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身高1米37,被美院劝退!他却画下7000张素描,终成一代大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3 08:26: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25-9-3 08:28 编辑

身高1米37,被美院劝退!他却画下7000张素描,终成一代大师                                                           2025-09-02 19:50                                        

发布于:浙江省
   
潮新闻客户端 薛寒冰

门采尔《基辛根的咖啡时间》
11.4X18.4cm 纸本水粉
1886年
私人收藏
门采尔

当美院老师断言他“难成大器”时,这个身高仅1米37的男人在素描本里藏下了整个19世纪的烟火气——从基辛根咖啡馆嬉闹的孩童,到7000张素描背后的偏执,门采尔用一生证明:艺术的伟大从不取决于画架的高度。
门采尔的水粉画《基辛根的咖啡时间》呈现的是一个欢乐的下午时光,画面源于法国一个温泉小镇的风光掠影。看,那些跑跳着、嬉闹着的孩子们。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将这幅画面与下面的两幅素描联想到一起呢?

门采尔素描

门采尔素描
许多美术生在学画阶段都少不了对素描大师门采尔的素描作品临习,以至于在很多人眼中,对门采尔的素描印象时常超过他的其他绘画创作。但事实上,门采尔是一位素描功底深厚,绘画技能具有全面性的“六边形”画家。

阿道夫·冯·门采尔
(1815-1905)
德国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出生于现属波兰的弗罗茨瓦夫。门采尔的艺术涉猎广泛,包括油画、版画、水彩画等,且是素描大师。同时,门采尔的艺术题材多样,涵盖风俗画、风景画、历史画等。门采尔始终醉心于绘画,在晚年获得了极大荣誉,最终以90岁高龄在柏林逝世,留下近80本素描集、7000张素描和8000张速写稿。遗憾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许多珍品在战争中烧毁或散失。

从“画坛新秀”到“难成大器”
许多艺术家在成为艺术家的道路上,往往少不了童年家庭生活的鼓励与影响,就像门采尔的父亲曾开办了一个小石版印刷作坊,在父亲及环境的影响下,门采尔接触到艺术,十几岁起开始自学绘画,很快表现出惊人的天赋。逐渐,门采尔一边随着父亲学习石版印刷技术,一边依靠自学进行绘画训练。

门采尔速写
1830年,门采尔全家搬到柏林。1832年,父亲的突然离世,使得门采尔被迫早早担负起全家生活的重担。门采尔依靠父亲遗留下的作坊,为画册、请帖甚至饭馆菜单画插图,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1833年,在门采尔18岁时,柏林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他为歌德的诗集《艺术家的生活道路》创作的石版画插图,由此他崭露头角,在柏林画坛上崭露头角,也因此被柏林青年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也是在18岁这年,门采尔成功进入柏林美术学院学习,但仅仅学了6个月,被学校老师“天赋不足,难成大器”的评语辍学离校。在美院老师的眼里,门采尔被认为在绘画上是不可造就的学生。

“愿此病终生不愈”
每个人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人、许多事,有的人与事给人以肯定、鼓励和支持,有的人与事让人不断直面现实、从梦境跌入谷底。言语的力量有时是可怖的,文字的力量有时是彻骨的。面对不认可,门采尔并未就此消沉。当我们直面门采尔的作品时,谁会想到那些充斥着大气蓬勃之感的画面,出自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四的男士之手。
据门采尔的传记资料,门采尔的身高大约只有4英尺6,也就是137厘米。但就是这样一个矮小的身躯,内心却迸发着对于艺术,对于绘画的热情和坚韧。门采尔就像一个患有“绘画狂热症”的不可救药者,无论走到哪里,绘画都是他最亲密的伴侣。他的绘画工具随身携带,陪伴着他走过都市的繁华与乡村的空旷、豪华的宫殿与简朴的居室……对于“绘画狂热症”,门采尔表示,“愿此病终生不愈”。

门采尔《有凉台的卧室》1845年
布面油画 
柏林国家美术馆藏

孩子们的童年
在门采尔生活的19世纪,正是资本主义在德国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现实主义美学主张受到重视与作品大量涌现的时期。自19世纪40年代起,门采尔开始以他周围的现实生活为题材进行小幅作品创作。

《基辛根的咖啡时间》便是门采尔依托现实生活场景完成的小幅水粉作品。在这幅画面中,我们会发现画面中心似乎没有“中心人物”,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侧面,以至于背身搬着椅子的戴圆顶帽子的小女孩,在画面中显得充满趣味。

戴圆顶帽子的小女孩
画面上背影呈现的女孩与面朝着她的妇女,她们的目光相交,在画面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作用力,这种张力牵引着观者的视线。同时,戴圆顶帽子的女孩上方的背面是西服男士,全黑的衣服是画面中最黑且最集中的部分,与纯白的桌面和女孩的服饰相衬,形成了强烈对比,同样起到牵引观者视线的作用。

相互作用力
门采尔的这幅水粉作品,通过人物的不同朝向,在画面中形成了视线与身形的牵拉,使得这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与趣味性。现实生活中成年人与身边孩子们的嬉闹场景,通过画家在画面布局结构中的巧思,让我们在欣赏这幅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温馨与热闹的现场感。

从“草根”到“大师”
从1849年到1857年,门采尔创作了大批历史画。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门采尔以威廉一世的活动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作品,但出身“草根”的门采尔最愿意的还是描绘普通人的生活。

门采尔
《卡尔·冯·梅尔克博士女儿的肖像》
纸本水彩
自19世纪50年代起,门采尔开始周游旅行,除了德国,他还游历了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地。自60年代起,门采尔潜心风俗画创作,作品题材有市井街巷、都市公园、咖啡馆、剧场等等。无疑,这幅水粉画《基辛根的咖啡时间》的创作,也与门采尔的这番经历密切相关。

门采尔
《艺术家的妹妹在客厅》
布面油画 1847年
门采尔的艺术道路漫长曲折,但他始终与时代同步前行。凭借着1%的天赋和99%的勤奋,门采尔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门采尔自18岁那年因“天赋不足,难成大器”的“判定”,而再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院艺术教育的机会。纵观他的一生,不免想到这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艺术大师”又真的都是艺术学院教出来的吗?
(作者供职于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6 04:52 , Processed in 0.0082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