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辉:插图中的“红楼真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辉:插图中的“红楼真梦”                     

2025-08-15 06:53                                        

发布于:江苏省
   

     乙巳年盛夏,我有幸在“孔网”购得《程十发、刘旦宅、戴敦邦精绘红楼梦插图》一书。之所以说“有幸”,是因为我之前曾经有过买一本几个大家的《红楼梦》插图集的念头。

《程十发 刘旦宅 戴敦邦精绘〈红楼梦〉插图》

一开始我想能分别买到他们个人的画集就很好了,没有料到,经过在“孔网”上锲而不舍的搜索,他们个人的画集没有找到,倒是搜到了这本“上海画报社”2001年出版的画册。卖家要价89元,运费7元,加一起96元,价格不菲,我有些舍不得,犹豫了好几天没有下单。可是我又特别喜欢这本画册,就给卖家搞了一下价钱,卖家看我很喜欢,80元包邮卖给了我。
收到书后,我对书的品相很满意,美中不足的这本书是2001年12月的2印(一印为2001年4月),估计这也是我能够搞下价格的原因。
这本插图集选取了程十发先生创作的十二幅与《红楼梦》相关情节对应的插图。程十发在艺术上,“一生追求不一样”,主张“取古今中外之法而不忘传统笔法,笔法为一切法之灵魂。”他的画风深受民间艺术、戏曲艺术、壁画(尤其是敦煌壁画)的影响,线条流畅奔放、富有韵律感,常常带有夸张变形,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效果。
他喜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传统矿物色,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强烈,画面往往绚丽夺目,充满生命力。人物形象带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征,体态修长婀娜,面部表情刻画细腻传神,尤其是眼神,常带有一种梦幻、迷离或略带忧郁的情调。服饰纹样繁复华丽,极具设计感。
画面构图常打破常规,有很强的设计感和现代感。善于运用留白和疏密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空灵、既现实又梦幻的意境。他的线条极具书法韵味,遒劲有力,抑扬顿挫,本身就是画面的重要审美元素。

程十发《红楼梦人物图咏》

具体到程十发的这十二幅《红楼梦》插图,最突出的特点是营造了浓厚的梦幻感和抒情性。他笔下的红楼世界,更像一个色彩斑斓、凄美迷离的梦境,充满了诗意的哀愁和对美好情感(尤其是宝黛爱情)的礼赞与哀挽。
他更倾向于表现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唯美主义情调。人物的悲欢离合被赋予了强烈的戏剧性和象征性,强调情感的浓度和命运的不可抗性。通过独特的人物造型和眼神刻画,他深入挖掘了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尤其是黛玉的孤高、敏感、哀怨,宝玉的痴情、迷茫、叛逆。
程十发不拘泥于写实,而是大胆运用变形、夸张、象征等手法,进行高度艺术化的个人诠释。他的红楼世界是经过其独特艺术语言过滤和升华的产物,充满了个人印记和现代审美意识。他理解的《红楼梦》,更像是一部关于青春、爱情、命运与幻灭的宏大诗剧。
更重要的,我个人认为程十发理解的《红楼梦》完全是成人化的:第一幅《宝黛初会》,宝玉和黛玉都俨然是一对长大了的青年男女,虽然他们的服饰也符合原著的描绘,但表情和站立的姿势都显得很成熟,完全传达出了“一见如故”的神韵。

程十发会宝黛初会

还有第二幅《宝钗扑蝶》,只描绘了她在亭子花窗外俯身倾耳偷听小红和坠儿两个丫头的私话的样子,被两人发现后又急忙用“金蝉脱壳”的法子嫁祸于黛玉。其阴险狡诈、诡计多端之神态被夸张呈现,逼真展示了小说人物的核心性格。
同样,第三幅《黛玉葬花》,黛玉一身灰白色素服,发髻高耸,眼神凄切哀伤,她双手把锄,低眉颔首,和周遭的落英缤纷融为一体,楚楚动人。
此三幅插图,已足以表明,在程先生看来,《红楼梦》所写的根本不是一群“小儿女”感情游戏,而是那个时代一群青年男女爱而不得、情感纠葛、把控不住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之际遇。
我是因为收藏了一套1981年和1982年分两次发行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而知道刘旦宅先生的。
这套邮票的绘画原作正是由著名艺术家刘旦宅先生完成的,一套十二枚和小型张一枚,分别为:黛玉葬花、宝钗扑蝶、迎春诵经、探春结社、惜春构图、湘云拾麟、李纨课子、凤姐设局、巧姐避祸、可卿春闲、妙玉奉茶和小型张“双玉读曲。”

金陵十二钗邮票

这套邮票借鉴了传统绣像的表现手法,以简代繁,工写兼收,通过对十二金钗坐、立、躬、蹲等形态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瞬间神态,而且不衬任何背景,只用一条细细的灰线作边框。画面上身世地位大相径庭、性格志趣迥然相异的十二金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表现出不同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已成为邮票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画家把宝黛相依,悄读《西厢记》的故事情节,绘制成了“红楼梦——双玉读曲”小型张。画面以盛开的桃花为背景,配以几座楼台亭阁。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气氛中,林黛玉谈装素抹,贾宝玉披红着锦,形成了强烈的画面对比。观之直觉美轮美奂,令人捧之不忍释手,大观园俨然是现实中的“太虚幻境”矣!
刘旦宅的根基在传统文人画,尤其深受陈老莲、任伯年等影响。线条精细工致,富有书卷气和金石味,讲究骨法用笔。

刘旦宅绘黛玉、湘云联诗

他笔下的人物造型严谨准确,比例协调,姿态优美典雅,透露出一种含蓄、内敛、文雅的气质。尤其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柔美、娴静与聪慧。其色彩运用偏向淡雅、清新、和谐,多用水墨淡彩,很少使用浓烈刺目的颜色。画面意境追求空灵、含蓄、隽永,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
构图简洁大方,讲究虚实相生,大量运用留白,给人以想象空间,营造出宁静、悠远、略带感伤的氛围。对服饰、器物、环境的描绘一丝不苟,细节精致,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贵族生活的精致感。
刘旦宅的插图最核心的追求是表现《红楼梦》的“雅”和深沉的悲剧感。他笔下的红楼世界是高度诗化、文人化的,充满了书香门第的雅致和贵族生活的气韵。
相比之下,他更关注小说对社会、人生、命运的深刻揭示。这本画册选取了他创作的二十四幅经典《红楼梦》插图。每一幅都画面中蕴含着画家对美好事物(青春、才华、爱情、家族)被毁灭的深切哀悯和对封建末世的无情批判。这种悲剧感不是外露的激烈,而是内敛的、绵长的、渗透在骨子里的那种苍凉。

刘旦宅绘黛玉焚诗稿

他塑造的人物,如林黛玉的清高孤傲、才情横溢与病弱哀愁,薛宝钗的端庄持重、含蓄内敛,贾宝玉的痴情与迷茫,都精准地把握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和气质特点,更符合传统文人对这些人物的想象。
而且,他的这些插图,描绘的都是“小女儿”情态,和程十发的截然不同。因而刘旦宅的画风被认为是最契合《红楼梦》原著典雅、含蓄、深沉风格的一种。他力求忠实于小说的悲剧精神和诗化意境,通过精妙的笔墨传递原著的文学性和哲理性。他理解的《红楼梦》,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深刻人生哲理的“大悲剧”,其美感在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含蓄与深沉。
应全国集邮者的强烈呼声,亦为了和先期已经各发行五组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形成一个大的“中国古典名著系列”,国家邮政局从2014年开始,用了10年时间,交替发行了《红楼梦》邮票和《西游记》邮票各五组,其中2014年发行的《红楼梦》邮票第一组正是戴敦邦先生提供的邮票图案。

红楼梦邮票

然而到了2016年第二组《红楼梦》邮票发行的时候,邮票图案画风大变,我一查资料,原来因为和邮票设计团队的理念不同,戴先生退出了第二组邮票的图案创作,第二组邮票图案最终选择了著名工笔画大师萧玉田先生的画作。可见戴先生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家。
戴敦邦先生是江苏丹徒人,不仅对红楼故事稔熟于心,创作红楼人物更是心闲手敏。先生笔墨雄劲豪放,形象生动传神,画风雅俗共赏,是目前在世的画红楼梦的艺术家中最资深的一位。
先生从艺数十年,大笔如椽,仅《红梦楼》全册(一百二十回)就创作过不下三回(不包括单幅和白描),所绘作品千幅有余。巧合的是,先生的艺术生命同样扎根于上海,作品有很深的海派文化的烙印。
戴敦邦的画风深受民间年画、连环画、戏曲人物画影响,具有强烈的民间艺术特色和乡土气息。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憨态可掬,充满生活情趣。人物造型常进行夸张处理,体态丰满敦实,动作表情丰富生动,略带漫画式的幽默感。线条粗犷豪放,富有力度和节奏感。戴先生喜用大红、大绿、明黄等鲜艳色彩,对比强烈,画面热闹喜庆,充满活力。

戴敦邦绘图黛玉进贾府

即使表现悲剧场景,也常带有一种民间特有的豁达或辛辣。其画作构图常常非常饱满,人物众多,场面热闹,善于描绘宏大复杂的场景(如元妃省亲、宁国府夜宴等)。画面中对市井生活、民俗风情、建筑环境、人物百态描绘得细致入微,画面信息量极大,故事性极强,如同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
戴敦邦的插图最突出的是展现了《红楼梦》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和众生相。他更关注小说所反映的封建社会末期的世俗人情、市井生活、贵族家庭的奢靡与衰败。他将《红楼梦》视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他的插图不仅画主要人物和关键情节,更热衷于描绘底层人物(丫鬟、小厮、嬷嬷、市井人物)、生活细节、节庆习俗、建筑环境等,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真实、充满烟火气的社会图景。
他通过热闹、甚至略带荒诞的画面,常常隐含着对封建礼教、贵族腐朽、社会不公的辛辣讽刺和深刻批判。他笔下的人物,即使是主角,也常带有民间视角的审视,褪去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光环。

《红楼梦群芳图谱》

戴敦邦尤其擅长刻画形形色色的配角,如刘姥姥的淳朴与世故,王熙凤的精明泼辣,贾琏的纨绔好色,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展现了他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他理解的《红楼梦》,不仅是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
他带着浓厚的民间情怀和草根视角,去观察、描绘、评判那个世界,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批判力。他展现的红楼世界,是“接地气”的、鲜活的、充满人间百态的。
这本画册已经被我翻阅了十多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味。
程十发的插图营造的是一个“诗意的梦。”他以瑰丽梦幻、装饰性强、情感浓烈的风格,让我感受到宝黛爱情的浪漫悲歌、青春的幻灭与唯美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个人艺术表现和现代感。其成人化的人物表现,又折射出艺术的真实和仿佛可以触摸的质感。

《石头记人物画》

刘旦宅先生笔下描绘的是别样的“文雅的悲。”他那典雅清丽、含蓄深沉、文人气质浓郁的画风,直击小说的悲剧内核、文化底蕴、人物精神气质,既忠实于原著的文学性与哲理性,又体现了深刻的文人式的人文关怀。他笔下的“小女儿”哀怨真切,深情委婉,瞬间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戴敦邦先生则以其磅礴笔力呈现出雅俗皆具的“世俗的真。”其插图画面生动热闹、市井气息浓厚、富有生活情趣和批判精神,且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众生百态、民俗风情,以民间视角展现社会的真实面貌和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色彩。
这三位大师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刻理解,为《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提供了三种截然不同却又同样精彩的视觉诠释,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红楼梦》的想象和认识。

《戴敦邦圆梦红楼画汇本》

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红楼梦》插图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篇章,给读者提供了每个人心中所理解的“红楼真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2:35 , Processed in 0.0076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