和改革的忠诚。

尽管在后来的历史评价中,舒亶成为了“乌台诗案”的罪魁祸首,众多文人对他进行了贬斥,但他却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在新旧党争中,他做了许多坚决的行动,不仅得罪了许多人,最终也因这一点在四年后被罢免,回到故乡。几经波折后,舒亶终于在晚年重新被召回朝中,但此时的他已不再是那个充满锐气的少年,而是经历了风霜的老将军。

舒亶的人生,如同《虞美人·寄公度》中描绘的情感,他经历过豪情与锐气,享受过胜利与荣耀,也承受过孤独与遗憾。他的一生,复杂且多变,无法简单归类为“奸臣”或“忠臣”。当人们回首他的故事时,也许更应思考如何看待那些身处历史风暴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对他们作出评判,而是去感受他们所经历的种种波折和无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6-24 07:55:47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15:03 , Processed in 0.00749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