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有一道菜,是湘菜之首,也是国宴之一,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7 09:24: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湖南有一道菜,是湘菜之首,也是国宴之一,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25-07-26 06:55                                        

发布于:四川省
   
       说起湖南菜,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辣。辣椒炒肉、剁椒鱼头、口味虾……这些重口味的湘菜代表,早就火遍了大江南北。但今天要说的这道菜,它不仅是湘菜之首,还上过国宴,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辣中带酸,酸中透鲜,一口下去能让你魂牵梦萦——它就是东安鸡。

东安鸡:湘菜江湖的"扫地僧"
东安鸡在湘菜界的地位,有点像金庸小说里的扫地僧。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真要论起资历来,那可是祖师爷级别的。作为八大湘菜之首,东安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比辣椒传入中国还早了好几百年。
相传在唐朝开元年间,东安县来了几个商客,在一家小饭馆吃饭。老板娘手忙脚乱之下,把煮熟的鸡块用醋、辣椒、姜丝等调料一拌,没想到客人吃得赞不绝口。这道"无心插柳"的菜,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一只鸡的"三重身份"
东安鸡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是道地方名菜,还拥有三个重量级头衔:
第一重身份:湘菜之首。在传统的八大湘菜中,东安鸡排在第一位。别看现在长沙的辣椒炒肉风头正盛,但要论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东安鸡才是真正的"老大哥"。
第二重身份:国宴菜。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东安鸡就出现在了国宴菜单上。据说尼克松吃完后连连称赞,还特意让厨师把做法记了下来。
第三重身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东安鸡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这意味着,只有在东安县特定区域内,用特定工艺制作的鸡,才能叫东安鸡。

东安鸡的"灵魂三件套"
要说东安鸡为什么这么特别,关键就在于它的"灵魂三件套":米醋、仔姜、红辣椒
首先是米醋。东安人做菜用的都是本地特酿的米醋,酸味醇厚但不刺鼻。这醋就像个和事佬,把鸡肉的鲜、辣椒的辣、姜丝的辛完美地调和在一起
其次是仔姜。必须是七八月份刚长出来的嫩姜,切成细丝后,既去腥又提鲜。老饕们都知道,一盘地道的东安鸡,姜丝和鸡肉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
最后是红辣椒。不同于其他湘菜的"往死里辣",东安鸡的辣度比较克制,主要是为了提味。辣椒要选鲜红的,切得细细的,和姜丝、鸡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只鸡的"奇幻漂流"
东安鸡的制作过程,简直就是一场美食版的"奇幻漂流"。
第一步:选鸡。必须是东安本地放养的土鸡,养足180天,体重在1.5公斤左右。太肥则腻,太瘦则柴。
第二步:煮鸡。整鸡下锅,水要没过鸡身,火候要恰到好处。煮到用筷子能戳透,但骨头还带着血丝的程度,这样肉质最嫩。
第三步:撕鸡。煮好的鸡要趁热撕成条状。注意了,是撕不是切!据说这样能保持鸡肉的纤维感,吃起来更有嚼劲。
第四步:炒制。热锅凉油,先下姜丝、辣椒爆香,再放入鸡肉快速翻炒。最后淋上米醋,撒上葱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东安鸡就出锅了。

东安鸡的"正确打开方式"
吃东安鸡可是有讲究的。第一口建议先尝块鸡肉,感受下酸辣鲜香的复合味道;第二口可以夹些姜丝,体会下辛香爽脆的口感;第三口不妨舀点汤汁拌饭,保证你能多吃两碗。
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第一次吃东安鸡的人,都会发出"这真的是湘菜吗"的疑问。因为它不像其他湘菜那样辣得人头皮发麻,而是辣中带酸,酸中透鲜,鲜中又有回甘,层次感特别丰富。
东安鸡背后的"江湖"
别看东安鸡现在风光无限,其实它也经历过低谷。上世纪90年代,随着湘菜越来越重口味,这道讲究"酸辣平衡"的传统名菜一度被边缘化。直到2000年后,人们开始追求饮食的健康和多样性,东安鸡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如今在东安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东安鸡。当地人说:"不会做东安鸡的东安姑娘,嫁人都要打折扣。"虽然是个玩笑,但足以看出这道菜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结语
从唐朝的小饭馆到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从湘南小城到全国各地,东安鸡走过了千年时光。它不像火锅那样张扬,也不像烧烤那样热烈,它就像湖南人的性格——内敛中带着倔强,朴实中透着精致
如果你去湖南旅游,除了打卡橘子洲头和张家界,不妨也去找家地道的湘菜馆,点一份东安鸡。相信这道跨越千年的美味,一定能给你的味蕾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8-9 04:40:56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4:29 , Processed in 0.0089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