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密州出猎时,写下一首豪情激越的七律,抒发了他驰骋疆场之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08:4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密州出猎时,写下一首豪情激越的七律,抒发了他驰骋疆场之愿                                                                   2025-08-02 06:30                                        

发布于:河北省
   
        公元1075年十月,密州的秋意已浸透草木。时任知州的苏轼,心系着田间因干旱而蜷曲的禾苗,清晨便带着僚属奔赴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
香烟缭绕中,他躬身祈雨的身影映在石阶上,每一句祷词都系着百姓的生计。
祈雨事毕,归途行至常山东南的黄茅冈,猎猎秋风掀起众人衣袂,一场即兴的习射会猎应声而起。
黄茅冈上,枯草在马蹄下簌簌作响,猎犬的鼻尖贴着地面轻嗅,箭矢离弦时带起的疾风扫过枝头残叶。
苏轼跨坐马上,挽弓的手臂肌肉绷紧,目光掠过旷野的刹那,竟生出几分少年时的英气。
这一次打猎给我们留下了两篇同题作品,一篇是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一篇是诗《祭常山回小猎》。前者鼎鼎大名,已经众口传诵,后者则知者较少。

《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宋代〕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这首诗的大意是:
盖车开路在前头,卫士的皂旗迎风抖,黄茅岗下习射会猎,围出个猎场显身手。
策马追猎驰骤疾,腾跃凌空踏风雷。仓皇狡兔逃何处,展翅苍鹰掠地飞。
猎罢回首意犹酣,白云簇簇生翠峦。青山赠我红枫叶,片片如火满征衫。
我愿做当今的西凉簿,一心为圣朝除边患。羽扇在手出征去,看我效命疆场捷报传。
常山在今诸城市南二十里,山上有神祠,是逢到干旱时的祈雨之处。

首联便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了狩猎队伍的壮观景象。
青盖之下,皂旗点点,如同星辰点缀夜空;黄茅冈下,长围已设,狩猎的序幕缓缓拉开。
此处的“青盖”与“皂旗”,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既体现了狩猎队伍的威严,又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激烈追逐。
颔联诗人将笔触转向了狩猎的主体——骏马与苍鹰。
骏马在风中奔腾,仿佛要跃上天空,其矫健之姿,令人赞叹;苍鹰则紧贴地面,迅猛地追逐着猎物,其凌厉之势,令人敬畏。
诗人通过这两个生动的形象,展现了狩猎活动的紧张与刺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颈联写罢猎归来的风度神采。狩猎结束后,诗人回望身后,只见白云缭绕于翠绿的山峦之间,宛如仙境一般;而归来时,红叶已悄然沾满了征衣,仿佛是大自然对诗人的馈赠。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尾联诗人直接倾吐怀抱,一吐豪情。谢艾以一书生而麾兵破敌,颇有儒将风度。
如果朝廷用我苏轼为将去抵御强敌,我也不会比谢艾逊色的。
尾联是全诗画龙点睛的一笔。有此一笔,这次会猎的意义便非同寻常了。
这是一首豪情激越的七律。苏轼生活的北宋时代,边患不时发生,这首诗便抒写了苏轼驰骋疆场的渴望。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18:50 , Processed in 0.00714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