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萧子升飘摇海外几十年,1976年临终前交待:如有可能骨灰运回湖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6 16:24: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萧子升飘摇海外几十年,1976年临终前交待:如有可能骨灰运回湖南                                                             2025-06-29 11:10                                        

发布于:天津市
   
    1976年11月21日,遥远的乌拉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病榻上,面对着守在床前的亲人,他用微弱而苍老的声音说:“若我死后,能将我的骨灰与萧夫人的一同安葬在湖南湘乡的祖坟中,实在是最好不过。”这位老人便是毛泽东年轻时的同窗好友——萧子升。此时,距离毛泽东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毛泽东与萧子升曾经并肩站在高峰上,共同讨论理想和抱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时光荏苒,二人的人生道路逐渐分岔,彼此心中只剩下无法言说的思念与遗憾。毛泽东曾经多次提到:“萧子升没有加入共产党,真是一个遗憾。”话语中透着深深的惋惜。

那么,萧子升究竟作出了什么选择?他与毛泽东的深厚友情又走向了何种结局?那些飘摇在海外的岁月,他又经历了哪些坎坷与考验?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告别家乡,写下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决心远赴他乡求学。这一年的毛泽东,怀揣着报国之志,离开了韶山,来到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并与著名诗人萧三成为同班同学。两人很快成了朋友。多年来,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回忆道:“在东山高小读书时,我穿着破旧的衣衫,很多富家同学因此看不起我,但我依然有朋友,尤其是其中两个,他们是我真正的同志,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这个“作家”,便是萧三。
萧三曾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毛泽东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便主动去找萧三借。萧三开玩笑地说:“我有书,但我借书是有要求的。”他列举了几个条件:书只能借给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借给庸人。并且他立即出了一个上联:“耳旁是贵,聩睛不会视贵人。” 毛泽东思索了一下,果断地回应:“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萧三听后被毛泽东的博大气魄震撼,脸红了,向毛泽东道歉道:“请原谅,我有失礼,您是大才,愿意与您为知己。” 于是,他将那本书交给毛泽东。

书中讲述了华盛顿、拿破仑、林肯等历史人物的传奇,毛泽东在其中汲取了不少灵感。他对这些伟人的历史功绩深感敬佩,并在还书时,满怀激情地对萧三说道:“中国积弱不振,要让它富强独立,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时间并不重要。你看华盛顿经过八年战争才得胜,建立了美国。我们也要准备长期奋斗。”

从这一刻起,毛泽东立下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宏大志向,开始走上了不凡的革命道路。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学校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合并,毛泽东继续在一师深造。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来自湘乡的萧子升。萧子升比毛泽东小一岁,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才华出众。在学校里,萧子升的诗文才思受到师生的广泛推崇,成为了大家的焦点。毛泽东与萧子升的关系很快变得亲密无间,二人不仅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还常常一起沿着湘江散步,谈论理想和未来。

萧子升是萧三的哥哥,而毛泽东与萧三的友情也为他们的关系增添了一层深厚的联系。两人在一师的日子里,除了上课,几乎所有时间都在一起。夕阳余晖下的湘江,校园里飘落的枫叶,成为了他们友情的见证。毛泽东与萧子升时常讨论时事,分析国家的未来。袁世凯上台后,毛泽东曾言:“康有为的想法不错,但已过时;孙中山是革命领袖,但没有军权;袁世凯不过是个罪犯,手下那些将军也不过是傀儡。”

萧子升深受毛泽东的影响,两人共同探讨着中国未来的道路。两人都坚信,中国需要一个新的力量,才能拯救国家和民族。

1915年,萧子升毕业后,去长沙楚怡学校任教,而毛泽东则继续在一师学习。尽管因地理上的距离分开了,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互相激励。在萧子升送给毛泽东的书籍中,有一套77本的经史子集,虽然毛泽东感到这份礼物过于沉重,表示不忍收下,但萧子升的真诚和热情依然感动了他。
在1921年,毛泽东与萧子升的思想渐渐出现了分歧。毛泽东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而萧子升则受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倾向于走改良主义的道路。二人之间的友谊也因此受到了考验。1921年,毛泽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开始领导工人运动。与此同时,萧子升则继续在国民党内工作,始终没有放弃他对教育和改良的信念。

多年之后,毛泽东成为了人民的领袖,领导中国走上了胜利的道路;而萧子升则一直在文化教育领域默默奉献,最终定居乌拉圭。即便他们两人因历史的潮流渐行渐远,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情。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萧子升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两个月后,萧子升也在乌拉圭离世。临终时,他的遗言是:“若有可能,愿将我的骨灰与妻子的骨灰一同安葬在湖南湘乡的祖坟中。”这一句话,承载着他与毛泽东深厚的情谊以及他对故乡、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思念。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18:12 , Processed in 0.00709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