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介石到死也没弄明白,红军长征时,究竟是怎么通过三条封锁线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8 10:49: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蒋介石到死也没弄明白,红军长征时,究竟是怎么通过三条封锁线的                                                                2025-08-03 15:44                                        

发布于:天津市
   
        蒋介石在临终时,或许无法理解一件事:我动用了五十万大军,围绕着你们的红军设下层层防线,碉堡严密,飞机和大炮齐上阵,为什么你们竟能从我眼皮底下全身而退?这三道封锁线,按理说应该能做到水泄不通,但红军不仅突破了它们,反而越打越远。那么,红军究竟是如何通过这三道封锁线的呢?这并不是神仙降临,而是凭借着精心策划、周密的执行,再加上灵活的外交手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的战略转移。蒋介石早已布下了三道封锁线,打算通过这些层层障碍将红军困住,号称“天罗地网”。第一道封锁线设在赣南至粤北一带,由广东的陈济棠部队守卫,虽然人数不多,但地形狭窄,交通要道密集,成为通向西南的唯一必经之路。蒋介石的设想是:即使无法打败红军,也要通过这道防线拖住他们。但令人惊讶的是,红军却从大余、信丰一线轻松突破,几乎没有多少激烈的战斗。蒋介石接到报告时,一头雾水:“怎么就过去了?”

第一道封锁线的突破,关键并不在于硬碰硬的交战,而是依靠政治谈判。中共中央早在长征前就与粤军进行了秘密接触。经过研究,时任中革军委情报系统与陈济棠的部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默契——彼此并未敌对。因为陈济棠与蒋介石有着长期的不和,粤军并不愿意替蒋介石和红军正面交锋,以免引发冲突。于是,红军从10月21日至25日,在信丰、安远、寻乌一带的“借道”区域行进,粤军表面上布防严密,但实际上大多数部队都执行了“象征性抵抗”的策略。

他们的做法是:当红军从东边出发时,粤军就撤退到西边;红军经过时,他们会放几枪作个样子,然后“战略性放行”。粤军甚至编写了专门的“请示”流程,层层上报拖延命令,避免直接与红军发生战斗。红军识得这一份“人情”,因此选择快速行进,昼伏夜行,仅用四天时间便顺利突破了这道封锁线。蒋介石完全没料到,自己曾合作过的地方军阀竟然在关键时刻选择让路,红军借此通过了第一道防线。可见,这场突破,并非单纯的武力,而是依靠了政治智慧。

接下来,红军面对的是蒋介石亲自策划的第二道封锁线,这条线横跨湘江以东,由湖南的何键部队主力把守。何键指挥着大兵团,配合蒋介石的战略调度,准备对红军进行“围而歼之”。尤其是在湘江以南,从衡阳到桂林之间,何键部署了密集的渡口防线,每个渡口都有机枪阵地和碉堡。蒋介石警告:“谁丢一个渡口,就撤一个团长。”湘军上下战战兢兢,寸土寸金,誓死防守。

按理说,红军想从这里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毛泽东灵活运用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巧妙地绕开了主防区域。红军主力表面朝衡阳方向佯攻,制造了北上假象,成功吸引了何键的增援。结果,红军主力突然改变方向,从全州至灌阳的偏远渡口强行渡江。这一段江面水流湍急,平时几乎没有防守,红军正是抓住了敌人“重守大路、轻守偏道”的心理空隙,集中力量突破。11月2日,红军开始强渡湘江,到8日时全部渡过,突破了第二道防线。尽管红军在强渡过程中伤亡惨重,尤其是后卫部队损失惨重,但他们成功达成了战略目标,主力成功过江,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困境。
蒋介石再度震怒,他原本以为能“瓮中捉鳖”,却没想到红军居然从瓮底开了一个洞悄悄溜走。湘军数十万兵力严阵以待,却未能与红军展开几场硬战。第二道防线,红军并非以硬碰硬的方式突破,而是利用敌人的松懈,巧妙地错位突破。这一次,红军展现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灵活应变能力,再次突破了困局。

最后,红军进入了蒋介石真正的“杀招”——第三道封锁线。此线的防守由粤军李汉魂、余汉谋部联合蒋系嫡系部队把守,防线严密,险象环生。每一个山头都布设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通道一带甚至有被称为“十字型死锁区”的险地。红军已无退路,也没有时间再进行谈判,这一关,他们只能靠硬拼。

从11月9日开始,红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侦察兵夜间摸黑侦查,工兵炸桥开道,前锋部队昼夜不停地进攻。黎平以北的盘江口成为关键战场,红军主力夜间发起突击,一方面正面吸引敌火力,另一方面通过小道进行侧翼奇袭,最终撕开缺口,突破了敌人的防线。这场硬仗代价惨重,尤其是红一军团,几乎损失过半。但正是这场浴血奋战,红军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的“铁桶”包围,进入贵州腹地,敌军防线再也无法形成合围。红军终于实现了战略突围,开启了漫长而自由的长征之路。

第三道封锁线,红军并非依靠巧妙的政治谈判,也不是借助战术手段,而是依靠鲜血与牺牲,硬生生撕开了一条生路。红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生机,换来了长征的自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1 23:46 , Processed in 0.00783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