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石仰山的养生之道
2025-06-27 20:11
发布于:山西省
提起石氏伤科,老上海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的。石氏伤科是中医伤科的主要流派之一,曾被誉为“江南伤科第一家”,自清光绪年间创始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创始人石兰亭凭借精湛的医术,在上海滩声名远扬。2008年,石氏伤科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其第四代传人石仰山被评为第二届国医大师,对于这个荣誉,石仰山却说:“不要叫我大师。我就是个医生,一个吃中医这碗饭快一辈子的医生。” ![]()
虽然出身于中医世家,但石仰山最初对祖传的医道并不热心。上高中时,石仰山酷爱体育运动,学校里的足球、篮球、排球活动他都参加。在运动时,偶尔有同学手指扭伤的,自小耳濡目染骨伤治疗手法的石仰山就主动帮忙处理,因此成了学校里的名人。石仰山说:“以前医馆就开在家里,楼上住人,楼下看病,我从小就看到父亲为人切脉、调配中药,耳濡目染,觉得挺好玩,但我自己一开始是不愿意学中医的,我想去读大学,学体育。”19岁时,健硕的石仰山已经拿到了体育学院的录取资格,但却被父亲石筱山拦下,希望他能传承家族医术。
高中毕业后,石仰山正式随父学医,父亲为患者诊治时,都要求他端坐在一边,边看边学、抄写药方。而每到晚饭前,父亲必会检查他一天所学,但凡有问答不出,就会吃一只“麻栗子”。
![]()
除了亲自教授,父亲还请当时著名的中医专家黄文东收石仰山为弟子。于是,石仰山白天跟父亲学习临床经验,晚上到黄文东家里学习医学理论,回家后再继续攻读卷帙浩繁的医学典籍,直至夜阑人静。
在学习医术的同时,石仰山也耳濡目染父亲的医德医风。“过去来看伤科的,大多是底层劳动人民。遇到家境贫寒的病人,父亲时常会免费施诊给药。”
在学习医术5年后,石仰山经区卫生部门考核批准独立开业行医,此后,他一面继续钻研医学,一面根据父亲口述,整理了20万字的《石筱山医案》。
20世纪90年代,已到花甲之年的石仰山担任了黄浦区中心医院院长,他带领弟子邱德华等人成立了石氏伤科研究室,对石氏伤科的理论体系、经验秘方、导引手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出版了十余本书籍。随着现代人颈椎病、腰椎病的逐渐增多,石仰山又根据祖传的经典药方,创制了椎脉回春汤、逐痰通络汤等行之有效的中药方。他还带领学生建立了多个课题小组,对石氏伤科其他药物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在医院开设了颈椎病、腰腿痛、骨质疏松症等多个特色门诊。种种继承与创新之举,使石氏伤科始终焕发着新的生命力,其130余年的传承之路成了中医流派传承发展的范本之一。
从医50余年,石仰山在为患者治疗疾病之余,也总结出了一套养生的心得,他将其概括为8个字:心态、有度、兴趣、导引。
![]()
积极的心态
石仰山曾说:“世界上所有长寿的人,不论是医生,还是其他职业,不论是否抽烟喝酒,他们的经验之谈中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性格乐观开朗,也就是心态特别好。”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虽然情绪不好不会马上致病,但是会让身体脏腑的气机慢慢失调,气血循环不畅,久而久之,脾肾就会受到损伤,导致疾病。所以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养生之道。心情舒畅,则气机畅通,即使有外邪内毒,也不易损伤人体,都能顺利排出体外,恢复机体功能的正常运作,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凡事皆有度
石仰山认为,中医养生讲究阴阳平衡,《黄帝内经》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何把握这平衡,关键在于“有度”,即每一件事都有一个限度,过了这个限度,阴阳即会出现失衡,久之疾病便会上身。
在饮食方面,石仰山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不论是喜欢吃的食物还是不喜欢吃的食物,他都不会吃太多。《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之说,说明五谷、五果、五菜、五蔬、五畜等分养对应之脏腑,不可长期偏废。
石仰山还强调要吃时令果蔬,少吃反季作物。他说:“违反自然规律的事物必然对人不利,有些虽然不见得立刻招致灾祸,但日久必然产生不良之影响。若要养生长寿,一定要遵循‘道’,什么是‘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道’。”
在起居方面,石仰山的作息十分有规律。他通常会在晚上9点入睡,因为他认为老年人的新陈代谢较慢,清理排毒功能较差,晚上是内脏休息兼清理排毒的时间,所以保持充足的休息对身体的清理排毒是十分有利的,如果很晚还在进行体力或脑力劳动,则气血不能回归脏腑,清理工作必然效率低下,同时又会增加内脏的负担。时下的年轻人仗着年少力壮,经常通宵达旦,加班加点,久之便脏气自败,百病丛生,甚至年纪轻轻便过劳猝死。当然“久卧伤气”,睡得太多也不是好事,所以早睡早起是一个比较好的习惯。
此外,石仰山先生还十分重视子午睡,他认为子午相交之时,正是心肾相交、精气缓生之时,哪怕只睡几分钟,也能让人精神饱满。因此,他无论多忙,都会尽量在这两个时间段休息一会儿。
种种养生之道,在石仰山看来,无非都是一个对“度”的把握,能自律才能谈养生,否则再好的方法也是白费。
![]()
培养兴趣
兴趣爱好是人的精神支柱与寄托,一个好的兴趣爱好能愉悦身心,调畅气血,对于健康养身是十分有利的。石仰山的兴趣爱好也比较广泛,最喜欢的还属听音乐和戏曲,尤其对于古典音乐、黄梅戏、京剧等情有独钟,高兴时还会跟着哼上两句。中医理论中,有 “五音入五脏” 的说法,认为宫、商、角、徵、羽这五音分别对应着脾、肺、肝、心、肾五脏 。不同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能够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脏腑,产生不同的调节效果,好的音乐能够调整五脏气血阴阳平衡,起到定气宁神、疏肝和血等作用,对于日常一些失眠、眩晕等慢性疾病亦能起到调理作用。
勤练导引
导引是古代的养生术之一,华佗的“五禽戏”、少林的“易筋经”,还有八段锦等,都有舒筋活络,调畅气血之功效,导引也是武术的起源之一,最著名的当属武当的“太极拳”。石氏伤科最早是由镖局起家,代代皆习武术,在江南一带小有名声。石仰山从小就跟祖父习武强身,打下了很深的武术根基,对于导引,石仰山颇有心得。在患老慢支前,石仰山几乎天天都要练一段武术套路,从不间断。石仰山在花甲之年劲力仍要较同龄人强出许多,这都受益于武术、导引之功。
本文选自《人人健康》2025年6月上旬刊(总第672期)
文章作者及工作单位:傅昭仪(《人人健康》杂志社)
文章编辑:傅昭仪
内容策划:乔禹
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刊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