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小子到顶级藏家,藏品总估值1亿美元,这位收藏界的传奇名不虚传! 2025-08-01 09:20 发布于:广东省
在香港铜锣湾的繁华街市中,一座融合明清建筑风格的建筑静静矗立。这里便是——香港徐氏艺术馆,馆内2000余件瓷器、青铜器与书画,构成了一部立体的中国艺术史。
这座私人博物馆的创始人徐展堂,是全球五大收藏家中唯一的华人。从穷小子到百亿富豪,从战火中走出的收藏家,用半个世纪的时光诠释了何为"以收藏守护文明"。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香港拍卖:(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 1941年生于江西吉安的徐展堂,幼年迁居香港。13岁丧父后便挑起家庭重担,做过银行信差、餐馆杂工。他办公室墙上一幅两个孩童攀登木梯的油画,正是他白手起家的写照。
凭借敏锐商业眼光,他在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萧条及八十年代中英谈判引发的市场波动中果断投资地产和实业,迅速积累财富,建立起涵盖香港、新加坡和内地的商业版图。
![]()
徐展堂(1941-2010) 全球五大收藏家中唯一的华人 事业成功后,一次偶然开启了他的收藏之路:改革开放初期,他在广州文德路地摊买下几个几十元人民币的民国瓷盆赠予外国友人,对方惊喜的反应让他领略到中国文物的魅力。
从此,他投身收藏,十多年间汇集四千余件珍品,分别为陶瓷、青铜器、玉器、家具、牙角器等,据行家估计,总值约1亿美元,这使他跻身全球五大收藏家之列,而且是其中唯一的华人。
![]() 原徐展堂藏品
独具慧眼的收藏之道
1970年代,他通过苏富比、克里斯蒂等国际拍卖行,系统性地收购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其收藏体系涵盖新石器时代至晚清,既有马家窑文化彩陶罐,也有元青花狮子纹盘这样的海外回流重器。
![]()
五彩十二花神杯–石榴花 香港文化博物馆展 ![]() 原徐展堂藏品
![]()
三彩镇墓兽 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西晋 青釉堆塑楼阁谷仓罐
199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徐氏旧藏的「清乾隆 粉青釉雕海水龙纹梅瓶」以354万港元落槌。时隔二十六载,这件承载着帝王审美与匠造巅峰的御制珍品,于202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再度惊艳亮相。
经过激烈竞价,最终以8106万港元成交,较初拍价实现22.9倍的惊人增值,刷新了乾隆单色釉瓷器的拍卖纪录。
![]()
清乾隆 粉青釉雕海水龙纹梅瓶 成交价:8106万港元成交 还有他珍藏的豇豆红瓷器“八大码”(八件套)在香港佳士得拍出717万港元,此后二十余年拍卖市场再未出现完整套装。
康熙豇豆红八大码
![]()
![]() 豇豆红釉盘螭瓶、苹果尊、莱菔尊、菊瓣瓶、柳叶瓶、太白尊、印盒、镗锣洗八件套组(八大码)「大清康熙年制」款
2018年北京保利春拍,其旧藏元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更以1667.5万元落槌。今年的7月,西泠春拍中他的钧窑玫瑰紫葵花式花盆以1035万元成交;这些成交记录印证了他卓越的收藏眼光。
![]() 元 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 成交价:RMB 16,675,000
![]()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款识:“三” 成交价:1035万元成交 让中国文物走向世界
徐展堂始终秉持"文物当归其土"的信念。1996年,他向上海博物馆捐赠100万美元建设"徐展堂陶瓷馆",系统展示其收藏的300余件明清官窑瓷器。
![]() 上海博物馆徐展堂明清瓷器馆
而且他的文化情怀更跨越国界。1988年参观英国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时,看到珍贵中国文物因缺乏经费堆积仓库,他当即捐赠125万英镑,促成1991年 “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的建立。
此后,他相继在澳大利亚国家艺术馆捐赠价值2000万港元文物并获颁“最高国家艺术勋章”;并且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地建立以他命名的艺术馆。
![]() 堪培拉澳洲国家艺术馆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 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徐展堂中国艺术馆
这些举措不仅让西方观众系统认知中国艺术,更构建起防止文物非法流失的国际屏障。
传奇落幕,精神长存
徐展堂的影响力远超收藏领域。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他推动制定《文物保护法》,倡议建立文物市场监管制度;资助三星堆遗址发掘,支持布达拉宫维修工程。香港回归前夕,他组织香港名流参访内地博物馆,用文化认同凝聚人心。
2010年,徐展堂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香港特首曾荫权在悼词中赞誉:“他是商界翘楚,亦是知名的慈善家和文物收藏鉴赏专家,多年来一直热心捐助支持香港文化事业,成就超卓。”
![]() 1
清乾隆 “大清乾隆年制”
斗彩竹石芭蕉玉壶春瓶
📍 徐展堂旧藏
![]() 2
清雍正 仿钧窑红斑赏瓶
📍 徐展堂旧藏 ![]() 3
原徐展堂藏品
从广州地摊的几十元瓷盆,到国际拍卖会的千万重器;从香港荷里活道的古董店常客,到全球多家顶级博物馆的冠名捐赠人——徐展堂用一生诠释了对中国文物的赤诚。
他的故事证明;真正的收藏家不仅是文物的拥有者,更是文明的传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