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位川籍元帅,全部参加南昌起义,一辈子的战斗友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05:15: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四位川籍元帅,全部参加南昌起义,一辈子的战斗友谊                                                                               2025-07-15 11:29                                        

发布于:天津市
   
四位川籍元帅,血脉相连的战友情谊!
自从曾国藩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朝,“无湘不成军”的说法便流传开来。的确,湘军在当时对大清的挽救作用不可小觑,没有湘军的存在,清朝或许无法再多活几十年。然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又有了新的说法:“不川不成军”。当时,四川虽有多个派系和势力,常年互相斗争,但在国家存亡的紧急时刻,他们却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敌。抗战八年间,川渝地区贡献了超过300万的军队,伤亡人数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这一惊人的数据不仅体现了川军的巨大贡献,也足以证明四川地区在战争中的卓越战斗力。

1955年,中央对全军进行大规模授衔,其中最为显赫的莫过于十大元帅。这十位元帅在22年的艰苦战斗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历史的传奇。令人惊讶的是,这其中四位元帅来自四川,占据了十大元帅的一半,这不仅是对四川人民的赞誉,也在某种程度上完美诠释了“无川不成军”这一说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四川”不仅包括今天的四川省,还包括了重庆。四位元帅分别是:朱德(仪陇人)、刘伯承(开县人)、陈毅(乐至人)和聂荣臻(江津人)。如果从今天的地域划分来看,刘伯承和聂荣臻可以算作重庆人。
朱德虽然出生在四川,但他与滇军的渊源也极为深厚。朱德在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便加入了滇军。身世贫寒的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和超凡的毅力,很快在滇军中站稳了脚跟。他参与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战争,担任过护国军的旅长,并且一度成为云南警察和宪兵的主官,逐渐成长为滇军的名将。
相较于朱德的“楚材晋用”,刘伯承则是在川军中一开始便崭露头角。他的军事理论功底深厚,在当时的川军中几乎无出其右,因此被誉为“当代孙吴”。1916年,他在丰都之战中右眼受伤,为了不影响战斗,他不打麻药进行手术,连主刀的德国军医都称他为“军神”!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朱德和刘伯承不仅是战友,早期他们还在战场上成为了对手。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指挥一个团的川军,打败了拥有一个旅的滇军,朱德就是其中的指挥官。然而,命运的安排让这两位曾经的对手在1927年携手,成为共同领导南昌起义的关键人物。

朱德离开国内前曾在柏林偶遇了周恩来,经过周的介绍,36岁的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聂荣臻则是通过勤工俭学来到法国和比利时,在那里工作近五年。聂荣臻在海外的“打工生涯”顺利展开,既懂得技术,又快速掌握了外语,甚至在国外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此期间,他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陈毅与聂荣臻有些相似,也因革命活动在法国被遣返回国。

刘伯承虽然没有参与勤工俭学,但他是在南昌起义失败后被组织安排到苏联深造的,在伏龙芝军校的学习让他更为精通军事。

四位元帅的个人经历在南昌起义之前已大致相识。陈毅和聂荣臻在法国时便已相识,而回国后又与朱德成为了革命同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党组织的顺泸起义中,刘伯承担任总指挥,陈毅则担任政治部主任。
在南昌起义时,刘伯承是最早担任军长的军事指挥官,其后贺龙也在起义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尽管贺龙的部队人数较多,而刘伯承的兵力较少,但他依然被任命为参谋团团长,相当于现代的总参谋长。

朱德在南昌起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起义队伍中拥有广泛的人脉,成功麻痹敌人并夺取了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领导余部转战各地,最终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陈毅虽然未能直接参与南昌战斗,但他在抚州才加入起义队伍。之后,正是他和朱德共同努力,将南昌起义的火种传递下去,最终成就了井冈山的革命历史。聂荣臻在起义过程中担任军委书记,带领最强的25师来到南昌并与其他领导人并肩作战,起义失败后,他护送周恩来脱险,确保了革命的延续。
朱德早在井冈山时期便与毛泽东共同创立了红军队伍,命名为红四军,随后成为了红军总司令,是人民军队的象征。陈毅在井冈山时是仅次于毛泽东和朱德的第三号人物,他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在抗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聂荣臻则是红一军团的重要人物,在红军的核心战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中央苏区还是长征中,他都是红军的铁血利刃。刘伯承在苏联学习后回国,曾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带领队伍完成长征的艰巨任务。

抗日战争开始时,朱德被任命为八路军总指挥。此后他不仅指挥了抗战的全局,还与毛泽东等一同掌控了全国抗战的战略部署。刘伯承和聂荣臻则分别领导了八路军和晋察冀的抗战,他们的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为中国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陈毅在抗战初期并未拥有刘伯承和聂荣臻那样的军内地位,但他凭借出色的军事领导和组织能力,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在皖南事变后,接替李德任新四军代军长,并带领新四军发展壮大。
朱德、陈毅、聂荣臻和刘伯承这四位川籍元帅不仅是战友、朋友,还是同乡。即便在后期,他们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与战斗友谊。陈毅去世后,朱德悲痛万分,并写下诗篇以悼念这位曾并肩作战的战友。陈毅在去世前,曾与聂荣臻留影纪念,而刘伯承更是在陈毅临终时不顾重病赶赴医院看望他,用自己的一生为这段战友情做出了最深刻的注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7-31 06:40:55 |只看该作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8:11 , Processed in 0.00769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