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告诉杨得志:不可轻视马家军,否则必吃亏,可惜杨得志没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告诉杨得志:不可轻视马家军,否则必吃亏,可惜杨得志没听                                                                   2025-09-03 12:32                                        

发布于:天津市
   
        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引领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毛主席的每一个战略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49年8月,在西北战场上,面对曾经让西路军遭受重创的马家军,党中央决定彻底铲除这股顽固势力。在部队出征前夕,毛主席亲自召见前线指挥官杨得志,语重心长地叮嘱道:\"马家军绝非等闲之辈,务必谨慎应对,切不可轻敌冒进。\"这番嘱托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战局的深刻洞察。

在制定剿灭马家军的作战计划时,毛主席与彭德怀元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他们反复推敲每一个战术细节,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支西北劲旅的高度重视。然而即便如此,杨得志部队还是在实战中遭遇了毛主席预见的困难。这不禁让人深思:马家军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为何如此难以对付?当两支劲旅狭路相逢时,杨得志将如何克敌制胜?

西北枭雄马家军的崛起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乱世中,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回族将领\"西北三马\"(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支武装力量之所以能在宁夏、青海等地长期盘踞,除了三位首领的个人能力外,更得益于其家族世代经营的势力基础。北伐战争后,马家军审时度势,投靠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马家军内部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以马步青、马步芳为首的\"青马\"控制青海,以马鸿宾、马鸿逵为首的\"宁马\"盘踞宁夏。1933年,当军阀孙殿英率七万大军进犯宁夏时,原本各自为政的\"四马\"意识到唇亡齿寒的危险,立即联合抗敌。经过激烈交锋,孙殿英部队竟以惨败收场,这个结果让暗中操控战局的蒋介石都为之震惊。此战不仅让蒋介石坐收渔利,更让他见识到马家军的强悍战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步芳、马步青积极响应抗日号召,在青海迅速组建了8000余人的抗日民团。经过整编,成立了以马彪为师长的暂编骑兵第一师和马禄率领的暂编骑兵第二师。1937年9月19日,在青海各族群众的夹道欢送中,这支骑兵部队浩浩荡荡开赴陕西,接受国民党第八战区西安行营的指挥。

1938年4月,当日军伪武装袭扰龙驹寨地区,威胁到西安行营的物资运输线时,骑兵第一师临危受命。尽管地形条件极为不利,但该师仍出色完成任务,受到上级嘉奖。此后,该师又转战黄泛区,承担河防重任。1939年,骑兵第一师在淮阳一带与日军展开激烈对抗。淮阳作为日军重要据点,防御森严。为打破日军优势,马彪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断袭扰日军并侦察敌情。
日军对骑兵师的骚扰战术恨之入骨,特别是在险些丢失淮阳后更是恼羞成怒,遂调集精锐部队,配备重炮、坦克等重型武器,意图一举歼灭骑兵师。面对强敌,骑兵师奋勇还击,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终因实力悬殊,主力不得不撤退,仅留百余人断后。这些勇士在弹尽粮绝后,宁死不屈,集体投水殉国。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使马家军成为日军的噩梦。然而,这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部队,却给红军留下了惨痛记忆。

蒋介石始终将共产党视为心腹大患,即便在合作抗日期间也从未停止反共活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会师后,党中央计划发起宁夏战役。但由于胡宗南部队的阻截,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与主力失联。在张国焘指挥下,这支部队改称西路军,奉命消灭马步芳部。1936年11月2日,在蒋介石支持下,马步芳狂妄宣称要\"一月内肃清河西走廊红军\",对西路军展开疯狂围剿。

在黄河沿岸长达数月的激战中,西路军虽顽强抵抗,但终因指挥失误、物资匮乏、疲劳作战等因素而几乎全军覆没。被俘红军更遭受马步芳惨无人道的虐待,这段历史成为共产党永远的伤痛。然而,任何阻碍中国革命的力量终将被消灭。马家军万万没想到,他们最终会败在杨得志这位虎将手下。

骁勇善战的革命将领

1911年1月3日,杨得志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铁匠家庭。1928年加入共产党后,他很快在战斗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短短数年间就从普通战士晋升为团长,并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10月16日,时任红1团团长的杨得志奉命率部作为先遣队开始长征。作为开路先锋,他们面临的困难远超后续部队。

1935年1月2日,在强渡乌江时,杨得志遇到了严峻挑战。乌江水流湍急,渡江必须依靠有经验的老船夫。但国民党军撤退时销毁了所有船只,时间紧迫的是,对岸就是敌军阵地,天亮后渡江将更加困难。危急关头,杨得志观察到江面漂浮的竹竿,灵机一动决定扎竹排渡江。经过多次尝试和牺牲,终于成功渡江占领对岸阵地。

同年5月,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强渡大渡河。这里地势险要,水流湍急,加上蒋介石已调集重兵准备围歼红军。杨得志组织下,十七勇士挺身而出,在火力掩护下强渡成功,粉碎了蒋介石的围歼计划。到达陕北时,杨得志已升任红1师副师长。这些关键战役充分展现了他在危急时刻的指挥才能。

抗日战争期间,杨得志运用游击战术屡建奇功,巩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与多场重要战役,包括歼灭傅作义两个师的辉煌战绩。但真正让他严阵以待的,还是在兰州、宁夏战役中遭遇的马家军。
两大劲旅的终极对决

1949年6月,刚解放太原的杨得志率第十九兵团挥师西进,编入第一野战军,由彭德怀统一指挥,目标是消灭\"青宁二马\"和胡宗南部。当时全国解放形势大好,但西北战局仍处关键阶段。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与彭德怀就多次研究西北局势,寻找破敌之策。彭德怀提出\"胡宗南与二马本质不同\"的见解,获得毛主席认同。基于此,制定了\"先胡后马\"的战略,并将牵制马家军的重任交给杨得志。

考虑到西路军的前车之鉴,毛主席特别电告彭德怀,强调要杨得志严防马家军反扑。7月10日扶眉战役打响后,杨得志部在靠近马家军防区的高地构筑工事,佯装进攻,成功牵制住马家军。战役胜利后,解放军立即转攻\"青宁二马\"。

8月20日,杨得志部兵临兰州城下,负责主攻东关。21日的试探性进攻出人意料地受挫,各部队均未能突破敌军防线,自身却伤亡惨重。李志民总结道:\"这是轻敌的代价。\"彭德怀立即暂停进攻,重新制定\"深入动员、周密侦察、沙盘推演\"的新方案,特别强调戒骄戒躁。

8月25日总攻开始后,解放军势如破竹。经过两天惨烈战斗,26日兰州宣告解放。虽然马步芳已提前逃往重庆,但此战重创了马家军主力。眼见兰州失守,马鸿逵仍负隅顽抗,中央遂令杨得志第19兵团解放宁夏。9月10日,部队高举解放旗帜向宁夏进军。识时务的马鸿逵早已逃之夭夭,留下两个儿子指挥残部。9月23日,解放军进驻银川,宁夏解放。马步芳、马鸿逵虽逃脱制裁,但最终被蒋介石抛弃,落得客死异乡的可悲下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9 14:01 , Processed in 0.00751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