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经典语录名言名句,厚以责己,薄以责人 2025-06-26 21:42
发布于:广东省
↑↑↑ 点击“句子迷”关注,总有一句美句,触动你的心 蔡元培名言
![]()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号鹤庼,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光绪进士,获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的文学、法学荣誉博士学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旗帜性人物。他1892年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得翰林院编修;1898年返回老家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1901年被评为南洋公学总教习;次年参与创办中国教育会,任会长;1907年前往德国深造,此后,蔡元培还曾去往法国、比利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考察和从事学术研究;辛亥革命时期为爱国社、光复会的主要创始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2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个法令《大学令》和《中学令》;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长。1928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兼任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横跨学政两界,既是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又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人。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在教育方面强调“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有《中国伦理学史》《中国人的修养》等书。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厚以责己,薄以责人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
要是没有道德,即使你身强体壮,绝顶聪明,你也只会助纣为虐,做一些危害社会的事。其实就是有才无德对社会危害大的意思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学生在学校内,既要有活泼进取的精神,又要有坚实耐烦的精神。有第一种精神,所以有发明、有创造。有第二种精神,利害不为动,牵制有不受,专心一志,为发明创造的预备。
《北大一九二一年开学式演说辞》
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不问学问之深浅,唯问官阶之大小。
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少。
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动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他,我只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些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尚易检寻外,其他的书,几乎不容易寻到了。
《我的读书经验》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各怀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我常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习惯,出门时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做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我的读书经验》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 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叱吒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
我相迁流每刹那,随人写照各殊科。
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的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我们所寄身的这个时代,正浸淫于一种整体性的堕落之中。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我以为用洪水来比新思潮,很有几分相像。他的来势很勇猛,把旧日的习惯冲破了, 总有一部分的人感受苦痛;仿佛水源太旺,旧有的河槽,不能容受他,就泛滥岸上,把田庐都扫荡了。对付洪水,要是如鲧的用湮法,便愈湮愈决,不可收拾。所以禹改用导法,这些水归了江河,不但无害,反有灌溉之利了。对付新思潮,也要舍湮法用导法,让他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孟氏称“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这正是旧派对付新派的好方法。
《洪水与猛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