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0年,一摆摊大爷接到主席发的委任状,纳闷:主席怎么知道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 17:40: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0年,一摆摊大爷接到主席发的委任状,纳闷:主席怎么知道我                                                                 2025-06-30 10:49                                        

发布于:天津市
   
        1950年9月10日,毛主席亲自签署了一份任命书,任命载涛为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此时,年近七十的载涛正生活在北京德胜门附近,靠摆摊卖古董字画度日,艰难度日。这一天,他刚准备出门,就接到了毛主席亲笔签署的任命书。当他拆开信封,看到这份任命书时,他完全惊呆了。他几度确认,难以相信自己从一个摆摊的小商贩,竟然一下子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内心激动至极,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久久无法平复心情。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也在疑问:“我从来没见过毛主席,他是怎么知道我载涛的呢?”这份任命的背后,源于他自己曾经的坚守与选择。

载涛的艰难生活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爆发的1946年。当时北平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中央银行发行的“关金票”和“金圆券”几乎变成了废纸,许多曾经富有的地主和豪绅也陷入了困境。载涛家里有五个儿子,再加上儿媳、孙子和孙女以及长期跟随他的管家,总共有三十多人需要养活,生活变得异常困难。为了度过难关,载涛决定将家中的旧物品、衣物卖掉以换取一些生活费。然而,考虑到自己的面子,他决定不自己出面,而是让管家找来了“估衣匠”。但这些估衣匠趁机压低价格,给载涛家里带来了更多的困扰。于是,他决定亲自出马,去德胜门摆摊卖东西。

载涛和妻子金笑兰商量后,决定将家中的旧物品搬到德胜门的小市场去卖。尽管金笑兰并不十分乐意,但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她最终还是同意了。于是,每天早晨,载涛和妻子早早起床,将挑选出来的旧物品装好,骑着自行车前往市场。初到市场时,摊位已经被占满,但小贩们见到载涛后,纷纷热情地给他腾出地方。“哎呀,七爷,您怎么也来摆摊了?我这就给您挪个位置!”他们亲切的呼喊让载涛感到了一丝温暖。尽管他对妻子摆摊的想法有些羞愧,但他坦然地对金笑兰说:“我们卖的是自己的东西,又不是偷拿来的,怎么会可耻呢?你看看,家里几十口人等着我养活,不卖东西吃什么呢?”

这种乐观和坚韧的心态,支撑着载涛继续经营自己的摊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熟悉了市场,知道如何选址、如何定价,生意也逐渐有了起色。每天下午,载涛和金笑兰会收摊,顺便去鼓楼大街买一些面条,回家做些简单的“疙瘩汤”充饥。

有一次,载涛在摆摊时,不小心将一只明代的瓷瓶当做普通的花瓶卖掉,结果顾客捡了个大便宜。此后,时常有顾客到载涛的摊位上转悠,期待再次捡漏。消息一传开,载涛的摊位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他的热情和真诚也使得许多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然而,有些熟悉他的老小贩却暗地里感叹:“现在的涛贝勒,竟然也和咱们这些摊贩一样,靠卖破烂过活。”这让人不禁思考,曾经显赫一时的“涛贝勒”为什么会沦落到这样地步呢?

载涛,原名爱新觉罗·载涛,1887年出生,是光绪皇帝的胞弟,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叔叔。他三岁时便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十五岁时进入贝勒府,成为京城名门望族中的重要人物——“涛贝勒”。正是这种背景,使得载涛自幼生活奢侈,游手好闲,沉迷于娱乐而忽略了应尽的责任。清朝末年,京剧成为皇族贵族中的时尚,载涛从小便沉迷其中,既爱听也爱演。一次,慈禧太后听到载涛在丰泽园戏台上模仿京剧,不禁对他产生了兴趣,特意让载涛拜京剧名角张淇林为师。载涛天资聪慧,很快便掌握了戏曲技艺,之后又拜武生杨小楼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武生技巧,并成功反串杨贵妃一角,赢得了满堂喝彩。

除却京剧,载涛还极为擅长厨艺。他在贝勒府内设立了一个小厨房,聘请了四个名厨,传授他精湛的厨艺。无论是红案还是白案,他都能得心应手,烹制出色的佳肴。慈禧太后听闻后,便邀请载涛进宫为她烹制美食,结果每次载涛做菜,慈禧食欲大增,心情也因此变得愉快。

然而,尽管载涛有着诸多才艺,他对于清朝的军事事务并未太多关注。1905年,清朝为了培养贵族军事人才,开设了贵胄学堂,载涛顺利通过了选拔,成为其中一员。虽然他擅长骑射,但他对军事的兴趣并不浓,反而更加倾向于研究京剧和天文学等文艺与娱乐领域。他甚至对骑自行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购买了十几辆自行车,并为贝勒府的所有人都购置了自行车,亲自教授大家骑车。

然而,尽管载涛远离政务,甚至从未参与过军事事务,他却在清朝末期仍有着一定的军事地位。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3岁的溥仪继位,实际权力由载涛的哥哥载沣掌握。载涛随之被任命为军咨大臣,相当于今日的参谋总长。他积极参与军事事务,并负责组建禁卫军,保卫溥仪的安全。然而,随着革命的风起云涌,清朝政权面临巨大的挑战,载涛虽然曾提出多次应对方案,但最终未能挽回大清的灭亡。

1912年,清朝灭亡后,载涛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作为满清的皇族,他曾有过显赫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满清的皇族生活一落千丈。载涛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贝勒府,搬入宽街山老胡同,一边依靠贩卖古董字画维持生计,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家中一大家子的开支。

进入新中国后,载涛并未像许多前清贵族一样投降或投机取巧。相反,他坚守民族尊严,拒绝了多次来自国民党、日伪及溥仪的邀约,坚持不为自己谋取私利。1950年,载涛的困境引起了李济深的关注,李将他的情况上报给了周恩来。周总理得知后,特地邀请载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并表示他是满族人民的重要代表。

周总理的邀请让载涛感动不已,他从未想过新中国会如此包容曾经的皇族。然而,载涛并未因此而停止思考和奉献。他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在军马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最终,载涛被毛主席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并开始为新中国的军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载涛的转变和他的一生,正是历史巨变中的一个缩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23:06 , Processed in 0.0076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