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恩来,你怎么不回老家看看?”,周总理的回答令人竖起大拇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07:36: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恩来,你怎么不回老家看看?”,周总理的回答令人竖起大拇指!                                                                    2025-06-15 13:08                                        

发布于:天津市
   
        1976年1月,周总理临终前,他看着身边的工作人员,略带遗憾地说了一句:“真想回家乡看看啊。”话音刚落,他突然止住了,因为他深知,这样的念头如果被外界知道,可能会给国家带来麻烦。周总理希望医院能够像对待普通病人那样对待自己,不希望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国家工作。这句简单的话,却深深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从1910年离开家乡淮安开始,直到1976年去世,整整66年,周恩来没有再回过一次家乡。

回想1910年,年仅12岁的周恩来离开了家乡淮安,前往东北求学。在那里,他进入了新式学堂,开始系统地接触和学习新思想。1911年年底,孙中山成功推翻满清政权后,周恩来所在的课堂上,老师曾问过一个深刻的问题:“大家为什么读书?”面对同学们大多数回答“为了生存、名利”时,周恩来却给出了一个震撼全班的答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也许从这一刻起,周恩来心中便埋下了为中华复兴而奋斗的种子,开始了他对祖国未来的深刻思考与行动。

1964年的一天,毛主席与周总理讨论国事后,问了一句他始终心存疑惑的话:“恩来,你已经离开家乡淮安将近55年了,为什么一直不回去看看?”尽管毛主席一生以革命为首要任务,但他对家乡的情感也一直没有改变。在发动秋收起义之前,毛主席曾多次带着妻子杨开慧回到韶山冲,与乡亲们一同发动革命,给大家讲解革命的意义,并在这里建立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毛主席和妻子一起努力争取革命支持,甚至“韶山五杰”这五位早期党员也都在战争岁月中为革命献出了生命。1959年,毛主席阔别家乡32年后,再次踏上了回乡的路程。这一次,他接见了2000多名乡亲,并祭拜了已故的父母,还宴请了几十位烈士家属和当地干部。毛主席的这次回乡之行,虽然简短,但却饱含深情,足见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然而,尽管毛主席曾多次回乡,周恩来却始终没有踏上故土。1959年,毛主席曾关切地问周总理:“这么多年了,你怎么不回家乡看看?”听到这句话,周恩来眼中闪过一丝思乡的神情,缓缓答道:“周家是一个封建式的大户人家,万一我回去,势必会给国家带来麻烦,地方政府肯定会对我的亲人有所照顾。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家人而搞特殊化。”周恩来深知,自己的地位与职责决定了他不能因此牺牲国家利益。

1961年,周总理在江西庐山开完会议后,顺道去探望了住在附近的表妹。表妹关心地问周总理为何一直没有回过家乡,周总理答道:“如果我回去,亲戚们必定会有特殊要求,我是党的干部,怎么能为家人谋取私利?我是国家的总理,而不是周家的总理。”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周总理对职责的深刻理解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周总理对家乡的思念从未停止过。1941年春,在一次抗日演讲中,周恩来动情地提到,自己非常渴望回乡,为已故母亲扫墓,除去墓上的杂草,可惜因为日本侵略者的存在,无法实现这个心愿。1946年5月,周恩来在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自己已经整整36年没有回家乡了,他深深怀念家乡和亲人。南京距离淮安不过几百公里,周总理没有回乡的原因复杂。一方面,国共内战一触即发,蒋介石在各个解放区调集了大量兵力,周恩来明白,回乡可能会危及亲人,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困境;另一方面,淮安当时是解放区,周家又是当地的大家族,周恩来回去可能会影响土地革命的正常进行,甚至会让一些解放区干部对周家土地处理产生不当的偏袒。
1959年1月,周总理乘飞机途经淮安上空时,飞行员知道他一直思念故乡,便主动请求低空飞行,好让他看看家乡的模样。飞行员甚至提议绕着淮安飞几圈,但周总理严词拒绝了,他表示:“这太浪费油了,现在国家经济困难,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浪费国家资源。”
不仅如此,周总理甚至不允许自己的亲人回乡探望。在建国初期,周恩寿听说家乡的房子已经破旧,主动提出回去看看。对此,周总理也予以拒绝,强调:“如果你回去,别人会认为你代表了我,地方政府就会对你特殊照顾,这样反而会浪费国家资源,搞特殊化,影响不好。”
周总理虽然从未回过家乡,但他始终关心家乡的变化。1950年秋,总理的婶母带着孙子前来看望周总理,周总理与婶母交谈了很长时间,询问家乡的变化如何,人民是否生活富足,土地革命是否顺利,农民的收成如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每当亲戚和家乡人前来看他时,周总理总会十分关心家乡的现状。

周总理一生未回家乡,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深知,作为一名革命领袖,他必须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能为了个人或家庭的私事而影响国家的正常运作。他从未为自己的亲人谋取过任何私利,也曾因亲戚搞特殊而果断与之断绝关系。周总理的这一份忠诚与无私,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18:12 , Processed in 0.0082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