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剿匪,四次入朝,国民党抓的壮丁最终成了共产党的英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12:54: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四川剿匪,四次入朝,国民党抓的壮丁最终成了共产党的英模                                                                       2025-07-12 13:03                                        

发布于:天津市
   
谢朝柱:四川剿匪,四次入朝  
口述/谢朝柱 整理/朱文科
人物简介:  
谢朝柱,男,1928年农历二月初六出生,耒阳市夏塘镇人。十六岁时,他前往韶关学木工,不料遭遇国民党征兵,被强行征入国民党65军187师56团警卫排。1949年12月,跟随部队起义,加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1军32师94团,担任八班班长。
---
长岭的记忆
在耒阳东乡夏塘的长岭村,山势绵延,溪水潺潺,那个地方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童年对于我来说,注定与苦难为伴。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再婚,家里陷入贫困,最终由祖母抚养。我小时候常常帮着祖母砍柴放牛、种田种地,那些年,我几乎一肩担起了家的重担。那时的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也早早明白了什么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从木匠到兵士
1948年3月,我年仅二十岁,为了逃避国民党抓壮丁,跑到广东韶关山区学木工,计划将来做一名好木匠,赚些钱养家报恩。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那年中秋节,当月亮高挂空中时,我在主家的院子里忙碌,突然,村里的保长带着兵丁闯了进来,毫不犹豫地将我捆走,强迫我加入了国民党军队。从那时起,我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弃暗投明
我们这一批被强征的壮丁,从韶关出发,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武昌。随后,坐船来到重庆郊外,和来自各地的同伴们集中在一起,接受为期二十多天的基础军事训练,包括操练、队列和投弹射击。训练结束后,我被调往西安,加入了国民党65军187师的560团警卫排。那个时候,我们的指挥官是杨排长,他为我们做了军情介绍,讲到国民党65军军长李振是一位勇猛的将领,他的战斗风格堪比“黑旋风”,每次出战都冲锋陷阵,极具气魄。可惜,随着战争的推进,65军在战场上的损失惨重。特别是在李家坡与解放军激战中,我们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人马也大多生死未卜。
1949年12月25日,李振和他的兵团宣布起义,正式投诚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时我才得知,杨排长是共产党员,而李振与叶剑英关系密切。起义是川西解放的转折点,它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

参加剿匪

起义后,我被编入了新成立的解放军第11军32师94团,担任八班班长。我们的任务是执行剿匪和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的任务。尤其是我所在的32师,因其装备精良,成为了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1950年初,我们的目标是剿灭盘踞在中华山的“反共救国军”,这股残余势力不仅在川东地区肆虐,还多次围攻各县城。经过连续三天的激烈战斗,我们成功摧毁了他们的主要巢穴,剿匪部队逐步展开了追击。通过一系列战斗,我们成功歼灭了500多名匪徒,打破了他们的势力网络。
然而,“反共救国军”的总司令吕健康和一些骨干力量逃脱了追击。最终,我们组成了五支精锐远征队,最终在宣汉县普光寺将吕健康等匪徒捕获,彻底平息了这一地区的匪患。

---
四次入朝
1951年初,中央军委决定让我所在的11军北上,参加抗美援朝。我们32师、33师被调往河北廊坊进行集结,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在这里,我们按苏式编制进行改装,换发了苏式的轻重武器,配备了炮兵团和坦克团。我们被送往东北,最终在辽宁凤城待命。那时,我曾参观过中朝边界的拉古哨水电站,了解了防空设施。这里,我也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如我曾经的团长张庆和,他已经成为了空2师的师长。
一度,我们认为即将入朝作战,但在临时调整下,军队被命令回撤,转移到了山东和辽东半岛防守反登陆作战。后勤物资的运输成为了我们支援前线的关键任务。由于战时道路狭窄,且敌机频繁袭扰,运输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我调入了32师坦克团后勤处,参与了物资的采购和运输工作。每次过鸭绿江进入新义州,我们都会遭遇敌机的轰炸,许多车辆和战士在此失去了生命。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队伍在运输途中遭遇了美军的猛烈空袭,爆炸将我们狠狠地击中,我右腿重伤,最终不得不截肢。由于表现突出,我荣获了二等功。
---
荣归故里
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相比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我算是幸运的。我回到家乡,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我的力量。因为身体原因,我未能再回到战场,但我选择回到故乡照顾患病的祖母。祖母去世后,我接手了大队文书工作,后来还成为了大队书记,长期从事基层工作。我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热爱党和人民,也深知那份为国为民的责任。
如今,虽然岁月已老,健康日渐衰退,但我仍坚信,英雄迟暮时,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祖国和人民的温暖。
---
专栏说明
这篇口述记录不仅是谢朝柱老兵一生的写照,也是无数耒阳老兵为国为民、英勇奋斗的真实故事。感谢那些为革命事业付出了青春、热血和生命的英雄们。为了将他们的历史传承下去,2021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了这项老兵口述历史的采写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整理出了一部《百战归来——耒阳老兵口述历史》。本书将成为我们铭记历史、敬仰英雄的重要文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6:54 , Processed in 0.0078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