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3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俄边境立5座新界碑 所在地区1993年由俄划入(图):中国新闻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1:34: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俄边境立5座新界碑 所在地区1993年由俄划入(图)

珲春市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

划归的土地上新确定了“蓝香坪、吉龙沟、界牌岭、红漆桩、托伦岗”五处地名。

原标题:中俄边境5处实体界碑、地名碑正式落成
中新社珲春11月4日电 (记者贺宝庆) 中俄边境地名碑树立仪式4日在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中俄边境线举行,此次共有5处全新的实体界碑、地名碑正式落成。
珲春市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窗口”。珲春官方介绍,1993年,中俄两国重新勘定东部边界,在珲春市春化镇东北部瑚布图河畔从俄罗斯划入中国珲春4.7平方千米土地。2014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在划归的土地上新确定了“界牌岭、托伦岗、吉龙沟、红漆桩、蓝香坪”五处地名。
在立碑仪式上,珲春市相关人员为新树立的界碑、地名碑揭牌,沿国境线考察了五块全新地名碑和界碑,并就拟开设瑚布河中俄口岸的事项进行了研讨。
据介绍,这块土地划归中国后,珲春市版图上新增了瑚布图河这条唯一向北流淌的河流。河流对岸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乌苏里斯克地区,距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中国商品集散城市乌苏里斯克市仅有60公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11-5 14:12:37 |只看该作者
1993年中俄边界重新划界时划入

  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英、法、美、俄等国家相继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法调停战争有功,逼迫清政府签署条约。1860年11月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此前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这份《北京条约》中俄文共43页。

  在《北京条约》中,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

  1886年,中俄签订《重勘珲春东界约记》。清政府沿中俄边界设立了"土、萨、啦、帕"4个界牌和16个记号,将中俄边界固定下来。

  一直到1993年,中俄双方才启动了珲春中俄边界东段、南段重新划界工作。为了进行重新划界,中俄双方都派出多名地质专家进行了漫长、细致的勘查工作。

  根据两国协议,界桩、界碑等界标陆续设立,中俄边界自此进入常规管理阶段。沿用107年的"土、萨、啦、帕"4个界牌和16个记号成为历史。 江泽民访俄签署《中俄国界东段协定》

  19世纪中苏(俄)签订的一系列领土边界条约,确实是不平等的,是沙俄强加于清朝政府的。但是,按照国际法公约,那是中苏(俄)两个主权国家的政府行为。以1860年《北京条约》为例,当时国力强盛的沙俄抓紧中国国难临头之机,以“调停有功”为借口,以“兵端不难屡兴”相威胁,强迫清廷就范。但是从国际条约公法看,所订条约都经过了双方“谈判”、“最高权力机构批准”、“换文”、“履行条约管理职能”等程序。

  1964年2月23日开始第一次谈判前和谈判过程中,中国一再明确宣布,中国不会要求归还根据不平等条约割占去的土地;尽管历史条约是不平等的,但是中方还是愿意本着“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方针,以条约为基础,对现有边界线进行合理调整。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再次明确宣布:“后来中苏进行边界谈判,我们总是要求苏联承认沙俄同清王朝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承认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害中国的历史事实。尽管如此,鉴于清代被沙俄侵占的1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条约规定的,同时考虑到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我们仍然愿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合理解决边界问题。”

  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中,一改苏联当局以往立场,承认两国存在边界问题,表态愿意按照国际公法,合理解决边界问题,建设一条和平边界。同年9月2日,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此后,中苏(俄)边界谈判才走上正轨,组建了中俄联合勘界委员会。

  1991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苏,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协定》,确定成立两国联合勘界委员会,完成最后勘界工作。主要原则是,国界勘分以通航界河主航道中心线、非通航界河水面中心线为依据。在此协定中,中方在基本实现获得阿穆尔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方一侧岛屿(包括珍宝岛)主权的同时,还保留了经乌苏里斯基岛屿(黑瞎子岛)外侧两江水域的航行权和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联合委员会于1993年着手工作。到1998年为止,完成了包括西部54公里和东部全部国界线勘界任务的98%,并在实地竖立了界碑。 2014年国务院批准设置地名标志

  但当时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将划入领土予以重新命名,在志书中对中俄边界变动情况也没有详尽记载,仍沿用的是107年前清代划界的叙述。根据民政部相关要 求,珲春市民政局在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基础上,要重编《珲春市地名志》一书。为此,民政部门邀请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专家实地踏查,按国家对地名命名的相关 规定和申报程序,对5处地理实体予以命名,使之载入新编《珲春市地名志》。

  2013年6月,由国务院地名普查办专家组组长、民政部行政 区划专家商伟凡领队的国家、省、州民政系统地名区划专家一行13人,来到位于珲春市春化镇上草帽顶子村东北部的中俄边界,对1992年中俄两国勘界时从俄 罗斯划入珲春市的地理实体进行了实地普查。最终确定了5处地理实体的新名字。

  201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吉林省珲春市东部中俄边境地区5处地理实体分别命名为吉龙沟、界牌岭、托伦岗、蓝香坪、红漆桩,并开始计划对该5处地理实体安装设置地名标志。

  今年5月7日,在驻珲春部队协助下,珲春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深入到春化镇上草帽顶子村东北部的中俄边界地区,实地踏查并确定该5处地名标志的埋设点。(新京报记者 张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5-11-9 08:50: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1-9 08:53 编辑


               俄在叙遇多重困境 还中国领土换支持      
      
   

1858年至1915年,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并违约侵占了数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红色),令中国由“秋海棠叶”变成了“雄鸡”。相比之下,4.7平方千米实在是九牛一毛。(资料图)


凤凰军事 凤凰军评 11月5日
11月4日中俄在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进行的新界碑树立仪式顺利进行,自1993年中俄两国重新勘定东部边界后从俄罗斯划入中国的4.7平方千米领土获得落实。对于自鸦片战争后就一直在向外割地的中国而言,收回领土确实令人感到新奇,更何况对方还是由以捍卫领土著称的“普京大帝”领导的俄罗斯。但只要回顾俄罗斯独立后的领土观念就会发现其对领土的守护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强硬,而此时俄罗斯落实归还中国领土,实际上因为其已在叙利亚濒于困境,急需中国支持。

领土是俄罗斯面对困境时可转让的筹码

图为2010年11月1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尽管现任俄罗斯领导人在领土主权上相当强硬,但在俄罗斯独立初期的1992年,南千岛群岛却险些被俄亲西方政治家贱卖给日本。(资料图)


1991年苏联解体时,时任俄总统叶利钦的高参——时任国务秘书的根纳季•布尔布里斯、外交部长安•弗•科济列夫等亲西方政治家相信俄罗斯在远东的朋友不是被封锁的中国,而是财大气粗的日本,解决南千岛群岛土问题是赢得日本经济援助的关键。科济列夫甚至提出效仿中国“钓鱼岛模式”——“谁最终拥有四岛主权的问题留给后人解决。”(布尔布里斯与科济列夫为叶利钦准备的解决俄日领土纠纷5点方案第5条)所幸的是,得益于时任俄军总参谋长杜贝宁上将呕心沥血的努力(耗尽心力的杜贝宁上将在叶利钦访日前的1992年11月去世),叶利钦不仅将原定于1992年9月的访日形成推迟至1993年10月,后来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也在一系列讲话中排除了俄罗斯归还南千岛群岛的任何可能性。
尽管中国收回的4.7平方千米领土与南千岛群岛完全不同,但在俄罗斯的“抢占即所有”的逻辑中却是一样的。尽管相比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与《伊犁条约》侵占的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但俄放弃侵占中国的领土必然需要中国以其他利益进行交换。众所周知,中俄边界勘定一直进行的十分缓慢,1993年中俄启动珲春中俄边界东段、南段重新划界工作,直到15年后的2008年7月,中俄两国外长才签署中俄国界线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标志中俄界全线勘定,而领土的具体落实则是7年后的今天。俄罗斯此时与中国落实领土归恰恰显示其现在是最需要中国支持的时候,而俄罗斯目前面临的正是看似顺利的叙利亚战事背后的严重危机。

只有中国能在中东陷阱中拉俄罗斯一把

现已入役伊拉克的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是目前俄军相当需要的装备,而在更广的范围内,中国能给予俄罗斯的帮助也相当大。俄罗斯为了换取中国的这些支持,令自身摆脱规避日益凸显的潜在危机,在原本就属于中国领土上小做让步还是值得的。(资料图)


目前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作战行动看似进行的顺风顺水,但实际上却面临不少潜在危机:目前俄罗斯对IS的目标搜索主要依赖无人机,但之前叙利亚政府军进攻受阻,俄军的目标搜集并不算成功;目前俄在叙利亚作战每天耗资400万美元,若战事延期并扩大,对俄罗斯而言难以承受;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的终极目是对沙特以战迫和,令其放弃与美国联合打压油价,但得益于美国强力支持,沙特或许能撑更久;此前在埃及坠毁的俄罗斯客机的黑匣子已找到,其中透露出的机舱内爆炸已越来越多的指向恐怖袭击,但俄罗斯却在极力否认,原因很简单,超过200条俄罗斯人的生命是足以扩大俄在叙利亚军事行动,但俄无意无力做到这一点。面对如此多的危机,只有中国才能拉俄罗斯一把。

目前中国除了从技术上能给予俄罗斯诸如察打一体无人机(如已入役伊拉克的“彩虹”4)等装备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上的石油进口国,更能通过本国在全球的石油进口战略,尤其是对俄石油进口,给予俄罗斯经济与政治上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在未从中东抽身的情况下就开始大举重返亚太,目前已陷于需在亚太与中东分别直面中俄的两线作战。此时中国若在亚太对美态度趋于强硬,不仅能削弱美在中东的力,更能令沙特这类美国中东盟友因支持减弱而更易屈服。而从近期沙特海军司令苏尔坦(同时还是王储、亲王、第一副首相、国防航空大臣与军队总监)访问中国并参观南海舰队来看,中国是有能力影响沙特的。对于俄罗斯而言,相比这些支持,4.7平方千米的领土实在不算什么。

自近代开始,中国始终是领土与主权上的受害者,即使收回的是4.7平方米领土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也是对列祖列宗的交代。对于俄罗斯,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代来看都不必显得有多亲切,只不过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俄需要走得近一点。套用一句巴尔干半岛的老话“大难临头之时,你可以与魔鬼同行”。(凤凰军事 凤凰军情 刘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5-11-9 09:08:13 |只看该作者
值得祝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5-11-10 04:11:04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为何失去了贝加尔湖》?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1-10 04:15 编辑

中国为何失去了贝加尔湖?



刚刚读到网友郝吉林先生的《中国为何失去了贝加尔湖》一文,不由对于其中某个结论产生了质疑。

文章中这样说道:“中国失去贝加尔湖根本原因还不是军事和政治原因,而是气候原因。16世纪后期东亚地区气候非常寒冷。为了躲避寒冷,蒙古族的选择是迁徙到长城以北。而同时期的俄国人却不怕严寒,积极向东扩张,在贝加尔湖边上建立了据点雅库茨克。这就为谈判取得了重要筹码。”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中国人比俄罗斯人怕冷,那么俄罗斯不断南侵不但具有了客观必然性,甚至也具备了相应的合法性,这种说法甚至给俄罗斯意图建立“黄俄罗斯”提供了某种理论根据。其实,这种理论的失误来自中国人习惯的“随机应变”思维方式,是一种缺乏国家民族发展总体大战略和对领土合法性认识的表现。想当年日本人为了谋取在亚洲大陆上的一个立足点不惜兴举国之兵发动日俄战争,而中国满清则不惜放弃祖宗龙兴之地而无悔,情以何堪?自俄罗斯17世纪开始东进后,往往只需数百人马便可攻破乌拉尔以西地带的蒙古族裔汗国,后来进入乌拉尔以东时的探险队最多不超过两百人,却每到一处便制定地界地图,对当地土著部落均以“野蛮人”论处,完全剥夺了他们的土地继承权,统统用一句“以沙皇阁下名义宣布此地为俄罗斯领土”为由纳为己有,实在是千古奇冤!这种野蛮掠夺领土的做法背后的“合法性”何在?按照当时欧洲殖民主义者观念,凡是没有正规国家体制的地区均为“无主之地”,就如当年荷兰人霸占台湾也是以此为据的,这掩盖了“居者有其土”的普遍原则,是赤裸裸的殖民主义侵略。郝先生争对笔者说“清军只去过库页岛一次,因为没有人力驻守而放弃”,殊不知俄罗斯霸占的西伯利亚近900万平方公里中,至今还有许多地带没有俄罗斯人去过,更何况当时俄罗斯远征队仅仅不到两百人,却“合法”占领了这些领土?如果非得有兵驻守才算领土,那么南海诸岛有中国守军是何时起呢?以此如何证明领土的合法性呢?


特引用一段历史为据,看看俄罗斯人是如何树立远大国家战略的,也让中国同胞们学会一点现代战争博弈思维吧:


1847年9月18日,沙皇尼古拉一世破格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这个新总督赤裸裸地叫嚣,要“刻不容缓地采取行动去占领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口”。在他看来,占领中国黑龙江,是俄国侵略、争夺远东的不可缺少的第一步。他说:“占有阿穆尔地区,在俄国均占东洋(指太平洋)内的世界利益方面,具有不小的意义。这些世界利益目前己进入伟大发展时代。”他又补充说:俄国“假如不占有整个东亚的话,那也得去统治东洋的整个亚洲海岸”。而中国方面当时为黑龙江将军的奕山在给皇帝的奏折说:“地方寒苦,并无出产......当及早将人众撤回,以全和好。”

直到19世纪40年代,沙俄对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的地理状况还毫无所知,以为黑龙江口不能通航,库页岛是一个半岛。如果情况属实,作为联络西伯利亚内地和太平洋航道的黑龙江,就失去了它重要的价值。因此,探明黑龙江口能否通航,成为沙俄向远案扩张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会议认为:“最好不使任何外国占领阿穆尔河口左岸及其对面的萨哈连岛(即库页岛)部分地区。”为此,经沙皇尼古拉一世批准,任命海军大尉涅维尔斯科伊为“考察队”队长,并以“俄美公司”的名义,对黑龙江口和库页岛进行所谓“考察”。同时,还派遣以阿赫杰中校为队长的陆上“考察队”,装扮成猎人前往外兴安岭南麓的中国领土进行“考察”,限定3年内完成。沙皇尼古拉一世还命令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协助上述考察队”尽快完成任务,以便重新“勘定”由《尼布楚条约》所确定的中俄东段边界。1849年7月,涅维尔斯科伊乘新建造的“贝加尔”号运输船,闯入黑龙江口,并在江口的北岸找到了巨大的港湾,命名为幸福湾和圣尼古拉湾。这次考察的结果发现:库页岛不是半岛,而是个岛屿,黑龙江口可以通航,而且海船从南北两方都能进入黑龙江口。这是沙俄有史以来对黑龙江口一带,包括库页岛在内所作的比较接近事实的描述。沙俄侵略者自吹自擂说这是“重大的地理发现”!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唐朝就对库页岛作了记载。元、明、清三代对库页岛的记载更是屡见不鲜。就是沙俄学者也承认:“中国人很古以来,就确信库页岛是一个岛屿。”但是,对沙俄政府来说,这一“发现”消除了他们长期以来存在的“黑龙江不能通航”的疑虑。由于这一点,涅维尔斯科伊受到了东西伯利亚总督的称赞,认为这一发现“对于俄国的价值是不可估量”。涅维尔斯科伊的第一次“考察”更加激起了沙俄统治集团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的野心。这是沙俄占领中国黑龙江流域迈出的重要一步。1850年7月,涅维尔斯科伊奉命第二次闯入黑龙江日,并在附近的海岸上建立了第一个俄国寨堡:彼得冬营,进而又窜到离江口120公里的特林地方(明朝奴儿干都指挥使司衙门和著名的永宁寺所在地)。沙俄侵略者在这里遇到了中国清朝官员和居民的抗议。当时一位清朝官员(章京)问道:你“根据什么权利到这里来?”还说,这里“除了满洲人之外,任何人无权到这些地方来”。涅维尔斯科伊不但拒不撤离,反而自称是这块中国土地的主人时从口袋里掏出双筒手枪,威胁中国清朝官员和居民,并狂妄地宣称:黑龙江沿岸地区和库页岛均为俄国所有。同年8月,“考察队”又强占了庙街,公然在这里升起了俄国军旗,并以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名字,把它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当穆拉维约夫得知这一消息后,狂喜地说:“俄国人首次完成了对黑龙江口的占领。”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召见涅维尔斯科伊时,亲自赐给他一枚勋章,并指着地图上的庙街一带的地方叫嚷说:“俄国国旗无论在哪里一经升起,就不应当再降下来。” 1851年7月,涅维尔斯科伊奉命第三次闯入黑龙龙口,与彼得冬营的俄军会合。涅维尔斯科伊以彼得冬营为基地,组织了4个“考察队”,分赴黑龙江口、库页岛北部和外兴安岭以的中国领土,搜集有关居民、物产、交通、贸易以及自然气候等情报,到1853年这几支,“考察队”完成了上述地区的“考察”任务。他们不侠搜集了大量的情报资粉绘制了地图,而且还在阔吞屯和克默尔湾等地建立一批新的军事哨所。这样,沙俄通过对阔吞屯、庙街和克默尔湾等战略要地和海港的非法侵占,把黑龙江下游大片的中国领土,置于自己的军事控制之下,从而为鲸吞整个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以及攫取黑龙江航行权奠定了基础。

1854年2月,在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由皇太子亚历山大召集的一次“特.别会议”上,悍然决定:不管中国清朝政时同意与否,都要“沿黑龙江航行”。同年5月20日,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奉命亲自率领船队武装航行中国内河—黑龙江。6月9日,沙俄武装船队到达精奇里江口(又称黄河口,今黑河市对岸),穆拉维约夫派守差官斯维尔别耶夫前往瑷晖城(今黑河市爱辉镇),要求中国清朝守城官员放行。署黑龙江副都统胡逊布当时未接到清朝政府准许俄船“假道”黑龙江的命令,因此,未予放行。第二天,穆拉维约夫亲自来到玻挥,与胡逊布交涉。在来瑷晖城之前,他曾对其部下卡尔萨科夫指示说,如果中国方面不放行,“一有他的命令就立即攻城”。当俄船驶近右岸时,胡逊布等上船询间俄船的来意。穆拉维约夫以“防堵英夷”为借口说:“本处东面各岛屿被英吉利(英国)占据,欲由黑龙江,松花江前往,只要放行。”胡逊布又询问他们来了多少人?他们回答:“此次只一千名,无续来之人。”可是,当胡逊布到达对岸查看时,发现还有“船八十三只,船内人约二千余名”。当时胡逊布“坚持不许经过”,而穆拉维约夫竟下令俄船强行通过缓浑城。就当时清军的设防情况来看,“兵丁军器一概不足”;“向未设有战船,亦无水师”,对突如其来的俄军毫无戒备,因此,俄船得以强行通过瑷晖城,并顺流东下。6月24日至25日,俄船驶抵阔吞屯(今俄国马林斯克)并将大部分俄军部署在阔吞屯、庙街(今俄国尼古拉耶夫斯克)至克默尔湾(今俄国迭卡斯特里湾)一带,实行军事占领。参加这次武装航行的沙俄守差官斯维尔别耶夫毫不隐讳地说:“这次远征使我们最终知道了这条通航河流的两岸情况,证明这条河适宜通航,并给我们指出:在该地区人口稀少,当地居民爱好和平,中国人民很软弱的情况下,占据黑龙江两岸是方便的、可行的。简言之,这次远征.给俄国开辟了通向太平洋的道路。”1855年5月,穆拉维约夫无视中国清朝政府的严正抗议,第二次武装航行黑龙江。这次共出动哥萨克军2500余人,分乘125艘船只,分3批陆续出发。随行的有51户(计480人)移民(即军屯户)和以自然科学家马克为首的地理学会西伯利亚分会的“科学考察队”。其运送的物资主要是供加强庙街(今俄国尼古拉耶夫斯克)各炮台火力用的要塞重炮(每门重150普特)。船队于同年5月27日到达瑷晖附近。当时中国官员面见穆拉维约夫,“告以令其由外海行走,不准由内江行驶”。但是,穆拉维约夫置之不理,强行启航东行。同年6月,刚刚登基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必须坚决地使“整个阿穆尔左岸属俄国所有”,正是在沙皇的这一旨意下,穆拉维约夫加速了对黑龙江下游地区的军事占领。在从阔吞屯至庙街长达300多公里的地带,建起了第一批哥萨克“移民点”和粮食、物资仓库。以庙街(今俄国尼古拉耶夫斯克)为例,从1854年至1855年春,沙俄哥萨克军由800人猛增至5000人,阔吞屯(今俄国马林斯克)则有驻军2000人。 1856年5月,在穆拉维约夫的精心策划下,卡尔萨科夫率领1600多名官兵,分乘118艘各种类型的船只,第三次武装航行黑龙江。当卡尔萨科夫的第一批船队在炮艇的护送下抵达瑷晖城时,通知瑷晖副都统魁福说,为了军队和移民的需要,决定“在黑龙江左岸若干地方贮备粮食,派人保护”。以后,沙俄不顾中国清朝政府的多次抗议,以“借地囤粮刀为名,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多个军事哨所,即呼玛哨所(呼玛河口对岸)、结雅哨所(黑河市对岸海兰泡,今俄国布拉戈维申斯克)、兴安哨所(今俄国帕什科夫北部)和松花江哨所(今同江市对岸)。到同年12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又批准设立以庙街(今俄国尼古拉耶夫斯克)为中心的东西伯利亚滨海省,明目张胆地把中国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划入滨海省“管辖”。 1856年10月,英国为了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吃了败仗的沙俄,因争夺出海口的计划受挫,便采取了“失之西方,取之东方”的策略,立即把侵略的主要矛头转向东方,转向中国。当沙俄政府获悉英法两国“不会妨害(俄国)取得黑龙江;表示暗中支持这一重要情报后,立即指令穆拉维约夫采取“果断行动”。1857年,穆拉维约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利时机,组织了第四次武装航行黑龙江,先后侵占了中国黑龙江.上中游左(北)岸的大片土地,同时,又向黑龙江流域“移民”240。余人。到这一年年末,黑龙江北岸的俄国“移民”已达6000人。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穆拉维约夫悍然宣布,在整个黑龙江左岸建立所谓“黑龙江防线”,下设两个军区。第一个军区由乌斯季一斯特列尔卡至兴安哨所(今俄国帕什科夫北部),属外贝加尔湖驻军司令亚兹科夫少将管辖;第二个军区由兴安哨所—马林斯克(即阔吞屯),属所谓滨海省驻军司令管辖。至此,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的非法军事占领体制,已经基本确立。

穆拉维约夫死后10年,俄国人决定为他建立一个全身雕像。该雕像从彼得堡起运,运到黑海敖德萨,经海路到海参威,到新凯湖,进入乌苏里江,到俄罗斯境内哈巴罗夫斯克,树立在黑龙江边上的一处高地上。雕像上,穆拉维约夫头昂起,一手拿海军单筒望远镜,一手拿“瑷珲条约”,脚踩着系着两只铁锚的锚链,面对黑龙江。在黑龙江上航行的人远远就能望见这座雕像。

一座雕像跨越千山万水,走了半个地球,看来俄罗斯人对穆拉维约夫是够意思的了。也难怪,像他这样用了很小的代价,就为自己的国家换来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的长的河流”。现在哈巴罗夫斯克市的一条大街就叫穆拉维约夫,俄罗斯新发行的面值5000(俄罗斯卢布最大面值)的卢布背面图案就是这个俄国人的雕像。

想想我们的明朝太监郑和吧,以当时的国力、军力,本来也可以做一个开辟疆土的民族英雄的,可惜,思想上的保守、僵硬、墨守成规,只能将机会错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18:52 , Processed in 0.0351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