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介石早年上山算命,高僧当场道出了6个字,老蒋听后双腿发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9 15:28: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蒋介石早年上山算命,高僧当场道出了6个字,老蒋听后双腿发软                                                                                2025-06-19 14:03                                        发布于:天津市
   
                                    蒋介石曾经请人算过命,一位高僧仅用六个字就让他感到惊恐,双腿发软,难以站稳。那是1935年,蒋介石亲赴峨眉山请一位高僧算命,然而这六个字的预言,竟让他惊愕不已,心情从未如此沉重。那么,蒋介石为何会去求算命?这位高僧到底说了哪六个字?

1975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已携手走过48年的风风雨雨。尽管两人当初因追逐权力而走到一起,但在晚年,他们却意外地培养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譬如国画,令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曾经风华绝代的宋家三小姐依然光彩照人,而蒋介石则已是老态龙钟,经常依靠宋美龄的搀扶才能勉强行走。

每当疲惫时,蒋介石常停下来,目光深远地望向某个方向,时不时低声与宋美龄交谈。这不禁让人回忆起40年前,两人曾在峨眉山漫步的情景。1935年8月,蒋介石的野心勃勃,红四方面军正在北上抗日,而蒋介石一方面紧盯着红军的动向,另一方面也打算吞并四川。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蒋介石借着视察中央军校成都分校的名义,在峨眉山设立了一个军官训练团。峨眉山风光旖旎,环境宜人,宋美龄很是喜爱,常在蒋介石空闲时拉着他一同登山游玩。许多国民党内部的高官,尤其是随行的士兵,都擅长拍马屁,他们知道如果能讨得宋美龄欢心,必然能引起蒋介石的注意,甚至得到奖赏。

于是,他们开始四处打探峨眉山上最具特色的景点,绞尽脑汁寻找新奇的事物,试图给宋美龄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发现了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仙峰寺。这里不仅环境幽静,而且据说寺里有一位得道高僧,算命从不失手。

然而,宋美龄听后并不感兴趣。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对于神佛并不相信。那些费力搜寻的随行人员原本以为这一番努力白费,没想到蒋介石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热衷于邀请宋美龄一起去拜访这位高僧。蒋介石一向信奉佛教,为了取悦妻子,他已默默跟随宋美龄的信仰改变,改信基督教。但当听到有算命的高人时,他却忍不住前去探访,打算顺便了解一番。

傍晚时分,蒋介石带着宋美龄和一群随行人员浩浩荡荡地来到仙峰寺。寺中见到贵客前来,僧侣们忙得不亦乐乎,忙到晚饭时天色已黑。由于山上没有电力,僧侣们点燃了寺里唯一的煤油灯,然而蒋介石却皱起了眉头,说自己不习惯煤油灯发出的吱吱声,要求改点蜡烛。重新点燃蜡烛后,蒋介石看着那点点烛光露出了笑容,连声夸赞蜡烛好,象征着“红光满堂”。

僧侣们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松了口气。宋美龄则在一旁默默微笑,知道丈夫并非在嫌弃煤油灯的吱吱声,而是在意灯光的亮度,因为那种灯光与他自己光洁的皮肤显得不太和谐。稍后,蒋介石得知高僧不在寺中,便不急不躁,和宋美龄一起在山间漫游。没想到在途中,他们遇见了一位身穿袈裟的主持,这位大师,正是那位声名显赫的算命高僧。

蒋介石此行并未预料到能遇到这位高僧。此时,他身边只有宋美龄、陈诚和智囊杨永泰。为了试探这位高僧,蒋介石让杨永泰先行寒暄,随后提出算命的事。高僧虽然并不知道蒋介石的身份,但一眼看去,便神情凝重。蒋介石立即察觉异常,问他为何如此看待自己。高僧淡然回答:“此位施主,想必是为算前程和江山而来吧?”

这一番话让蒋介石不由得心生震动,没想到这位高僧眼光如此独到。蒋介石虽然心怀雄图,但此刻依然决定让高僧为自己占卜。片刻之后,高僧轻声说道:“胜则重,败则湾。”蒋介石和宋美龄面面相觑,随即脸色大变,双腿一软,几乎无法站稳。

宋美龄急忙扶住蒋介石,询问高僧的意思,但高僧只是摇头,表示天机不可泄露。送走高僧后,蒋介石面色恢复平静,命令队伍返回山下。无人知晓,蒋介石此时的心中究竟涌现了什么想法。

下山时,他们途经一片猴群,奇怪的是,猴子们一见到蒋介石,便慌忙逃避,仿佛看见了天敌。随行的侍卫们看到这一幕,不禁纷纷称赞蒋介石气宇轩昂,连猴子也能感受到他的威势。蒋介石听了后,心情明显好转,命人将食物分给猴子们。然而,侍卫们未能打开罐头盖,猴子们无法享用食物,反而将罐头丢回去,蒋介石气愤至极,当场训斥众人。

回到南京后,蒋介石加快了征服四川的步伐,同时也四处寻找解读“胜则重,败则湾”的解释。最终,他得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胜则重”意味着,如果他成功统一中国,首都将迁至重庆;而“败则湾”则意味着一旦失败,他将退守台湾。

从蒋介石的后续行动来看,这六个字的寓意也逐渐明朗。然而,对于蒋介石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毕竟,在当时,红军因国民党和日军的夹击而被迫长征,而蒋介石则趁机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更重要的是,蒋介石手中拥有比红军更为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军队人数远超红军。在他看来,自己必然会胜利,因此对“败则湾”这一预测难以接受。

然而,这六个字不仅仅是对蒋介石个人命运的预言,也象征着他最终的选择——台湾。在之后的岁月里,蒋介石一度相信自己不会失败,但随着解放战争的失利和败退,他开始将台湾作为最后的避风港。正如1975年他最终病逝在台湾,他的命运也如高僧所预示,最终选择了“败则湾”的道路。

至于蒋介石为何最终相信“败则湾”,或许是因为在失败面前,个人的选择才是最能决定一切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05:19 , Processed in 0.00768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