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雍陶寻友人不遇写下一首小诗,句句皆是妙笔,读一遍就让人沉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雍陶寻友人不遇写下一首小诗,句句皆是妙笔,读一遍就让人沉醉!                                                                2025-08-16 04:16                                        

发布于:河北省
   
      竹篱半掩着柴门,青石板路上的苔痕还凝着晨露,唐代诗人雍陶站在院外轻叩门环,铜环与木门相触的轻响,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雀儿。
久等不见人应,他轻轻推开虚掩的门扉。
院内的菊丛已缀满浅黄的花苞,几株老桂把影子铺在石阶上,像谁遗落的素笺。
廊下的竹椅空着,青瓷茶盏里还凝着半盏秋光,想来主人离去未久。
他顺着鹅卵石小径缓缓绕行,忽见墙角的爬山虎已染了胭脂色,风过处,碎金般的阳光从叶隙漏下,在青苔上跳着细碎的舞。
不远处的石井栏边,野菊正顺着石缝攀援,把一缕清芬送向流云。
这般秋色原是不必寻人共赏的,他立于阶前,看云影漫过瓦檐,便写下了这首《韦处士郊居》。

《韦处士郊居》

雍陶〔唐代〕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这首诗的大意是:
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铺满了整个庭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步上台阶,只听叮叮咚咚的琴声在身畔缭绕,哦,原来正溅落着一道隐蔽的飞泉。
走出门外,已是夕阳西下,秋天的景色也失去了平时的姿彩。只剩下冷森森的万竿绿竹。沉沉的暮烟正从蜿蜒流淌的溪水上升腾起来。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晚唐诗人。工于词赋,善作七言律绝,诗风平淡清雅。
此诗描写了秋日晚景,诗人寻友人不遇,于院中观奇景妙境所感。

首句以景起兴,描绘了满庭红叶飘落的景象。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铺满了整个庭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之中。
诗人以“诗境”二字赞叹庭院之奇景妙境,虽然抽象,但却绝佳,堪称微妙夺神。
次句动静结合,既描绘了琴声在庭院台阶间缭绕回旋的动景,又通过“滴暗泉”的静景,增添了画面的清幽之感。
琴声与暗泉的泉水滴答声响陪伴,汇成自然美妙的音韵和旋律,暗示出韦处士以自然天籁为知音的自得其乐的清高。
三句句转写门外之景,夕阳西下,秋色浓郁,一个“老”字,点染出秋色的苍翠浓深。门外正是秋晚黄昏晴好的天气,放眼望去,满目秋色,令人心旷神怡。
结句句以意象绘景,用“寒玉”比喻清冷雅洁的青竹,形容韦处士门外生长了茂密的苍翠挺拔的青竹,好像万条寒洌的碧玉清高地耸立于尘世。
“一溪烟”则描绘了溪流上飘浮的如烟似雾的濛濛水气,更烘衬出韦处士郊居的清幽、雅洁。
特别是“寒玉”意象,更具隐喻意味,似乎衬托并象征着韦处士的人格与精神。
此诗通过描绘韦处士郊居的庭院与门外之景,营造出一种清幽、雅洁而又高洁超脱的意境。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韦处士高雅情趣、旷洁品格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羡慕。
整首诗一句一景,按照“满庭”与“门外”两截描摹,借境写入,见境知人,耐人寻味。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6 16:31 , Processed in 0.00727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