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日本打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何没有攻下陕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05:21: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日本打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何没有攻下陕西?                                                                     2025-07-14 19:50                                        

发布于:甘肃省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日军怎么也不可能攻下陕西的!”

十四年抗战中日本军队曾侵占我国大半山河,但是战火逼近陕西的时候却怎么也攻不下来。
究竟是什么让陕西成为我们的自留地?

难道真的像网友猜测的那样是日军军费不允许吗?
陕西是一道天然防线
日本在十四年的侵华战争中曾根据战局和经济账,认为攻占陕西“划不来”,也曾制定精密的作战计划试图拿下这里。

但无论他们的算盘打得多么精,也无论兵力如何调动,最终都被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彻底打乱被迫放弃,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抗战十四年日军的铁蹄踏遍华北、华中,唯独在陕西门前,一头撞上了一堵看不见的墙。
它就像一个被重重机关锁住的保险柜,引得侵略者垂涎三尺,却始终撬不开、砸不烂。

想知道这把锁为何如此牢固,就得一层一层地看,这四道环环相扣的“保险锁”。
第一重锁就是大自然,陕西的地理位置是第一道防线,这是最外层的物理屏障,是老天爷设下的第一道关卡。
东边黄河不是一条死水沟,它河道宽阔水流湍急,日军的小汽艇和舟船一进河心就成了活靶子,对岸的炮火能精准地把它们挨个点名。

日军盘算着架设浮桥,刚搭起来就被炸毁,再搭再炸,以为冬天结了冰就能走捷径?
对岸的民船早就被藏得一干二净,冰面下埋的是一颗颗等着听响的地雷。
南边秦岭山脉像一道天然的城墙高耸入云,山路崎岖,日军引以为傲的坦克大炮,在这里瞬间成了累赘,想运上来比登天还难。

北边更绝,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那地形复杂得像一张揉皱了的纸,进去就得迷路,这道锁几乎废掉了日军的机械化优势。
第二重锁是天险背后站满了拼命的人,光有天险挡不住决意侵略的军队,除非天险背后站满了用命来填的人。

黄河防线的“钥匙孔”在潼关,胡宗南的重兵集团死死守在这里,机枪重炮构筑的火力网,让任何渡河企图都变成了自杀式冲锋。
日军每天几百发炮弹砸过来,除了在古城墙上留下些弹坑毫无用处,在侧翼中条山打得更是惨烈。

孙蔚如的陕西兵在饿着肚子,冬天穿着单衣的情况下,硬是在这片山地里跟日军死磕了两年多。
他们像一把锋利的绞索,不断消耗着日军的有生力量,让日本人一想起陕西就牙疼。
不光是正规军,陕北的八路军和民兵武装,更是让日军头疼的“暗桩”,任何试图渗透的小股部队,一旦踏入黄土高原,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第三重锁就是日本人的算盘打得太精,战争不光是拼命,也是一笔经济账,日本人自己的小算盘成了锁住自己的第三道锁。
他们评估过陕西这地方,当时没啥像样的工业,交通也不方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下来,能捞到什么好处?

为了占领和维持统治,至少要投进三个师团的精锐,还得修几百里公路保障后勤。
这笔买卖在他们看来不划算
日本人当然也想过要“下血本”,1942年他们制定了“五号计划”,准备三路合围一举拿下陕西,切断中国西北与苏联的联系。

计划很完美,可就在这时太平洋战争爆发了,那把眼看就要捅进锁孔的“万能钥匙”,大批精锐部队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抽走,扔进了太平洋的漩涡。
到了战争后期,驻扎在山西前线的日军连自己都快养不活了,士兵饿肚子,每人兜里只剩五发子弹,他们连驱动自己进攻的“燃料”都没了!

这第四重锁就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人心!
如果说前三道锁都有被破解的可能,那这最后一道锁是侵略者永远无法理解,也永远无法摧毁的。
守卫黄河的士兵都知道一句话:“身后就是陕西,就是爹娘老婆娃,退一步,家就没了!”这种信念,比任何工事都坚固。

刀枪不长眼的战场中,他们用生命践行着“一步不能退”的誓言,这道锁更是由四千万陕西民众共同铸成的。
它是商户为了修工事而主动卸下的门板,是妇女们在枪林弹雨中送到前线的热饭,是先生们颤颤巍巍抬起的担架。

它是一个十四五岁的放羊娃,宁愿自己摔断腿,也要把羊群引开,不让日军发现背后山沟里藏着的粮食。
它还是村民们在夜里敲响的锣鼓,点亮的灯笼,山谷里回荡的呐喊,日军的望远镜里,看到的不是一支军队,而是漫山遍野、无穷无尽的抵抗意志。

这股力量把陕西的“家门”焊得死死的,山河可变,炮火会停,但由血肉和意志铸成的那把“人心之锁”,才是陕西真正的锁芯。
况且当年国民党军队在黄河岸边也摆了不少兵,胡宗南的部队守着潼关,就像看大门的壮汉,手里的机枪对着河面,日本兵的汽艇刚露头就被打穿了底。

有次日本兵架起浮桥想过河,这边一炮下去,浮桥就成了碎木板,连带着上面的兵一起喂了鱼。
其实日本兵不是没想过占陕西,毕竟西安是西北的大码头,占了就能掐断咱跟苏联的联系。
可他们每次盘算来盘算去,都觉得这买卖太亏爬山得累死,过河得淹死,就算侥幸进去了,也得被老百姓的唾沫淹死。

就像小偷盯上了人家金镯子,可人家戴着手链睡觉,还把菜刀放枕头底下,只能干看着流口水。
现在去西安城墙根下溜达,还能看到当年守城的炮楼子,老人说那时候城墙上的灯笼夜夜亮着,老百姓轮流站岗,就怕日本兵来偷袭。

正是这山、这水、这人拧成一股绳,才把陕西护得稳稳的,这事儿也透着个理儿,家里的大门得自己守得紧,外人想闯进来,没那么容易!
大家说是不是呢?

参考资料:
陕西日报《陕西抗日战争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8-18 05:40:02 |只看该作者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方能安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7:00 , Processed in 0.0079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